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生存教育方式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生存教育方式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生存教育方式研讨

本文作者:赵效江、韩来国 单位: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之后,生存教育在国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直到20世纪90年代,生存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才引起了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生存教育在高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发生了许多令人遗憾和痛心的事件:上海大火案、新疆校园的踩踏事件,安徽6天20多学生溺水身亡,长江大学学生救人溺水事件等.这些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但却给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对大学生生存提出了挑战.面对众多未知的灾害,作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高校,理应在生存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自救和救人来避免悲剧的发生.此外,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使学生适应社会和更好的生存下去,也同样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突出问题之一[2].本文从体育视角分析大学生生存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树立正确的生存态度.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1对蚌埠市大学生生存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蚌埠大学生生存教育现状,笔者对蚌埠医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和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7份,回收率为98.7%,有效问卷968份,有效率为98.1%,具体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7%的非常了解生存教育,仅有8.7%的同学在所上体育课中经常涉及到生存教育的内容,学生在回答“你觉得哪种灭火器不能用来扑灭油类火灾?”时,有85.9%的选择不能用“水剂”,14.1%的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粉剂”和“泡沫”也不能用.但是有69.0%学生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65.3%的同学认为“体育课”是进行生存教育的最好形式.说明蚌埠市大学生生存教育发展比较薄弱和在体育教育中生存教育的缺失,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有想接受生存教育的愿望.

2在高校开展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充满竞争和挑战,人的知识、能力、创新精神、生存环境以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对大学生生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不仅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培养职能,而且要承担起学生能够善待生命、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的社会职能[3].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存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则必须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作用.人们想很好的生存下去,除了为了获得衣食住行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跟大自然做斗争外,还要学会与掌握同他人相处的各种知识和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这就对我们的生存能力提出更严峻的挑战.生存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价值准则,培养职业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逐渐培养和提高个体社会生存能力的过程.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此,生存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完成职业准备的必然要求[4].

3高校体育生存教育模式的构建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开放、发展、融洽和竞争的时期,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就应该重视三生教育.即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虽不是高校教育的全部,但它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当代大学在学好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一定的生存本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因此,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生存教育体系.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体育课程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这对体育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生存教育就是以生存价值为基础,以生活为依托,以运动技能为支撑的教育过程.根据生活、生存、生命三个互为联系的过程,构建了生存教育的模式,如图1所示.

生存教育要依托于生活教育才能实现,而生命教育是生存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的实现途径是对大学生生活能力进行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合作精神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生活能力进行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生存态度和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体育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体育教育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大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在自救知识,互救知识,险情处理,拓展思维,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教育,大学生的生存意识得到增强.生存教育的实现途径是对大学生生活能力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与合作精神的培育,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共事、与人交往、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珍爱生命.这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该模式充分体现了生存教育的三个支撑点,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这密可分的互为支撑[6].

总之,蚌埠市大学生生存教育发展比较薄弱和在体育教育中生存教育的缺失,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有想接受生存教育的愿望.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这一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要使大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生存教育功能,而体育运动是生存的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运动,不但能使大学生耐力、速度、柔韧、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而对大学生的自救知识,互救知识,险情处理,拓展思维和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教育.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正确面对,迅速作出反应.正如人们所说,体育运动就是人生的缩影,成功与失败,磨难与快乐,竞争与协作都在运动中体现出来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