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统计变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的统计制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其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仍然无法满足现在的经济发展需要。再加上政府统计模式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统计职能发挥受到了限制。企业统计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下,我国企业统计的变革。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统计;影响;策略
一、市场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统计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还有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此时,运用现代化的系统管理手段,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在制定决策时的科学性。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相比较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企业统计指标的制定上。其选取的统计范围较小,信息来源的渠道较少。市场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多自由,企业缺少了计划经济的控制,必然要在企业统计上有所表现。
1、企业统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当我国企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时,其统计工作主要关注的是检查和监督,观察企业的国家计划指标任务的完成状况。企业统计的日常工作,就是自下而上地完成规定的报表。这种方式就很容易导致统计工作受报表的限制,无法发挥能动作用。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时期,企业的统计指标就不能全面地显示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指标更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企业统计变革势在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企业统计的职能转变为直接性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现在有效的企业统计指标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统计企业各项工作的劳动成果;②分析企业现有的劳动条件情况;③对一段时期内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统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内部情况,如内部增量、存量,以及流量状况。但是对于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关注却较少,这是导致企业统计指导性、预见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有的企业统计改革当中,我们要增加有关市场统计指标的内容,增加市场在企业统计中所占的比例。转变以往以生产为统计核心的观念,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市场竞争等放在同等地位,都加入到统计指标体系当中。将企业的统计职能由以往的监督,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管理。
2、企业统计范围的扩展
在我国以往的企业设置当中,企业统计的主要工作一直都是以企业内部,以及工作之后的统计为主。统计的对象,主要固定在企业工作的劳动成果、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分析上。而且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了解企业内部情况,却缺乏对于市场部分的考察,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着手,转变传统的企业统计理念,增加企业统计管理的范围,增加对于同市场竞争的横向对比。除此之外,还要着重关注市场经济的文化、思想“软环境”,这是全方位掌握市场发展动向的重要内容。企业统计关注市场文化思想的变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即时的市场条件发展动向。企业统计在不断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不仅仅要关注企业事物的事后总结,还要多关注事物开展之前的计划、事中行为等。增加企业统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最终建立有效的预警和监测系统。
3、企业统计的资料来源与统计方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执行统计工作,资料搜集的主要途径是分层级的报告,简而言之就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的单一层级报告模式。这种层级报告的模式,因为都是以报表中的内容为准,因此导致统计的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发展中,探究了一些扩大信息渠道的方式,如:①尽可能扩展企业调查式资料的来源;②尽可能开发间接统计信息的来源;③可以向民间的一些优秀统计单位求助,寻求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在企业统计工作当中,所搜集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综合性有很大影响价值。科学的、真实的、量大的信息是保障企业统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要转变以往一套表制度的观念,转变企业下层机构被动接受信息搜集任务的状况。从信息搜集的角度出发,激发企业统计职能的科学性、预见性价值。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具体策略
1、企业统计要从以往的计划检查,转向于能动性的经营管理
现在提倡的经营管理统计手段,其实就是企业调动统计职能,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活动当中,对企业发展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处理,反应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完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状况。从实际的工作性质来说,企业经营管理所运用到的指标,与企业统计报表质变有较大的区别。其中企业统计报表指标,主要是企业上级部门报表体系在企业各项职能当中的延伸。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重视企业内部发展,忽视企业在市场整体环境中的发展,重视对于企业事务的事后总结,忽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和归纳。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量化统计,忽视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人员,从企业发展的方向、计划着手,创建出一套适用于现阶段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市场信息、企业效益数据,对企业各项技术活动的观察,并配合有效的企业经营预警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向企业的决策者汇报情况,让他们掌握实时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对企业现有的物资存储数量、市场销售额进行量化处理,制定样的数量界限,尽可能降低企业发展的物资消耗,为企业发展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此时,还要充分关注国家出台的有关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关注同市场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状况,关注市场经济下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只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才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企业统计要实现从政府性向企业型转变
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统计主要关注的是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以统计报表展示的数据,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的。而且,企业统计往往会忽视数据分析、市场状况预测等,企业的统计工作逐渐成为企业上级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导致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得不到发挥。近几年,我国企业发现这一问题之后,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改善措施,但是企业统计的设置仍然是为向国家,或者企业上级汇报的工具。在现在的市企业各级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真实信息为出发点。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管理、市场发展动向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将以往的“政府性”的企业统计报告,转化为“企业型”的市场经济统计。
3、企业统计要从静态分析型向调查统计型转变
调查统计型的企业统计,指的就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采用市场实际市场调研的方式,为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和经营,提供有效的市场情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有效的动态分析型统计。运用现代化的预测统计办法,辅助运用有效的统计策略、评价方式,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追踪调查,不断增强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的预测能力。上文已经提及,现在的企业统计主要采用的就是层级汇报的情况,首先,层级汇报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而且时效性较差,在报表层级传送的过程中,各个企业阶级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导致报表的真实性削减,不能客观地反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外部情况较为复杂,企业要想仅仅依靠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对外部和内部信息进行调查时,可以有效采用非全面调查的方式,如抽样调查法等。这种调查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能够突破专业指标以及体系的限制。
三、结语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统计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统计模式。不可否定,这种模式曾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统计模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先进性,就要转变原有的统计模式,增加统计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我国各个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的研究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方针中的有效内容的指导,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套适应于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祥斌.我国企业统计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统计.2016(07)
[2]杨晓华,杨晓娜.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分析[J].商.2015(14)
[3]王莉.企业统计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2)
[4]王佥.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与改革方略[J].民营科技.2011(07)
[5]王红英.搞好企业统计促进企业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2)
[6]仇兰莲.企业统计改革之我见[J].发展.2007(09)
作者:宋佼佼 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