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黄土隧道工程过软塑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黄土隧道工程过软塑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黄土隧道;过软塑层;注浆加固

1工程概况

上阁村隧道建设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境内,为典型的黄土台塬区,施工现场地势较为平坦,由塬面中心向四周逐步缓倾,该处高程介于1030耀1280m,产生的最大高差约250m。该隧道桩号范围DK207+517.55耀DK214+300,总施工长度6782.45m,设置25译纵坡,最大埋深102m。根据施工要求,设置3座斜井(520m、175m、650m),主要为正洞施工作业提供支持。

2工程地质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得知,DK210+257耀DK211+000段地质环境特殊,该处通过软塑夹层,区域内地下水丰富,部分为软塑状,经开挖作业后围岩稳定性随之下降,伴随有变形、坍塌等问题,不利于正常施工作业。

2.1工程问题

DK210+905耀DK210+884出现塌方事故,该处拱顶至地表埋深较大,约为61m,含有大量硬塑围岩,部分区域为软塑状,拱部设置于地下水位线周边区域。实际开挖结果表明,中、下台阶两侧均出现较明显的渗水现象,在此影响下围岩长期处于浸泡状态,为松软结构,且伴随拱部掉块的问题,围岩的稳定性明显不足,多为吁级围岩。

2.2处理方法

为确保施工安全,针对DK210+884耀DK210+740段(总长144m)采取地表袖阀管注浆措施,在控制土层渗透现象的同时尽可能增强地层稳定性,给开挖作业创造安全的环境。

3整体设计

确定注浆孔设置方案,采取等边三角形梅花形布置方式,以现场情况为准,注浆扩散半径设定为1.3m,通过注浆的方式实现对该段的加固处理。

3.1加固范围

横向:针对隧道横向左右两侧5m位置的加固处理,提升该区域的稳定性。竖向:针对隧道两侧的加固处理,自仰拱底部开始加固,持续至拱顶上方5m处;针对洞身的加固处理,即隧道拱部以上3m以及拱顶以上5m2部分。

3.2注浆参数

注浆加固参数具体见表1。

3.3注浆材料

所用材料为P•O42.5硅酸盐水泥单液浆,水玻璃35耀40毅B佴,模数2.4。

3.4袖阀管加工

以无缝钢管(规格为准76mm、厚3.5mm)为原材料经特定工艺制得,单节长度控制为5耀9m,通过插管外接头焊接的方式实现各节段的稳定连接。3.5施工工艺流程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具体见图1。

3.6注浆施工

3.6.1钻孔使用到全站仪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确定注浆孔的合适位置。利用地质钻机展开钻孔施工作业,孔位偏差应得到有效控制,即水平方向臆5cm,垂直方向臆1/150【1】。准确记录钻孔中的各项参数,以便为后继续注浆施工提供指导;辅以膨润土泥浆护壁措施,重点关注易塌孔的区域,该处采取套管护壁的方式。掌握钻孔作业实际情况并将其完整记录,为注浆施工提供指导;成孔后,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缓慢下放袖阀管,并为之注入套壳料。

3.6.2安装刚性袖阀管结束钻孔作业后完成退钻杆操作,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各节段袖阀管连接成整体结构,下放到孔底,注入套壳料;处理孔口处,可利用速凝水泥砂浆填充,此举可避免后续注浆时出现返浆现象。

3.6.3浆液配制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合适的注浆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明确各搅拌桶的实际配比,考虑搅拌桶容积量,经计算后求得浆液体积,浆液配制工作中,使用到专用计量桶,操作中安排专员检查,在搅拌桶相应刻度处做好标记工作,随后向搅拌机中掺水,运行设备后掺入适量水泥并持续性搅拌,确保各类材料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3.6.4注浆施工此处为单孔注浆方式,单次注浆段长度稳定在0.5耀1m,结束首段注浆作业后,缓慢后退注浆芯管,以便展开第二段的注浆作业,遵循上述流程完成整体注浆施工。在此过程中,需做好注浆参数的记录工作,检测凝胶时间,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确保注浆质量。

3.7注浆顺序

针对袖阀管的注浆作业,遵循先外后内的顺序,采取间隔跳孔注浆的方式。3.8注浆结束标准引入顶压定量相综合的控制方式,以此作为评定注浆结束的标准,要求终压为2耀3MPa,与此同时,检验每米注浆量,该值若未超过1000L,即可结束注浆。采取单孔注浆的方式时,若要结束注浆作业,要求实际注浆量应达到设计值的1.5倍,或是满足设计要求后再维持该状态10min。

3.9回填封堵

完成钻孔作业后设置袖阀管,本工程采取的是后退式注浆的方式,封堵区域为加固范围至孔口之间,材料使用的是速凝水泥浆。3.10注浆后地表处理针对注浆加固段展开二次衬砌施工作业,随后处理地表以下2m区域内的所有袖阀管,对其采取切割处理措施,并辅以土壤换填操作,要求有效土壤厚度达到0.5m,其压实系数至少为0.83。

4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根据工程经验,注浆时易出现串浆等不良问题,需为之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1)钻孔作业时若出现空腔,将对正常钻进造成影响,需填充双液浆,此后再次钻进。2)针对孔间串浆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注浆压力过大、孔距偏小,应及时调整注浆参数,调节好注浆压力与速度,将其稳定在合理范围内,或转变为间歇注浆的方式。3)若注浆压力上升迟缓,将带来浆液流失现象,诸如浆液浓度不足、注浆方式不合理等均是常见的原因【2】。基于此,以间歇注浆的方式较为可行,或是合理调整浆液凝结时间。

5注浆效果评定

结束注浆作业后,需选取合适的方法评定注浆加固效果,现阶段较为可行的方法较多,以下对3种典型的方法加以分析:1)分析法。获取注浆作业时的各项信息,将其整合后展开对比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相综合的方式评定施工效果。基于施工信息,形成P-Q-t曲线,进一步评定注浆效果。通常而言,若P-t曲线表现出上升的趋势,Q-t曲线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结束注浆作业后实际压力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际注浆速度也在许可范围内,此时可认为注浆效果良好。2)浆液填充率反算法。建立在总注浆量的基础上,通过反算的方式求得浆液填充率,若该值超过80%,则认为注浆效果良好。3)检查孔取芯法。完成注浆作业后,分析注浆量分布特性,并综合考虑现场地质环境,形成P-Q-t曲线图,确定注浆薄弱之处,针对性地检查该孔,基于观察、取芯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施工效果。此环节中,严格控制好检查孔数量,以钻孔总量的3%耀5%为宜,并满足取孔芯率跃70%的要求。

6结语

黄土隧道施工环境复杂,拱顶易出现明显的变形现象,且该处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拱顶施工控制措施尤为关键。通过注浆前后拱顶状况的对比分析得知,采取注浆的方式可有效控制拱顶位移。但注浆加固施工复杂度较高,需注重如下3点内容:(1)做好注浆前的检查工作,要求机具管路具有优良密封性,各接头稳定;(2)做好浆液配置工作,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应当佩戴好防护用品,隔离水泥浆液,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3)注浆作业时做好现场监测工作,明确注浆压力实际情况,若出现泵压骤增现象时,表明管路的顺畅性不足,应采取处理措施;若泵压提升幅度较慢,则要从浆液黏度入手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俊如.山西某地浅埋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9(19):111-112.

【2】余灿鑫,张志海,王小松.炸山嘴黄土隧道地表注浆加固工程实践[J].公路交通技术,2017(2):80-84.

作者:谢经臣 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