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色彩心理下色彩设计方法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色彩心理下色彩设计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色彩心理下色彩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色彩设计常从视觉生理出发,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使色彩达到视觉平衡为目的。文章从色彩心理出发探讨色彩设计方法,对色彩心理的冷暖关系及色彩与五行的同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五色+本色”的色彩设计方法。

关键词:设计方法;色彩感觉;色彩心理;色彩设计;五行;

五色学说色彩设计常从视觉生理出发,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使色彩达到视觉平衡为目的。然而对于受众来说,作品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受可能更为重要。文章从色彩心理出发探讨色彩的设计方法。

一、色彩的心理感受

色彩是引发视觉感应的一种形式要素。柠檬真的是黄色的吗?或者柠檬的黄色只是我们心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其本质是柠檬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色光,而将剩余的某种波长的色光反射到我们的眼、脑、心系统,这种特定的波长的色光让我们的视觉系统体验到一种称为黄色的色彩感受。色彩本身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重要的是光照射在物体表面后在观察者心中所造成的一种感受———色彩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此反映是在人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解释。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色彩感觉的存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把客观事物反映到意识中来。知觉反映事物的外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并借助以往的经验,将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色彩知觉反映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色彩对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的刺激,以及人的经验密切相关。以红色为例,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小,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深,对视觉有迫近和扩张的感觉,故有前进色之称。红色刺激性强,最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兴奋、紧张、疲劳等情绪。通过研究光的性质可知,各种色彩的波长有长短之别,其中红色波长最长,紫色波长最短,而眼睛的水晶体类似一个不完善的透镜,当不同色光通过水晶体时有不同的折射率,它们通过水晶体而聚焦在不完全相同的平面上,短波的紫光焦点最近,长波的红光焦点最远,如图1所示。由于人眼水晶体自动调节的灵敏度有限,不同波长的光波在视网膜上的映像就有了前后位置上的差异。光波最长的红色在视网膜内侧成像,对视觉有最大的压迫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美国的一位神经学家曾用猴子做试验,在一个黑色的房间里,当亮起红灯时,“猴子像见了火”一样紧张、惊慌、乱喊乱跳,但换上绿灯后,猴子立即恢复平静。人在亮起红灯的房间里,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血压升高,皮肤出汗。色彩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虽然只是人的心理温度。色彩本身没有温度,但是色彩能够唤起人们的无意识反应和联想,调节温度的是这些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及联想。我们将每种色彩与多种多样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些经验我们经常获得,以至于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色彩发挥着神秘的作用,某些颜色自然而然地吸引着我们,为我们提供着有用的信息,或使我们退避三舍,向我们发出警告。色彩的象征效果也源于经验,然而这种经验不单单是某个人的,而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有些已成为某种固定的模式。红色是正面与负面的各种激情的象征色,这个象征色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的真实体验。

二、色彩心理的冷暖关系

下面对用色使用明暗还是阴阳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进行对比分析。明暗是色彩生理视觉的最敏感的体现。从视觉生理出发进行色彩设计,首先要考虑明度的变化。另外,眼睛具有寻找色彩平衡的特性,一个作品只有达到色彩平衡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因此设计要考虑白-黑、红-绿、黄-蓝等视觉对立色的平衡关系[1]。冷暖是色彩心理最重要的体现。从色彩心理出发进行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色彩的阴阳(冷暖)关系。互补色的阴阳关系如表1所示,色彩心理的冷暖关系为蓝、黑、青、白、红、黄,蓝色感觉最冷,黄色感觉最暖。

三、色彩与五行的同构关系

五行理论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抽象存在的基本元素为支配万物的自然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循环运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的联系。五行可以与构成世界的其他要素,如方位、季节、情感等同构对应。而五色与五行元素的同构对应关系[2],如表2所示。在方位上,五行理论认为东方是青色、西方是白色、南方是红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色彩与物质(五行)、生命(五脏)、情感(五情)、味觉(五味)等的同构对应关系,赋予了色彩特定的心理属性和情感,也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色彩宇宙观。例如,“中国红”“红色五行属火”。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不是越多越显著,如同五味对人的作用不是越多越好一样。中医理论认为,盐入肾经,咸味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对肾系统的吸收有所帮助,但食用过多的盐对人体是有害的。同理,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主要是起引导作用。色彩与五行具有同构关系,因而色彩在心理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符合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如图2a所示。然而,同构关系不是等同关系,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描述五色,则过于强烈。根据五色为引的思路,色彩相生关系可理解为色彩在心理上的亲情关系、调和关系,色彩相克关系可理解为上下级关系(管理、控制、调用)、阴阳对比关系。

四、“五色+本色”色彩设计方法

(一)确定对象的五行属性

五行属金:金属、金属制品,尖锐和锋利的用具等。五行属木:木类,木器、家具、图书等木制品。五行属水:水,水养物,与水有关的物品。五行属火:火、能量,炉灶、电灯、手机、充电器等能发热、发光的物品。五行属土:建筑、陶瓷、玉石、土产等。五行属性可以从对象本身(如水)及对象功能(如电灯)来判断,因此,有些对象可能会有两种属性。色彩设计以主属性为主,兼顾从属性。

(二)根据对象五行属性确定属性颜色

属火的颜色:红色。属土的颜色:黄色。属金的颜色:白色。属水的颜色:黑色、蓝色。属木的颜色:青色、绿色。

(三)“五色+本色”设计原则

对象的属性颜色与其五行属性具有同构关系,表示该颜色符合人们内心对该对象的色彩定位,因此,文章以对象的“属性色+本色”为设计用色的出发点,为色彩设计提供用色依据。1.属性色的用色原则以黑色为例,与黑色相邻的色彩为相生的亲情关系,相对的色彩为相克的管理关系,如图2b所示。“克”为管理、控制、调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五色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母、子比喻相生的亲情关系,以上级、下级比喻相克的管理关系,如图2c所示。一是相克的色彩为心理上的冷暖对比色彩。上级色对属性色是控制关系,有较大的心理距离,尽量不用;下级色是可以管理、控制和调用的,对属性色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是实现色彩心理平衡的用色原则要首先考虑的。如木属性使用黄色、土属性使用黑色、水属性使用红色。以矿泉水为例,水的属性色为黑色(蓝色),其下级色为红色,为实现色彩的心理平衡,设计时可以加入红色,能起到较好的设计效果,如图3所示。其上级色为黄色,在设计时要尽量少用。二是相生的色彩为心理上的调和色彩。如黑色(蓝色)与白色和青色、红色与青色和黄色,这些色彩的搭配使用,在心理上是调和的。值得注意的是,视觉上互补对立的色彩,在心理上却往往是相生的亲情关系,如红色与青色、黑色与白色。设计时,当属性色不够强烈(不适合太强烈)或面积较小,就需要加入母色予以支持;当属性色表现强烈,就需要加入子色予以分担。例如,属性为火的对象,其属性色为红色,设计时以红色为出发点,或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热烈的气氛。如果红色用色过重(或面积过大)对视觉刺激性过强,可以用黄色(子色)、白色图3属性相克色彩的应用(下级色)来调和或配色。对于水属性的对象,当不宜使用面积较大的黑色或蓝色进行设计时,可以加大白色(母色)的面积。2.本色的用色原则本色是对象的固有色,是设计用色的重要出发点之一,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本色与属性色的关系。一是本色为上级色。如果从本色出发进行设计,则将本色作为“属性色”,安排设计用色;如果主要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则尽量弱化本色的因素。二是本色为母色。可以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但本色要起重要作用。三是本色为子色或下级色。可以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

五、结语

“五色+本色”色彩设计方法是从色彩心理角度进行色彩设计的一种方法。色彩与五行具有同构关系,因而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搭配也要遵循相生相克的关系。心理上调和的色彩是那些相生的色彩,视觉上互补对立的色彩,在心理上却往往是相生的调和关系。心理上对比的色彩是一些相克的色彩,用下级色可以实现色彩的心理平衡。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感受是直观的,而人的心理对于色彩的体验是间接的,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因此,从视觉生理出发的色彩设计效果是明确的,而从心理出发的色彩设计效果是隐性的,但又是决定性的。因为人们心理感觉舒服的色彩设计才是最好的色彩设计。色彩设计不仅要实现视觉生理上的平衡,还要遵循心理上相生相克的规律,从而实现生理与心理的整体平衡。

作者:吕新广 单位:暨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