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是国家实现固体资产投资的有效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些年,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带动,政府逐年加大对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但不可否认,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处于“红海”中建筑行业已成为完全竞争的微利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组织形式的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风险、困境,随时可以使企业出现危机。

1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是连接厦门市岛和翔安区陆地的重要通道,是厦门市的第三条进出口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工程主要包括跨五通互通、跨海翔安隧道和西滨互通三部分工程。线路总长8.695km,翔安隧道全长5.9km,其中海域段4.2km,为双向6车道双洞海底隧道,采用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两侧为行车主洞,中间一孔为服务隧道。隧道沿线设通风竖井两道,车行横洞5处,人行横洞12处,翔安西滨侧设收费、服务、管理区。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座大截面海底隧道。

1.2工程特点

(1)建设规模大,社会、政治影响深远。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项目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也是一项世界性工程。

(2)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隧道穿越区地质复杂。前期已探明的就有多处风化深槽、透水砂层,加之海底隧道勘测难度大,未探知的不良地质体出现几率很大。海底施工地下水处理难度大,水压较高、富水,防排水要求高,施工堵水、注浆加固难度大。

(3)开挖截面大,施工技术新。工程为三车道海底隧道,最大开挖截面达到170.7m2,为世界最大开挖截面。施工中需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探测方法、施工手段、辅助措施,项目技术新,科技含量大,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在国内是第一次面对,在施工中有待发现和逐个解决。

(4)施工工期紧,质量标准高。本项目规模大,任务重,风险高,特别是在穿越不良地质地段时,地质预测预报、各项支护结构、辅助施工措施等技术复杂,要求很高,难度较大,用时较长,而36个月的建设工期,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5)环保、水保、文明施工要求高。厦门为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地域特色明显。

2风险识别

翔安海底隧道投资高、规模大,针对隧道工程项目,翔安海底隧道的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类别。

2.1投标风险

施工企业通过降低工程报价、良好信誉评价、优化施工方案等手段,参加竞标,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分析工程项目的整体特点,按照工程类别、施工条件等考虑投标策略,由于投标目的不同,策略也必然有所差异,但趋利避害、规避风险的原则是一定的。包括工程单价较低带来亏损的风险、工程款支付中的风险、合同条款不完善、标准不明确所带来的风险和投标前的现场勘查风险等。

2.2施工过程风险

(1)工程地质勘察不确定性风险,翔安海底隧道所拟定的隧道路线将横跨厦门五通和翔安区之间的海峡。沿线路走向的陆域和海域地区,迄今已分阶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此外,还对该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估。这些勘探工作都是根据项目各阶段不同的要求进行的,以突显个别地区的地质特征。对于所采用的地层模型,通常都会有一些不确定性。根据已有的信息资料、线路走向及设计的优化需要等,应对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等级评定。

(2)海域深风化槽区施工风险,每个深风化槽(囊)的宽度(沿隧道方向)约50~100m,海水水深约为50m,穿越这些深风化槽(囊)的风险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安全风险

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在水下施工,二是穿越不良地质(风化槽、风化囊及砂砾层浸入拱顶)区域,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突水、突泥、隧道坍塌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导致海水倒灌,整个工程将会报废,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

2.4工期风险

翔安海底隧道合同建设工期仅为36个月,由于工程本身规模大,任务重,标准高,特别是隧道传阅陆域全强风化地层段埋深浅、截面大,地质预测预报、各项支护结构、辅助施工措施等36卫海宏:翔安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技术复杂,要求很高,难度较大,循环较多,用时较长,一旦进度滞后,将会直接造成工程成本增加、资金吃紧、运转困难,更不利于施工进度。

3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3.1合同风险控制

(1)认真研究招标文件。透彻分析业主提出各种条件的意图,为制定投标报价策略及编写标书打下基础。

(2)针对合同草案中的全部内容搜寻对己不利的条款,对有遗漏,前后矛盾或者含糊不清的条文和措辞要仔细琢磨,在合同谈判时一一提出。做到合同条文全面、完整、明确,双方责权利表达清楚,对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明确责任到位。

(3)做好现场勘查,对照招标文件有关内容逐一澄清或请招标方提出合理的解释,以免因招标文件中所提条件与施工现场条件不符发生风险损失。

(4)抓住索赔机会,弥补风险损失。合同风险对合同双方均存在,施工企业应善于抓住业主单位的违约和工程变更、合同缺陷、不可预见因素、政策法规的变动等有利条件,采取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措施,减少或弥补自身的风险损失。

3.2工程地质勘察风险控制

(1)对有大量地下水流入的地区采用注浆加固措施,适当降低纵向线位以确保隧道达到覆盖层厚度要求或增加隧道的临时支护。

(2)张开节理不连接海床进行超前探测和监测水源,按需要加以注浆,当张开节理暴露时应加以临时支护,在碰到张开节理之前可进行预先注浆。在隧道通穿过相关节理/岩缝前宜进行预先注浆。

(3)通过重复注浆和测试确定注浆工作的有效性,优化线路以避免一些已知的不利地质特征,或选择一个较少地质节理的路线方向,否则大量注浆会影响施工进度。

(4)未探明的断层,于服务隧道内为行车隧道进行预先注浆工作。在隧道施工期间确保有足够的超前探测并配合适当的应急措施。当超前探测或隧道挖掘时遇到断层,进行注浆及支护工作。

(5)错误识别不良地层,于服务隧道内为行车隧道进行预先注浆工作。在隧道施工期间确保有足够的超前探测并配合适当的应急措施,或需要更多支护。不排水衬砌适用于这种地区。

3.3海域深风化槽区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1)施工控制措施。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设置临时仰拱、深孔围岩加固劈裂预注浆或堵水预注浆加固地层、长管棚超前支护加固地层、地层冻结法、迂回导坑法、地表旋喷桩加固等措施。

(2)风险发生后控制措施。突发性涌水、突泥的应急抢险措施。发现有突泥涌水先兆,且极其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启动应急救灾程序,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抢险救灾,减少降低灾害损失。

3.4施工安全管控措施

(1)工程保险保障措施。为减免各类安全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及时按照建设单位确定的投保范围和费率与指定的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若发生保险范围内的灾害损失,直接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事宜,同时报建设单位核备。

(2)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有关决定精神,坚持消除影响安全的重大隐患,努力做到安全隐患一个不留。在各工程队执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3)对突发事件的具体预案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灾害预警系统和安全监测网络、信息报告和现场保护、应急决策、协调和响应程序。将灾害预警与抗灾救灾有机的结合,工程灾害的风险管理由过去分散的、独立的状态向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方向转变,使东通道(翔安隧道)工程灾害防治工作形成一项系统安全管控工程,较传统的安全理念有较大的提高。安全监测网络是在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工程灾害(段)点进行定点、定人、定时地监测。以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施工单位监测网络分为作业班(组)安全监测网、施工队安全监测网和工程项目部安全监测网。

(4)海底隧道突水、突泥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海底隧道由于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决定着施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防止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水突泥事故。海底水下隧道施工随时受着地下水的威胁,且不具备排水条件,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措施并举,建立施工作业安全保证体系,正确使用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系统、对不良地质地带以及探测到的可疑地层采用预注浆加固措施,严格施工规范,钻爆法开挖采用弱爆破施工、加强施工监测,设立隧道逃生通道,建立隧道防水闸门系统,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能保证人员迅速撤离工作面。

作者:卫海宏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