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产加工引起的水色异常环境监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产加工引起的水色异常环境监测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产加工引起的水色异常环境监测分析

关键词:水质异常;环境监测;案例分析

我国沿海地区赤潮集中发生的时间为每年6月至8月,成因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暴发性激增;人类活动如排污、废水等大量增多;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提高;海水养殖等五大因素。一般随着洋流或温度降低,5至7天就会消亡。研究表明,赤潮主要发生在港湾等水交换能力较差的区域,在大连主要集中在大连湾、普兰店湾、龙王塘等附近海域。因为国家加强了水质监测力度并加大了对排污口的管治,使大连海域近年来的海水质量明显转好,赤潮现象鲜有发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类似案例,很具有代表性。2019年7月某日,接到相关环境监察部门通知,发现位于我市某区的一处近海自然水塘呈现粉红色异常。市监测中心接到该通知后,立即派出监测人员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并第一时间赶赴水塘现场进行调查和监测采样工作。

1现场情况调查

经现场人员调查,该水塘地处近岸,水塘内有呈粉红色的糊状物质,粉红色糊状物面积基本覆盖整个水塘。经核实,该水塘在大潮期间有海水倒灌现象,且在退潮时存在海水存留,同时排查有无其他污水汇入可能。经查实,该水塘上游有两个自然村,其生活污水汇入该水塘,另外有多家临近海带加工企业等生产废水的排入其中。

2水质监测与样品采集

通过调查,初步认定,是由于生活污水及多家临近海带加工企业等生产废水的排入,加之7月温度较高,造成局部地区的水华或赤潮现象。但通过经验判断,水华或赤潮现象,水体一般呈现红色,但根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呈现粉红色的情况比较少见。为弄清水塘内粉红色胡状物质来源及性质,监测人员现场制定监测方案。按照相关采样规范,对水塘中不同区域进行水质样品采集,送回实验室。分别对水中的化学指标及生物指标进行分析。

3监测结果与分析

3.1化学指标由于该水塘内混合了海水、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因此,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决定采用废水和海水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结果分析。监测中心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按照废水方法进行了常规项目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监测结果见表1。监测中心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按照海水方法进行分析,即营养化指数指标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监测结果见表2。

3.2生物指标监测中心实验室对海水样品中的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大连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可参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1]中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即当E≥1时为富营养化,E值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严重。E=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106/4500。(式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单位为mg/L。)同样海洋监测技术规范第七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5))进行浮游植物监测分析[2],结果表明该水塘内优势种为小环藻属,优势种半分比为20.6%,个体总数4.4×105个/升。

4监测分析

4.1水塘内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出《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化学需氧量指标超标3倍,总磷指标超标1.4倍。

4.2近几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体一直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保持在0.7左右。而此次水塘水质变色事件中水塘中浮游植物个体总数4.4×105个/升,且根据富营养化指数E<1,判断该水塘不具备发生水华或赤潮的条件[4]。这说明此次水色异常事件不是由于水华或赤潮引起的,而是由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独立事件。

4.3经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咨询和和查阅文献[5-7],海带加工废水可排放出大量的多糖类物质、蛋白类物质及墨角藻黄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等色素,多糖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大量存在,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量微生物滋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色素发生分解或微生物本身会导致水色异常。而文献中多有报道,在海带存放不当的情况下,易腐烂变质,微生物滋可生产生粉红色的糊状物质。因此认定,此次水塘水色异常事件,是由于上游海带加工企业将生产废水排入该水塘,废水中的海带残渣腐烂变质,造成水塘内微生物滋而产生的粉红色糊状物质。

5改善措施

5.1赤潮的应急监测作为赤潮应急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在各类应急预案中,无论赤潮灾害的级别高低,其监测工作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案临时制定,程序不可控,造成监测力量浪费及数据量不足等问题。为了有效了解赤潮灾情及动态,应急监测工作应该根据具体赤潮灾害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为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目标提供宝贵的应急时间[8]。

5.2对沿海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管控,强制实施污水净化措施,实现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达标排放等制度。控制上游两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汇入。目前农村很多地区的污水未经排入自然水体,这可直接影响河流、海洋的水质状况,相关部门可将区域内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式处理,这是我们目前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5.3另外海带加工是我市的特色产业,为提高海带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在褐藻胶、甘露醇和碘三种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可研发海带渣和甘露醇副产钾盐等产品。在处理相关废水时,应考虑对海带残渣及废水的专项去除效果,首先做到有法可依,分清责任体系,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发生污染后果,起到震慑污染主体作用。其次,环保、农科、渔业和工商等多部门联合监管,在源头、责任、治理方法三方面对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进行监管和治理,有效改善传统养殖带来的污染,避免大范围严重的污染事件发生,为良好发展养殖业提供监管和保障。

参考文献

[1]HJ442-200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S].[2]GB17378.7-2007(5),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S].[3]DB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4]邓绶林.地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5]陈辅利等.海带废水及其处理工艺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3:256-261.

[6]黄亚楠等.富营养化指数法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316-320.

[7]李锦蓉等.大亚湾营养盐含量与赤潮生物关系的初探[J].海洋通报,1993,12(2):23-29.

[8]刘娜等.赤潮应急监测等级判别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大连市所辖海域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4,33(2):242-247.

作者:孙梁 单位: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