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理教育中生存教育的渗入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包娜 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会生存”已然成为了全球教育的共同主题。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材要求学生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从“生存教育”的大视野来看,我们的地理教材还特别强调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珍爱生命”的精神。在地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存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生存能力的提高,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更是地理学科提升其学科地位的契机。但是由于现实中的各方面原因,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学生等等各方面的正确认识。在许多学校,由于应试教育、中高考的指挥棒、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重理轻文思想等的影响,为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升学率等,地理学科依然被学校视为“豆芽菜”、“杂牌军”,致使本来就比较少的地理课时更加少,在众多学科中备受歧视。现实中的地理教学状况使得一些地理教师备受打击,课程改革中生存教育的理念难以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以致于地理教师对教学的准备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反思及教学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脱离了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失去了作为地理教师应有的激情。中学地理教学目前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生存教育的新鲜血液没有很好地渗入到中学地理教学的骨髓中。
二、开展生存教育的途径研究
青少年缺乏生活阅历,他们对生存知识和生存能力重要性的理解既没有感性的生存体验,也没有理性的知识教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去强化他们的生存意识,提高其生存的能力。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所具备的特性,使其拥有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比如说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名胜古迹,等等。我们不仅要充分挖与掘教材相关的内容,还应该充分地开发、利用其它地理课程资源,比如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理有关的读物、小说,播放地理纪录片等,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了解人类的伟大、生命的可贵,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如在《我国农业分布》的教学当中,可以把景观图和地图结合起来使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图片,例如南方的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的播种和收割的图片,介绍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反映的事物,但是不要注明地点。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学生利用地图,讨论图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
2.教师要充实自我,以身作则。要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生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榜样。不少老师自己本领不高,终日躲在学校这一象牙塔中浑浑噩噩过日子,躲避来自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变化和磨难,自身的生存意识与能力就不是很强,如何教导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生存本领,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激情。例如使用角色扮演这一授课方法,当讲到高中选修中“自然灾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受泥石流侵袭村庄的居民,在分析泥石流成因的基础上,教授其逃生之法。
3.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实践活动有课内和课外之分,现如今的地理教材,不乏很多的活动板块,教师可据此开展一些例如辩论会、演讲、话剧等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合作。而课外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可以大大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切身地体验并且感受到社会,认识、理解当今社会中的各个问题和现象,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自主调控的本领,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锻炼、成长,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更好地生存。如讲授高中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交通大队了解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事故状况、事故原因、事故后果等,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防灾的意识。又如高中必修1《地球上的水》这一章的活动板块,要求以北方缺水问题为例,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基于各自立场提出不同的对策,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专家组(如工程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地理专家等)开展辩论赛,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积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生存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书本教育,仅仅只需教师和学生即可,它是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于一体的系统。因此想要顺利地实施生存教育,仅有教育部门(或学校或教师)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争取到全社会的配合与参加,并且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以及家庭的资源,从而形成生教的合力。例如高中必修2中第三章的问题研究环节,针对题目“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教师可以与当地的农业基地联系,开放园区供学生参观学习,甚至邀请学生家长陪同,让家长与社会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
5.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存意识。哲学上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无论外界如何重视,如何劝导,都只能产生一段时期的影响。只有学生自己拥有生存自救意识,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或是寻求其他帮助。而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天灾人祸永远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也正是如此,造成了他们生存意识的淡薄。因此,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存意识,使之实现自我生存教育尤为重要。例如,必修2中第六章《绿色食品知多少》,可以让学生事先从自家随机带零食、蔬菜,在课堂上展示并分门别类,教师在强调绿色食品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告诉学生绿色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好处,并运用多媒体等展示食用非绿色食品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中毒的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危险近在咫尺,自己并不能置身事外,使其从内心真正关注生存教育并认真对待它。
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生存理念,从小处说,可以强化学生个人的独立生存意识;而从宏观上来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甚至不失为地理走出尴尬学科境地的一条新路。当然,正如文中所说,除了地理教师的转变,社会以及的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相信,只要各方力量都能重视生存教育,并携手共建之,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且会生存得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