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

摘要:以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分别从监测控制网布设、主要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及监测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该工程中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监控量测工作的开展,为隧道施工提供指导依据,可大幅提升作业安全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

引言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地形地貌影响,常需要开挖隧道。为确保隧道施工能够安全、有序施工,应采取相应的监测技术,获取与隧道开挖有关的信息,以此有效指导隧道施工,在确保开挖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第三标段全长2.25km,该标段内有一条隧道,起止桩位号ZK19+420—ZK21+050。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地貌以低山丘陵和沟谷为主。隧道是该标段的主要项目,在工程量中的占比约为75.5%。因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加之软弱围岩较多,从而给隧道施工增添了一定难度。所以,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需要进行施工监测。

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要点

2.1布设监测控制网

对高速公路中的隧道工程而言,监控量测已经成为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相应的监测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监控量测,能够给隧道施工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施工安全性的提升。在本工程中,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围岩与支护状态观测;拱顶下沉及支护结构应力状态量测等。为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布设监测控制网。在具体布设时,应执行现行JTGF60规范的规定要求,高程控制网可以采用精密水准网,其精度在二等和三等水准测量之间[1]。隧道内部的水准观测点,从设计单位给出的经校验合格的水准点引出,通过绝对高程,对初始值进行计算。

2.2主要监测项目

2.2.1超前地质预报当估计隧道施工前方可能存在不良地质如破碎带、熔断时[2],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探测、超前钻孔、TSP203系统等。量测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地段并结合选择的预报方法进行确定。

2.2.2隧洞内外日常观测隧道开挖时,可在每次爆破后对隧洞掌子面进行现场观察,若地质情况无明显变化,则可每日对隧洞内及作业区段和洞外进行一次观察,可以采用地质罗盘或是规尺等[3]。

2.2.3拱顶下沉每间隔10~15m左右选择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中至少布置一个测点。可以采用水准仪、钢尺等工具进行量测,具体的监测频率如下:隧道开挖1~15d时,每天应至少进行1~2次,之后可以每隔2d进行1次,3个月后,只需要每个月进行1次即可。

2.2.4地表下沉对于浅埋隧道应每间隔5~50m左右选择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上布置的测点数量应不少于7个[4]。可选用高精度水准仪或是测微器作为监测工具,具体的监测频率按照开挖作业面与测量断面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

2.3监测点的布置方法

2.3.1地表沉降监测对隧道进行开挖施工时,监测地表沉降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隧道开挖对周边土体扰动下的沉降变化情况,依据监测所得成果指导隧道开挖。在本工程中,地表沉降监测采用的仪器为精密水准仪,读数精度应精确到0.01mm。具体的测量实施要点如下:(1)实施测量前,应先埋设基点,可以选择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区域作为埋设位置,确保所选的位置稳固、视野开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基点的埋设数量,确保埋设后的基点牢固、可靠。当基点埋设完毕后,可使用冲击钻在地表进行钻孔,对沉降测点进行埋设,埋好后用水泥砂浆对孔周围进行填塞密实。(2)选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进行观测,利用基点与附近水准点的联测,对初始高程进行获取。在观测过程中,应对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各测点的读数高差应控制在0.3mm以内[5];一个测站内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数量应控制在3个以内,当超出这个数量时,需要对后视点的读数进行重新读取,以此作为核对标准。

2.3.2拱顶沉降监测(1)对隧道拱顶进行沉降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拱顶受上部车辆及施工对土体扰动引起的沉降变化,了解单侧扩挖引起的拱顶沉降。依据监测所得的成果,指导隧道开挖施工。(2)在本工程中,拱顶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读数精确到0.01mm。具体的测量实施要点如下:基点和沉降测点的埋设方法与地表沉降监测相同,在此不进行累述。观测方法为精密水准测量法;先对后视点的数据进行读取,据此计算出仪器的高度,照准拱顶垂挂下的钢尺,对其上的数值进行读取,将两次读数相加,便可获得基点高程[6]。测量次数以3~5次为宜,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2.3.3锚杆拉力监测在对隧道进行开挖施工的过程中,为确保作业安全性需要进行支护,本工程采用的是锚杆支护。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锚杆的受力能够反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体压力大小。因此,通过对锚杆的受力进行原位监测,分析所得的数据,可对土体压力在支护结构上的分布规律有所掌握,据此可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升支护效果,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鉴于此,可对锚杆在张拉锁定及工作中的受力进行全程监测。在监测锚杆拉力时,可以采用拉拔器或锚杆测力计等[7],具体的测量实施方法及要点如下:(1)本工程中支护结构的锚杆杆体为φ22钢筋,锚固剂为M30早强砂浆,以钢板作为锚杆垫背,每隔10m为一个断面,在每个断面上至少布设3根锚杆。对锚孔的位置、方向以及孔径进行控制,锚孔钻设完毕后,应使用压缩空气清除孔内残渣,以转边的方式将锚杆送入孔内,借此来检查锚孔的平直度和通畅性,若不合格则应进行重钻。(2)在经过质量检测合格的锚孔中,插入装配好的锚头、防弊气连接套的锚杆,并对止浆塞等附件进行安装,正式注浆前,应将锚孔中的气体排除干净,随后便可开始注浆;注浆过程中应使浆液充满孔体,控制好注浆压力。(3)锚杆施工完毕后,可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相关数据进行现场采集,以此来判断注浆效果,以机械法对固结注浆的锚杆长度进行测量。中空注浆锚杆的抗拉力应在150kN以上,抗拔力应在70kN以上[8]。

2.3.4围岩压力监测通过对围岩压力进行监测,能够了解周边土层沉降对隧道衬砌造成的测向压力。可以选用土压计和频率接收仪作为监测设备,在初衬前将土压力盒埋入围岩压力测点内,利用频率接收仪测出频率值,据此计算出压力值。

2.4监测注意事项

在隧道监控量测工作中,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在对量测点进行安设时,必须确保初始读数在隧道爆破开挖24h内和下次循环爆破前完成;必须将测点安设在距离开挖作业面2.0m的范围内,并且要小于一个循环进尺,为避免施工中损坏测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可将位移的测点布设在同一个断面内,从而使测量结果能够相互印证;对于局部加强锚杆的地段,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锚杆进行轴力量测;由于本工程隧道右线进洞口100m处存在超偏压的情况,在隧洞内对沉降观测点进行布设时,前40m为每5.0m一个断面,后60m为每10m一个断面;监测后应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发展规律,将信息及时反馈到施工中,为隧道开挖提供指导。

3结论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开展成效与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为确保隧道开采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应做好施工监测。这就要求作业人员了解并掌握监测技术要点,并在具体工程中进行合理运用,以此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孙龙,刘攀,张少雄,等.五阱明隧道施工洞内环境监测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0(19):149-150.

[2]贺磊,袁清龙,张志祥.软土条件下某地铁隧道小径距上穿既有隧道的变形监测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20(5):24-26,72.

[3]彭泽乾,彭川.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初支侵限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20(4):74-79.

[4]刘锋,王波,赵俊.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隧道内部监测应用中的精度分析[J].煤炭科技,2020(3):19-21.

[5]彭博,吴涤.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方法浅析[J].西南公路,2020(1):26-30.

[6]高世强,王欢.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层沉降变形监测和数值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4):286-288.

[7]李顺,卢向林,郭玉树.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在大跨度公路隧道监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9(4):98-102.

[8]李阳,时伟,卢志强,等.暗挖下穿隧道区间台阶法洞内施工监测分析及控制对策[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1):7-13.

作者:申大为 单位: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