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生存教育模式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生存教育模式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生存教育模式的研究

一、生存教育在西藏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1.1西藏高校生存教育的欠缺

西藏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应试教育。社会用人重文凭,最后分数和成绩成了衡量一切能力的标准。学生的生存能力却让人担忧,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生存教育不重视,对学生加强“生存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1.2生存教育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今,在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复杂的社会现象,很多学生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高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转变高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观念的问题,培养出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性,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就业竞争为现实的生存教育比人才培养的精英教育更为迫切。

1.3高原环境的恶劣决定生存教育的必要

虽然在生活和经济整体水平上,西藏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有了巨大的提高。但高原地区的体育教学仍然在一个困难的阶段。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体育学习锻炼。人的体质天生有差异,不同民族人群差异更明显,适应能力也有强弱,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原如何更好的生活、学习、锻炼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西藏环境的特殊更体现出生存教育必要性。

二、体质在生存教育中的作用

人们对体质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认识到:体质是指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可以根据形态发育、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等指标来衡量的。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1身体素质是基础

青少年身体健康是一个国家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几年,几次大的地震改变了很多教育者对教育的认识,从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到认为素质教育才是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身体素质是生存教育的基础,也保障一切教育的基础。

2.2心理素质是保障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走向21世纪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生存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育,应通过对心理素质各方面系统的培育与辅导,实现性格品质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2.3适应能力是通行证

适应能力是人体体质在生理状态下的具体表现,包括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适应能力包括对于新环境的融入能力、对于逆境的自救能力、对于自我状态的调节能力等。体质的适应能力除了遗传基因以外,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历练。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复杂的社会环境,都需要人们具有坚强的品质、超强的适应能力、优良的心理素质。所以说适应能力是生存教育实施的通行证。

三、西藏体育生存教育模式的构建

3.1将“健康、快乐”的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

把“健康,快乐”的教育理念引入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方法。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把愉快的学习情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锻炼习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上应增加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项目,如定向越野运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把“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作为组织体育课的基本形式,把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

3.2把生存技能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在整个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利于生存能力的培养。比如耐力跑、障碍跑、跳越、攀爬以及游泳等,特别是现代的“拓展训练”以及“户外运动”更容易使学生接近大自然,对人体适应自然环境更有意义。

3.3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都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西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评职称的难度大。经济条件和生活工作环境的恶劣,难以吸引人才,更难以留住人才。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理解生存教育的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与生存教育。

作者:黄蕾 杨建鹏 单位:西藏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