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药物分析中的药品安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药物分析中的药品安全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药物分析中的药品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对药品质量的寻索探求兴趣,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处理相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药品安全事件等时事热点,并将之与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药物分析通论性状观测项和鉴别项教学中,引入“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事件的发生经过,然后再让学生就如何借助药物分析技术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展开讨论。在药物分析方面,在辅料入厂检验环节,凭其性状项的相对密度、或鉴别项的红外图谱检测即可判别两者非同一物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对密度测定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等鉴别方法的兴趣以及如何将之与药品检验实践相结合,也让学生认识到药品检验及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殷鉴不远,覆辙在前。二甘醇也是1937年导致美国107人死亡的磺胺酏剂事件的元凶,亦是1988年印度引起99名儿童服用祛痰剂后死亡的原因所在,假设齐二药有关人员了解以上信息,牢记药品安全理念,诸如贪图便宜低价进购来源不规范原料、篡改二甘醇相对密度检验数据的事情应该就不会发生。

在检查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从铬的危害说明检查有害杂质的意义,从其检测方法介绍原子吸收法在重金属检查中的应用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重金属检查,从其劣药案件性质归属再次强调药典的法律效力及提高标准的现实意义,也可借此阐明药品质量安全对于公众健康、企业声誉、行业形象的影响。对于典型药物的教学,可以引入与该药品相关的安全事件。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时,引入“梅花K事件”,介绍四环素降解杂质,引出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有关物质检查常用的方法,中成药添加化学药物检查的一般思路与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4]。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药品性状观测、鉴别、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理解,促进了其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也让学生意识到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根据药学类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将药品安全事件与药物分析技术相结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也安上观察事物的“火眼金睛”。对于药物生产岗位,引入“欣弗事件”,由此引出注射剂无菌检查法及相应制剂通则规定的常规检查,并使学生意识到药品安全生产无小事,哪怕是相差一度的灭菌温度,相隔一分钟的灭菌时间,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4]。对于药品流通岗位,引入“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说明倘若该销售人员具备药品安全理念,了解相应药物分析技术,明白无菌对于注射剂的重要性,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无菌试验,此类悲剧将可避免[4]。对于药品检测岗位,尤其要培养学生质量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药物分析手段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应对药品安全事件。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进行性状观测、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常规药物检验,这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当遇到突发药品安全事件时,要使学生具备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例如能够分析并验证“甲氨蝶呤事件”是由于清场不彻底导致长春新碱尾液混入,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儿”是因为其光学异构体的毒性等[5]。协助判断药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结晶、非常见不良反应、颜色变化等现象的原因,推测其是否受药物相互作用、pH、细菌污染、遗漏或错加等因素影响,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6]。通过在教学中灌输药品安全理念,使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对药品质量“心有戚戚焉”,常怀敬畏之心,不滋肆意之念,为其职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当前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建立其安全可控的长效机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加强药品行业从业人员教育,提高其药品安全认识是重要途径之一[7]。结合药物分析教学工作实际需要,从药品安全高度着眼,从实际问题角度入手,教会学生不唯药物分析,需为药物分析,应为药物分析,用技术和理念为自身成长筑基,为行业发展服务。

作者:于勇 常刚 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长沙中国药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