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实践

摘要:在线教学满足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隔空教学存在无法直面了解学生的锻炼练习状态,通过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变化,采取分段建立学习目标,明确阶段学习任务的方式。有序安排课堂内容,从兴趣的满足、技能的共享、自我的完善,教师的共情等方面着手,从而营造轻松、热烈空中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愉悦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线上;渗透;心理;实践

居家在线上课期间,学生长时间接受单一的听课方式难免在心理上产生不良情绪。大学体育健美操、瑜伽课程是大学体育项目最受学生欢迎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成为教师备课时考虑因素,以学校在线教学分段为节点,每4周为一阶段,16次课分为四个阶段,逐步推进,通过企业微信的会议和直播,做到每次有交流,有对话,把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潜移默化的贯穿课堂,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情绪,做到疏导抑郁,调节舒缓,最大程度避免因焦虑、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1满足兴趣,恢复体力

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学生对于体育课在线教学存在轻视的心理,根据学生存在着对线上体育课不以为然的态度,尤其是把广播操作为公共学习内容。由于班别是上学期末根据选项组成的,学生对健美操瑜伽课程有大多的喜欢和兴趣,恰恰这两门课是大多数女性居家锻炼的首选项目。针对这种情况,课程采取理论+实践,重选项目,轻广播操的方式,每次课前半段(40分钟)讲授健身理论,后半段练习,创编适合居家锻炼的牵拉组合,瑜伽组合,跑跳健身操。一级健身操,一级体式等视频,所有视频由教师亲自示范,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出阳光健康、自信开朗的积极状态,学生会直面感受到,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广播操指提出每次课只做一遍的要求,由浅入深,这种方式既避免因项目单一重复而出现厌烦心理,又能满足学生对新鲜项目的追求与体验,提高锻炼兴趣;最后安排多样的身体素质练习,如不同级别的俯卧撑练习+仰卧举腿(单双腿)。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可以提高兴奋,消除疲劳的功能,用音乐节奏(4个八拍为一组,休息2个八拍)作为练习强度的计量,打破常规的次数。这种方式不但提高锻炼的趣味性,迎合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还能同步提高学生的动作节奏感,达到锻炼、恢复体力的目的。

2学以致用实现共享

经过4次在线学习和锻炼,学生逐步了解基础健身知识,慢慢接受这种无人监督的自主锻炼方式。进入第二阶段,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好奇感和热情有所降低,这阶段学生掌握基本健美操和瑜伽的基本练习技术,要保持她们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必须提出额外的要求。教师把大众化的广播操细化成四段,提出每次课认真掌握两节广播操的动作,要求她们教授家里的长辈们,同时把课堂健美操瑜伽基本技术教授妈妈们,成立“家庭健身俱乐部”,要求每日一练。通过赋予学生教授任务,体现学以致用,先分享再共享,这样一来,形成非常良好的家庭健身氛围,有助于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通过释放因疫情带来烦躁和不安的压力,避免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愉快。与此同时,在课堂还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学校校园跑平台推出的《八段锦》等视频,学校学生活动中心定期推出体育文化,如《寻根奥林匹克》,以及健身项目的科学指导推文,指导学生去欣赏和体验,了解更多体育知识和技能。

3建立“档案”超越自我

自我或叫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迎来第三个阶段到来,随着线上教学时间的延长,居家活动空间的限制。通过回课环节的交流,明显感觉到个别学生出现有不耐烦、烦躁的现象。尤其是面对中小学陆续返校,期待回校的迫切愿望时不时会“冒”出来。这期间教师通过分析返校会带来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采取安抚,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应以大局为重,引导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在心理上接受面对现实,做好继续居家在线学习的准备。做到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快速疏导,积极调节,建议多运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根据期末素质考试要求,课堂提出“每次有要求,每周有进步”,以班为单位,在线建立仰卧起坐、俯卧撑的练习登记表,先登记基础次数,即以往最高次数,为学生建立为期一个半月的锻炼目标,全班学生都可以看到整体情况,每次回课先表扬进步大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挖掘进步背后的因素,并进行归纳。了解进步不大的学生具体情况,从环境、心理、身体等方面分析,因材施教,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法。教师要标注特殊学生,以方便下次课跟进和反馈。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积极信念,甚至让优秀的学生分享经验,树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大局观,经过6-8周的实践,大多数学生都超越以往成绩。尤其是男孩子的身体素质方面,根据学生登记和考试数据显示,大多数俯卧撑从基础20多次提升到40多次,而女生仰卧起坐大多数超越自我,进步很大,充分展示坚持的力量。

4教师分享引起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第三阶段,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超越梦想的部分更加充实,采取分享经验,共同进步的方法,即引起共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切身体会比举任何例子来得更有说服力。教师要有亲和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预测学生会出现的烦恼以及碰到困难时可能出现退缩、畏难心理,学生自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分享一,利用家里可以固定脚的地方,例如,茶几底座,沙发边等周围可以固定置放手机的位置,一个人可以完成课堂作业甚至仰卧起坐考试视频的拍摄。分享二,与学生同步登记身体素质练习表,让学生心理上获得进步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课堂将身体在练习过程出现的反映进行分享,解决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困惑。分享三,根据学生居家学习时间的延长,出现长胖现象,这期间适合灌输身材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标准体重及健康范围。建议学生通过合理的饮食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把体重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健康范围内,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切身经历与体会,甚至烦恼,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分享四,长时间的在线教学,教师本身也出现焦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术的无力感而焦躁,因此情绪的调节以及压力的释放显得尤为迫切。在早上和晚上通过聆听舒缓的音乐调节情绪,提升睡眠质量、释放精神压力。

5完善自我收获喜悦

随着第四阶段的到来,学期接近尾声,如何利用考试的指挥棒磨炼学生的意志,完善人格是教学考试阶段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线考试方式是各个学科不二的选择,作为占学科总评成绩大比例的期末考试,自然而然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都是追求进步的,以赢得高分作为短期努力目标。考试的压力恰好分散、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淡化在家的烦躁。拍摄个人展示的广播操是一项展示拍摄技术、动作技术、表演艺术为一体综合能力。只有学生对自身高要求,才能拍摄高品质的视频作品。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安排体委录制自身的成套视频作为成套动作点评,采取直播方式点评,把规范性、力度感、流畅性逐一点评,通过不同水平视频的展示与评判,说明个体的差异性。或通过展示同一学生经过点评后进行修改过的两套不同视频说明自查自纠的重要性,不断的修改,反复的展示,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把控会越来越准确,欣赏水平也自然得到提高。另外,结合学校学生体育中心开展云广播体操视频大赛,教师借此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两全其美,极大程度提高学生拍摄展示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为了参赛,拍了至少5-6版的视频,自我纠正的过程也是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洋溢着青春朝气,健康动感十足的画面感呈现在眼前,眼前一亮的拍摄效果征服欣赏者,有收获的感觉是美好的,充满力量感,满满成就感,学生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为期16周的教学,第15周安排师生线上视频课,通过线上分组视频进行对话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学生表达—倾诉—交流的机会,围绕广播操自查自纠的话题,从节凑的准确性—动作的正确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自查结果,教师听取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回课方式的互动,师生彼此之间在空间逐步建立起一定的信任感,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习中困惑,烦恼,学会倾诉,寻求帮助,尤其是拍摄广播操过程中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超过个人的想象和承担范围,拍摄效果不尽人意,动作展示不够完美,从而自信心受到打击,这时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解决问题。隔空的交流让学生感应教师的用心和关心,增强努力的自信心。策划这次课的主题为“师生情云相聚”,用小组线上合影弥补线下合影的遗憾,课堂的仪式感会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敬畏、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教师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张微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下转第153页)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视界,2020(12):43-44

[2]温金梅学校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8):20-22

[3]张毓雄,汤跃跃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高校科技,2018(05):59-61

[4]杨雪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0-22

[5]王彩玲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6(12):89

[6]孙佳琼混合式教学设计下提高小学生牛仔舞教学效果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作者:陈惜娜 许若青 杨大本 陈从乐 单位: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