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分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壮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地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新时代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受自然环境恶劣、资金匮乏和位置偏远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诸多困难。为了推动青海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分析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动力,有利于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为西部地区其他农村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党的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推动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因此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急不可待。

一、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走“生态立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全面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凭借原有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创新发展。

(一)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青海省政府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立足于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改革前期,充分发扬民主原则,广泛征求民意,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让农牧民充分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为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出谋划策。改革中期,明确农村集体产权的归属问题、集体资产包括的范围和集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为土地流转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改革后期,积极建设土地流转的配套设施,规范土地流转渠道和市场秩序,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为了保障土地流转顺利进行,青海通过省财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少农牧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顺利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二)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立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青海省积极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为现行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一方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农村集体经济放入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树立“市场农业”的概念。目前来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的小农意识浓重,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所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其良好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好对农牧区的服务工作,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最大的资金支持,扶持生产,尽可能地减少“小农意识”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其工作的核心就是为农牧民减轻负担,使集体经济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

(三)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完善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让农村和牧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青海省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大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兴修加固水库、改造农村电网等,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设施保障。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办厂,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当地就业,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后续发展注入活力。

二、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发展,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指的是经济由谁来发展的问题。在青海省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期发展中,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相关政策支撑发展;当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牧民应举起经济发展的大旗时,内生动力的不足就凸显出来了。第一,青海农牧民总体上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少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并且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心理,注重眼前的得失,不愿主动寻找经济发展渠道。特别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学历较低,年龄较大,缺乏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经济发展的专业知识,容易错失发展机遇,致使农村集体经济进入被动局面;第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部分农村党员受经济利益诱惑,党性意识淡薄,越来越缺少服务群众、争当先锋模范的意识,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紧紧依赖政府的政策补助,产生了“等、靠、要”的懒惰心理,不仅不为本村经济发展谋出路,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集体经济负担。

(二)农牧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的讲话中指出,农村农业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按理来说,农牧民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但是很多农牧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除了上述思想僵化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因素外,主要还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集体经济经营不善,债务负担过重,资金链断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壳村”,也降低了农牧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其本质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造成的。当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认识到集体经济不能提高收入水平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其次,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在分配方式上没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出现了收益分配不公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持续发展资金短缺缺乏持续发展资金是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虽然青海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给予支持,但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多、资金缺口大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目前还是无法走上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年底,青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低于5万元的还占很大比重,而这些农村的收益大多以固定资产租赁收入为主,其他三种形式的收益几乎为零。所以这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较少,无法做到收支平衡,基本上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另外,在政府有效引导下,一部分农牧民逐渐有了新思路、新点子和新方法,但发展新项目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缺少启动运营资金,而在农村集体经济规章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物较少的情况下,获得大额贷款也非常艰难,致使项目无法启动,丧失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三、青海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是高效率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法。只有坚持持续创新发展,才能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培养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新时期,集体经济带头人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而在青海的农村牧区,能带领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培养好、选择好带头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关键。首先,选拔“务实型”两委班子,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教育,着重培养其党性意识和先进意识,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提高带领本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其次,打造“实干型”群众队伍,重点培养具有超前思维和有较强自我发展意识的,并且有一技之长的普通村民,深度挖掘他们的致富潜能,将其先进观念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相结合,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

(二)充分发挥农牧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表明,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牧民的参与积极性,为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不竭源泉。而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留住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以此作为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的后备力量。一方面,必须处理好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之间的关系,提供较好的就业平台和机会,吸引更多有技术、有想法的青壮年回乡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增强农牧民的自主创业意识,优化集体经济的创业环境,为想要创业的农牧民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从政策上增强创业信心,为农民创业提供相关的信息、资金和技术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另外,还必须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加强对收益分配的监督,切实维护和保障农牧民的权益,从根本上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有集体经济经营项目的农村要重点支持,帮助农牧民紧抓发展机遇;对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不足,无法顺利开展集体经济的农村,由财政部门划拨支农惠农专项资金,建立“多村一产”的发展模式,一步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除了政府财政补贴外,缺乏项目启动资金的农村还可以在上级部门的信贷支持下,完成融资或大额贷款,从而获得更多启动资金,顺利开展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动。另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化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环境。政策要重点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试点项目倾斜,用试点项目的成功来打消农牧民对集体经济的疑虑,积极参与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青海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综上所述,青海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海农村集体经济也需要用更新的理论去引导,分析影响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是顺理成章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青海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创新发展,是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举。

参考文献:

[1]张旭,隋筱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改革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8(02):26.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3]季立婧.浙江省龙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4]何东伟,张广财.土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基于财富效应视角的考察[J].产业经济评论,2019(01):10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6]肜新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有创新思维[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3(08):24.

[7]郑琪.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2018(08):53.

[8]孔涛,段淑娟,张海珍.对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8(06):64.

作者:王泽丽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