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奥尔夫教学法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奥尔夫教学法在钢琴课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奥尔夫教学法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摘要:钢琴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巧课,它要求学生可以独自完成儿歌的自弹自唱,还要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为未来的幼儿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但目前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培养出幼儿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钢琴课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开设的实际情况,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更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较为被动的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和钢琴技巧,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机会,因此钢琴课堂也缺乏了它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有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中职的授课教材选用上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是缺乏本土性的,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熟悉的乐曲风格较少,有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直接影响了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生不能够顺利的组织幼儿音乐活动。

(三)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仍然将弹奏技巧作为重点,只要能掌握了正确的指法并能熟练的弹奏曲目即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音乐文化的学习涉猎较少,进而导致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缺乏,因此中职院校应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发展,为将来的工作单位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极富灵活性。综合性、参与性、即兴性、本土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的特点,运用到中职学前教育钢琴课中,可以满足其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角,获得更多的音乐感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用自然的方法去感知音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演、舞蹈等方式来体验音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华,来解决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难题。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综合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特点是指朗诵、歌唱、合奏、即兴创作、律动等元素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进而引导学生去体验、感知、发现、探索、创造的综合活动,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借助各种音乐媒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音乐训练。以《北风吹》这首钢琴曲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如利用多媒体观看芭蕾舞剧《白毛女》,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让学生更全面的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为直接的把握乐曲风格,接着分析全曲,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讲解长琶音的弹奏方法,弹奏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意犹未尽的意境。对乐曲整个有了把握之后,就要进行实践展示,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唱曲谱,一组用奥尔夫乐器进行伴奏,一组同学作画,运用综合多种的艺术形式,来感知乐曲情绪。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参与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参与性特点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去发动自己具有的能力,要求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学生依然是活动主体,整个过程没有被动的模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洋娃娃的梦》这首钢琴曲为例,引导学生自己体验音乐情绪,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主要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受,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教师播放《洋娃娃的梦》,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之后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旋律,将学生进行分组,一组跺脚、一组击掌、一组拍腿,通过声势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会乐曲的节奏特点。之后教师讲解弹奏方法,再让学生亲自进行弹奏体验。感受乐曲戏剧性的变化,在弹奏时也要注意和弦音的变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大大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不仅提升了弹奏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兴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即兴性特点是指每个人根据自身住所具有的不同本性,通过心灵本能反应去主动创造,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教学模式是自由开放的,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本性音乐”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会主动设计自己的音乐和动作,激发自身的即兴发挥潜能。以《铃儿响叮当》这首钢琴曲为例,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充分挖掘、调动学生自身本能的音乐感知,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加上舞蹈、视唱等形式设计伴奏织体。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组,一组弹琴、一组唱词、一组用乐器伴奏,通过师生合作、进行歌曲伴奏的即兴编创,既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有效的培养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性特点在钢琴课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性特点是指将音乐理念根植到本国的文化中,为音乐表现提供一个自身发展的空间,从本土出发,在具体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春晓》这首钢琴曲为例,将中国古诗词编创的儿歌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意境引入课题,先让学生根据节奏对诗歌进行朗诵,之后将学生分组,运用奥尔夫乐器编排一个配乐的朗诵,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意境进行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表现创作,可以通过演奏、绘画、舞蹈等形式去编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即兴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修林海.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7,04:3-10.

作者:樊子菡 单位: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