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的生存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的生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的生存探析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媒体”“媒介融合”等字眼越来越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新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使用,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些改变在逼迫着传统媒体适应时展,并积极转型。同时,校园媒体也应该居安思危,深刻思考自身长久发展进步的途径。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多数的校园媒体包含以下媒介平台:报纸、电视台、广播台、微媒体(新媒体、微博、微信)以及网站,校媒的发展已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媒形式,各种微媒体平台纷纷崛起。全媒体的到来既是机遇,也可能成为挑战。随着各种媒体在校园中的兴起与发展,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媒体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无法整合利用、同质化严重等。分析和寻找校媒发展和生存的方向和路径刻不容缓。

二、校园媒体平台的类型与分析

(一)纸媒:明确自身定位,体现专业优势虽然新媒体作为新兴力量,上升势头强劲,但是作为新闻行业的老大哥———纸媒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市场的巨大份额,在普通受众心中有着一定的分量,这一点在校园媒体运营上也不例外。而相比其他新兴媒体,传统纸媒的竞争力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在深度报道上占据优势,思辨性强。报纸在发行速度上,绝对赶不上微信、微博推送这类新媒体,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时间上的差值,报纸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事件的本质,或者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涵;二、在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纸媒整体上拥有较为健全的采编队伍,也有一些专业素质较好的人员,故其在新闻价值选择上的敏锐眼光会远超过一般新媒体。在一些重大新闻发生之时,受众也偏向于相信权威报纸的观点。所以,校园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竞争力,明确自身定位,体现出远高于其他媒介平台的专业优势。

(二)微媒体:贴近师生生活,注重形式创新和信息交互笔者发现校园媒体的微媒体主要是微信、微博以及官方QQ,这几种媒体形式虽然隶属不同平台,但是因为它们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拥有较广泛的受众、传播渠道方便快捷,仍具有一定共通性。虽然微媒体的优势明显,但是作为一块肥肉,谁都想来咬一口,它在社会上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只有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微媒体平台才能方兴未艾。首先,身为校媒,自然不能脱离它的群众———广大师生。应当多关注师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找到使用者的兴趣点,提升其归属感。其次,注重形式的结合与创新。受限于传播形式和渠道的纸媒,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大都停留在视觉层面,但是微媒体却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给受众带来多种感官上的体验。但是如果仅是多样形式的堆砌,则不能长久吸引用户的目光,过于单一的组合形式也极易造成枯燥的感觉,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所以微媒体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创新。尝试使用大数据或者H5这类新技术,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媒体的交互性,拒绝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当用户能够有效与平台交流分享,有了可以倾诉反馈的渠道,就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尊重感。这也是为微媒体“博好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网站:权威但不呆板,客观但有态度作为顺应时展成长的网络宣传阵地,新闻网已经成为各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和品牌塑造的首选平台。新闻网除了是权威资讯者以外,也逐渐成为一个学校的“门面”。校园网作为学校宣传舆论的风向标,自然具有一定的权威,而顺应时展的新要求,自然也不能过于呆板,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在不失去自身原则的前提下,也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所以,如果一些官方消息的推送在遣词造句上能够更注意语言及形式的亲和力和与受众的接近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推送内容和学校形象增色不少。

三、校园媒体平台的发展建议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校媒平台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要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一)形式多样,但离不开做新闻的本质无论是哪一种校园媒体,都是给师生传递信息、传播新闻的重要平台,自然不能违背新闻本质。各媒介平台需秉持着客观真实的态度,告诉大众应知须知而未知的消息。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追求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二)聚焦校园,同时放眼全社会校媒既然定位为为师生服务的媒介平台,焦点就不能离开它主要的信息接受者,要尽量迎合它的受众,抓住他们的关注点,这样才能给师生提供更多有实用性、有针对性的信息。但是,其受众面也不只是大学生、大学教师这些群体,而是全社会,所以也需要对社会新近发生的动态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与眼界,使他们不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也让媒介平台有更高的思想层次、更宽广的关注面。

(三)凸显校园媒体自身特色,力求与众不同现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媒体平台,如何使自己的媒介平台能够在一众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运营者深深思考并苦恼的问题。笔者认为,校媒若能结合学校的特点、特长,挖掘自身的特色,就能对受众产生别具一格的吸引力。比如,淮阴工学院坚持用精神办学,他们的校媒也力图把这种“坚守朴实、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媒体,体现一种品牌的力量。无独有偶,江苏高校传媒联盟创办“青团子”微信公众号,创造了一个“青团子”卡通人物形象,既因为其生动的形象有较强的亲切感,也能给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江苏高校联盟赢得许多关注。因此,联系自身学校特色的同时,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挖掘出新的素材和特点,那么校媒一定会办出特色。

(四)优化校园资源配置,各平台强强联手融媒体时代,也是合则生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深度专业。但是校媒也普遍呈现一个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校媒缺乏特点,同质化严重。在对校媒的期待方面,受访者希望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强化内容特点以及在内容上的配合。学校可以成立校园媒体联盟,将各平台统一采编,做到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在多个媒介平台同时报道,实现内容的全媒体传播。这样取长补短的形式,既能够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度和频率,也能提高各媒介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平台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五)运营者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稳定采编队伍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媒介平台虽然也有创新改变的意识,想要加入融媒体的队伍,但是却不知道究竟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所以各大新闻媒介平台的运营者既然已经接下了管理这个担子,自然也要对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不能只是简单地做个门外汉。当然,不仅是管理者在知识储备和专业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不稳定的采编队伍也不利于平台有规律的运作。据调查,采编队伍呈现出低年级、非专业化、投入度低的特点。大一学生是校媒的主力军,七成受访者在校媒工作时间为一年及以下。采编队伍一直都在变换,所以成稿质量也难有基本的保证。另外,校媒也要学会借力,依托传媒专业的师生力量,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更好地生产媒体内容。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是否能“好风凭借力”,关键就在于如何应变。各高校的校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尽早找到适合自己平台长久发展的道路,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迎来发展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成.“互联网+”背景下校园媒体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20-22.

2.左军.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J].今传媒,2017(02):118-119.

3.俞婷婷.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媒体运营策略探索[J].北方文学(下旬),2017(05):173-174.

作者:蒋睿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