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场经济体制视角下的资产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初见成效,为了切实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国家加大了对于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发展非常迅猛,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规模、装备精良和医疗服务水平高的公立医疗机构,逐渐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就医需求。随着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对于资产的管理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机构的资产如果管理不善出现差池,就失去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功能的基本保障,目前,在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只有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让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从而达到提高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
一、引言
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是机构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高低关系着它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是防止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贪污腐败现象滋生,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尽快抓好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满足人们对方便快捷以及价格优惠的公立医疗机构的需求,使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为社会服务。
二、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公立医疗机构资产中配备精良的医疗设备、器械、明亮宽敞的病房以及办公区都是保证机构开展正常工作以及科研、教学的前提,资产的安全有效运行,也直接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的医疗体制面临深化改革和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公立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的规模和先进程度都代表了机构的整体水平,国家逐年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如何科学的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好公立医疗机构高大上的优势,提升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刻不容缓。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时,由于公立医疗机构的独特性,其资产结构规模大、品种多,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解决好资产维修保养中出现的困难,改善购置过程中容易过度采购和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等现状。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对于有效节约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成本,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推动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担当和责任,发挥着其他医疗机构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增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三、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制度缺失,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模式上比较重资金轻资产,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资产的申请采购到验收入库,再到出库进入具体的使用阶段,没有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完备的审批手续。由于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对于资产的需求和实际采购的不相匹配而带来的资产配置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公立医疗机构往往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职,没有科学合理的按照不同的岗位安排人员,在资产管理上又缺乏监管,使得一些资产去向不明、医疗物质发生毁损甚至丢失却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国有资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存在。公立医疗机构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管理工作不规范,在资产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决策。公立医疗购买资产设备往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支出,如果在对大型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不进行必要的市场考察和研讨后再决定是否购买,盲目的决策将造成购入的资产设备高出市场价很多,而且可能出现部分资产设备重复购置,导致资产富余闲置,会给我们的医疗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在对外投资中由于缺乏管理层的监管,部分人员不顾合同中部分条款的明显缺陷,无形中增大了投资的风险,损坏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利益,一定程度上造成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三)资产成本管理粗放,运营效益不高。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下,原有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需要,它遵循的旧财务制度规定对运营成本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管,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无形和有形损耗,原有的会计制度使得医疗机构资产始终保持在购置时的入账价格,其实损耗带来的资产损失已经在日常的财务报表中得以呈现。同时,由于公立医疗机构资产成本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及时对资产价值进行精准的核算,造成运营成本核算时虚增资产的现有价值等问题出现,使得运营成本核算出现偏差,导致运营效益低下。
四、提高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水平的举措
(一)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增加资产利用率。在公立医疗机构中多数人员认为资产效益与工作人员的关系不大,因而忽略了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因此,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加强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十分重要,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每台资产设备采取责任实名制,具体到专人专项管理,而且从资产设备的采购数量上加以控制。除了必要的更新设备以外,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资产设备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就医率高的、经济效益高的优先考虑投入资金扩大设备规模和种类,而不是单纯的以医疗机构的等级来进行划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一旦责任人管理的资产设备出现差池,将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责任同自身利益联系起来,责任人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自然资产的利用率相应也能得到提升。(二)规范资产管理制度,严把投资项目管理关。为了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水平,首先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必须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现有的制度对资产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从资产采购期初就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审批工作,尽可能从资产管理和资产金额角度出发,购置金额较为巨大的资产设备对于引进医疗设备的缘由都要做相应的记录,并且详细记录采购的具体时间和资产设备的生产厂家,严格按照资产的记录来确保投入资金的进度。在对外进行投资时执行投资项目全过程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从立项、审批、实施,最后决算各项环节注重实效,利用现行的会计制度落实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的统一管理,逐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公立医疗机构资产效益发挥到极致。(三)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随着公立医疗机构对资产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以后,现在很多都在内部设立了审计部门,他们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机构的资产进行清查并且核实资产台账,及时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成效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对资产进行账物核实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查找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拿出更正错误和妥善解决的办法。除了采取这些相应的管理措施之外,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应把资产管理同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提高了他们的管理积极性,在机构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氛围,让大家都明确了资产的情况,便于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进一步的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便于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有效的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五、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立医疗机构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保障人们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需要面对的资产设备和行政性资产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过程中流失问题日益凸显,管理的缺失导致医疗机构出现了大量的亏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不利于公立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好这些资产,是当前我们公立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的管理工作,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娜.分级诊疗下公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有效配置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7)
[2]王海容,石俊华,程文玉,刘毅.我国台湾地区解决看病难问题的经验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7(08)
[3]靳飞清,陈刚刚.非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共建的重要性[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02).
作者:吴逢秀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