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许多院校开始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角度,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指标与权重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重构指标权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尝试构建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指标,并以本校12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期望能够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1指标设计原则

1.1合理性原则

课程改革背景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进行学生质量评价时,一方面依据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目标的相关规定和岗位需求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进行指标的选取,同时在人才质量评价时要根据教育专家、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多方的意见及大学生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指标权重的设计。

1.2客观性原则

在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主要是由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构成,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和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评价结果的失真,因此要尽量以学生的客观表现为依据,教师和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在这些考核中获得成绩,并对成绩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

1.3可获取原则

指标的选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行为,这些行为要容易被监控,容易被记载,行为转化为数据时也要有明确的方案,确保行为对应到数据不会产生任何异议。同时在指标设计中既包括能够量化的直观数据指标,同时也要包括主观评价标准,两者有机结合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2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文化素质指标设计

文化素质的衡量主要包括综合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部分构成,其中综合基础知识主要由英语AB级、四六级国家考试成绩、计算机国家统考成绩、基础必修课考试成绩构成。相关专业知识主要由市场调查、商务谈判、销售技巧等营销专业课程考核确定。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文化素质指标不能单纯从学生的科目期末笔试成绩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要衡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本着结构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学习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

2.2能力指标设计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和工学结合的契合度都在不断提升,并且将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列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力不仅是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还包括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更好地为社会岗位需求服务。营销专业学生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四个二级指标。沟通协作能力主要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和小组任务完成中的沟通合作能力、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表现、参加班级学院竞赛及表现。创新能力主要考察在课程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不拘泥于已有理论和观点,善于分析和研究问题,保持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是考查学生对生活中课程学习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岗位实践能力主要考查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表现。

2.3思想道德素质指标设计

道德素质是指人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控制力渐进强化的阶段,加强道德素质对于其成才具有重要激励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指标:包含政治表现,公德表现,法纪表现,公共服务和身心健康五个二级指标。政治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政治状态和政治倾向、是否担任班级或者院级学生干部、是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诚信道德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好人好事事迹,在学期间考试和经济方面的诚信状况。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法纪表现主要考察是否遵守国家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公共服务则表现为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参与社会服务实践表现及获奖情况。这样设置既从思想政治上也从社会属性上反映出学生的状态和表现。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和设计的原则,进行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层次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在建立判断矩阵时,聘请了企业和营销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运用专家咨询法对两两指标进行比较并赋值,计算各指标权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出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就业质量子系统中各指标的权数。

4实证分析

4.1样本选取

随机抽取本校市场营销专业20名12级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对样本进行分析评价。请专业任课教师、辅导员、同学对其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请企业相关经验人士根据毕业生在签约单位的表现等信息为20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打分,以此作为质量评估的数据基础。

4.2评价方法的选择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模糊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评价结果中能够看出,虽然大多数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质量评价均在良好以上,但是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中也反馈出一些问题:

(1)首先在评价过程中,在进行专家访谈时,企业的专家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评,因此对于该项赋值权重较高,而校内专家则对学生的能力和文化素质比较看重。说明在以往的评价中,企业和学校对于毕业生综合质量的衡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期间,增加去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和校外兼职教师的授课比例,同时对于专任教师也要增加赴企业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与企业真实环境接轨,锻炼其职业品格和能力。

(2)其次在评价结果中,从评价结果分布上来看,35%的同学评价成绩优秀为85分以上,40%的同学评价成绩良好为75-85分之间,20%的同学评价成绩中等为60-75分之间,5%的同学成绩较差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下。35%质量评分优秀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的评分都在94分以上,说明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能力评价得分和权重对学生整体评价影响很大,而职业能力培养也正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同时这些学生在就业质量和文化素质这两项上的得分也是优秀,这说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基本和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接轨,学生在学校进行的知识学习为其能够胜任未来岗位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说明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3)最后在一些评价指标上,如思想道德素质等多为定性评价,而且人为因素比较多,在抽样的样本中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在思想道德这一项评价中,普遍高于普通同学,原因是评价者多是辅导员、学生会成员,因此班干或班级学生会干部有光环效应,因此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5实施建议

5.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侧重结果性评价

学生质量评价应该是个发展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其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也涵盖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由用人单位给出的岗位评价,因此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不能以简单的优良中差来判断,要从学生能力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角度来正确评价学生,课程改革主要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因此已经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了平时课程训练过程当中,主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来培养人才,侧重过程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5.2评价主体多元化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客体,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有辅导员、小组内其他同学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主体多元化既保证了评价质量同时又为互相监督提供了外部环境,进而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观念,在课程学习中小组成员互评和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这些评价方式完全可以在学生质量评价中进行借鉴,这样既能够从学习中也能从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5.3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学生质量评价的公平性,直接决定结果的可信性,可以采用灵活的可量化的保障措施进行评价学生质量,例如在课程改革中,任课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成果展示来探究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或者通过方案设计来考察学生的创新性。除了定性考察,定量考察也是必要的,因此进行阶段测试,考察学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孙蕊 刘滨涛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