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珍珠鳖繁殖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珍珠鳖繁殖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珍珠鳖繁殖技术

珍珠鳖也称美国山瑞鳖,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南部地区,是近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抗病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成本低、市场销量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为探索珍珠鳖规模化繁殖技术,扭转广西养殖珍珠鳖所需的鳖苗大部分由外省供应的被动局面,我们于2010年9月1日到2011年12月30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珍珠鳖规模化繁殖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广西南宁科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屯里养殖基地。养殖基地总面积6.67hm2,基地四周建有2.5m高的围墙,标准池塘七张,编号为1~7号,共4.67hm2,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2.亲鳖塘的形状和面积:用3号塘作亲鳖塘,南北朝向的长方型,长150m,宽44.5m,底部平坦,面积0.67hm2。3.亲鳖塘的改造:在2010年9月30日前,对亲鳖塘进行彻底改造清整:用勾机将塘底的所有旧淤泥清除,再放入10cm厚的软红泥。塘基用片石砌成,塘四周用红砖砌80cm高的“T”型防逃墙。4.建造产卵沙场:在塘的北面建造100m2的产卵沙场。用细沙,沙厚30cm。产卵沙场上方用钢管做架,搭盖石棉瓦。用木板做斜坡连接池塘(斜伸入水中50cm)和产卵沙场,以方便亲鳖上沙场产卵。5.孵化房的建造:选一个30m2的房间,顶部和四墙壁覆钉上3cm厚的泡沫板,再钉一层塑料薄膜,门窗钉上纱网以保持通风。地面沿墙壁根四周建造宽10cm、高5cm的水沟以防蚂蚁危害。用50×80×10塑料托做孵化托。孵化介质采用粒径为3mm~5mm的原装蛭石粉。6.建造食台和晒背台:在池塘的南北朝向中线、水位1.8m处用直径10cm的圆木和已刨光的、厚度为3cm的杉木板搭建一个长130m、宽0.60m、长的两边伸入水下与水面成30°斜坡的梯型食台。7.池塘消毒:2010年9月1日,按每公顷750kg的用量用生石灰就地化开后对全塘进行泼洒消毒。8.放水:水源为地下水,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2010年9月2日开始抽水放入塘中,到2010年9月7日池塘平均水位达到1.75m,接近食台平面。9.培水:2010年9月8日,用氨基酸生物培水素全塘泼洒进行培水,用量是每公顷15kg。3天后池塘达到肥、活、嫩、爽标准。混养常规鱼:按每公顷3000尾的标准,放入可调节水质的鲢、鳙鱼,鲢、鳙鱼比例是1∶1,规格是0.25kg/尾。10.亲鳖的选购:(1)选购时间和地点:2010年9月11日委托广东一家公司从美国引进,交货地点在顺德市一个养殖场内。(2)选购标准:野生鳖、生物学特征明显,体重8kg~20kg,无钓钩、无伤残。雌雄比为4∶1。(3)选购数量:共500只(其中雄性100只,雌性400只),共7650kg。平均体重15.3kg。(4)包装要求:用旧棉布袋单只包装,平放在有通气孔的规格为80×50×30的塑料箱中,一箱一只。(5)运输要求:面包车,晚上十一时后常温运输。11.亲鳖放养:2010年9月13日上午10时入塘,入塘前:用浓度为10g/m3的甲鱼铵碘浸泡消毒,15分钟后捉放在塘中食台上任由其自然入水。入塘后当天开始,隔天全塘泼洒一次消毒先锋,用量是1mL/m3,共泼洒四次。密度要求:每公顷水面,在数量上不超过750只,重量上不超过22500kg。12.投喂管理:投喂时间:每年的4月20日到11月20日,一天一次,每天下午5时投喂。饲料配方:70%的全价甲鱼配合粉料+30%鲜活饲料(鲜活鱼、虾、螺等)+适量的甲鱼多维素,混均后加适量干净水做成软团状投喂。投喂量:按总体重的1%计,视天气、摄食情况适量增减。13.水质管理:保持水位1.75m,每30天放掉旧水30cm加注新水(地下水)30cm。14.防病管理:每月用生石灰(用量是300kg/公顷)或甲鱼铵碘(用量是1mL/m3)全池泼洒消毒一次。在疾病流行季节(4月~10月),每月投喂一个疗程(5天)的甲鱼肝胃保,每公斤饲料用量是2g。15.孵化管理:将原装蛭石加喷清水调成含水量为5%~7%的孵化用蛭石,并放入孵化托中备用。每天下午5时在产卵场挖卵一次,放入临时沙盆中,移入孵房内,24小时后挑出受精卵埋入孵化托的蛭石粉中进行正式孵化。自然常温孵化。期间视湿度情况加喷清水,保持含水量为5%~7%左右。保持通风,防止鼠、蛇、蚂蚁等的危害。一般孵化70天左右出苗。16.防盗管理:24小时有管理人员值班,摄像头全方位监控。

二、结果

1.亲鳖成活率:从2010年9月6日下午6时全部入塘,到2011年12月30日,总共死亡亲鳖49只(雄鳖12只,雌鳖37),死亡率为9.8%,也就是说成活率达90.2%。以月份为统计单位,9月死41只,10月死3只,11月4只,12月1只。2.产卵量:2011年4月23日开始产第一窝卵,到7月29日结束。共计产卵1561窝,平均每只母鳖产4.3窝,每窝最少13枚,最多41枚,平均每窝29枚,总卵数为45269枚。3.受精率:共确认受精卵37754枚,受精率为83.4%。4.孵化率:共孵化出正常珍珠鳖苗34998只,孵化率为92.7%。

三、讨论

1.人工养殖的中国山瑞鳖五年成熟。故笔者推断珍珠鳖的性成熟年龄也应为五年左右。本项目亲鳖采购的标准是:野生鳖、体重8kg~20kg。笔者认为能达到这个标准的鳖,年龄应该不低于8年,都应达到性成熟年龄。试验结果是平均每只母鳖产4.3窝;另外,对死亡的母鳖进行解剖,都已怀有各种时期、各个规格的卵泡。这印证了笔者的判断是正确的。2.由于珍珠鳖是大型鳖,本项目在放养密度上控制标准是:每公顷水面,在数量上不超过750只,重量上不超过22500kg。结果是水质很稳定,每月仅需换30cm水,病害少,在放养两个月后很少出现死亡。故笔者认为是这个密度是适宜的。3.成活率仅90.2%,死亡率高达9.8%。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亲鳖是在野生鳖中选留,部分亲鳖可能体内有内伤;二是经过长途的运输,抵抗力下降;三是多次捕捉导致体表刮伤感染。4.死亡的49只亲鳖中,时间集中在放养的当月(9月),占死亡总量的83.7%。这说明野外捕捉、运输、换塘应激因素和刮伤感染等是亲鳖死亡的主要原因。减轻这些应激因素和避免刮伤感染将能大幅提高亲鳖成活率。过后死亡率很低直至零死亡,说明本试验所采取的投喂技术、水质管理、防病技术是适当的。5.存活的363只雌鳖共产卵1561窝,每只产4.3窝,总数45269枚卵,平均每窝29枚,最少13枚,最多41枚。这些结果比预计的要理想。笔者认为成熟母鳖产卵量的高低与营养因素最为直接相关,因此,“70%的全价甲鱼配合粉料+30%鲜活饲料(鲜活鱼、虾、螺等)+适量的甲鱼多维素”的投喂配比是笔者目前掌握的最理想的珍珠鳖亲鳖饲料配比。6.受精率83.4%,孵化率92.7%,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仍然还有提升的空间。很多问题,如雌雄比例与受精率的关系,维生素的使用与受精率的关系,不同的孵化介质与孵化率的关系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