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教学中的基础都有设计色彩课程,设计色彩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设计色彩教学中学生基础训练占了较大比重但与实践接轨略显不足,并且缺乏项目化实践训练,需要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来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设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此提高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设计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这就对高校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新的标准。如何有效地满足和适应当今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成为设计艺术教学创新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色彩是设计艺术中最直接、最快速地传递设计理念的要素之一。设计色彩课程核心主要体现在理性与感性结合的色彩设计创造性训练上,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无论是何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设计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且也是一名设计者必备的素质。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必须在传统色彩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在当代设计观念下,教师应运用创新性思维和工具、方法,指导和优化色彩教学设计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不断完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体系,最终让设计色彩成为学生设计道路上进步的重要阶梯,为后续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好的衔接辅助作用。
1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都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修改和调整课程教学计划的,以达到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目标。传统的设计色彩课程大多重视色彩原理形成和组合变化规律研究,侧重对客观事物色彩的再现、模仿和归纳基础造型训练。这有利于学生设计色彩基础认识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来说,还应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色彩基础知识如何运用、如何在参赛作品中完美体现,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教学改革中需要探讨的。首先,需要重新调整设计色彩的教学目标。目前,很多设计色彩的教学比较单一,仅停留在了解色彩原理知识的基础上,布置主题作业,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不断衍变,应该掌握设计色彩的提炼能力、形色塑造能力和创意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设计色彩的价值,最终服务于设计项目需求,因此培养学生设计观念性、思维创意性、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应用性等综合能力才是更符合需求的课程设置[1]。其次,应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对不同事物的欣赏水平受审美能力高低的影响,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后,自身的创造能力也会提高,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依托主题项目,有的放矢。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主,作业设置以项目或大赛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实训,一方面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训练,培养多维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能够独立思考、原创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关注设计思维理论与方法,指导项目思考路径,设计色彩的项目化,关注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及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整体设计色彩观,让设计色彩课堂教学与当代艺术和行业发展紧密联系,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思维模式教学改革
以往的设计色彩课程中,偏重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习基础及用固化的模式进行训练,学生的作品大多没有创意或自主创新。因此,设计色彩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混合思维能力。设计色彩课程的初衷不应该仅仅为了一幅幅优质作业,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创意思维的通道,为后续提升设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让思维独立发展,防止一味抄袭照搬,并学会评判作品,提升审美,使设计思维得到质的提升。始终贯彻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重要的不是绘制作品而是不断地训练思维模式,让作品时刻具有创意与活力。设计实践成果是检验创意思维的重要标准,通过创新思维达到设计色彩的训练教学目标。在设计色彩创作初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发散思维,让思维天马行空不受拘束,放飞想象,让思维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地发散,寻找创新路径,发散思维可以使主题内容具有丰富性、特殊性及创意性,突破常规思维,避免千人一面,或出现抄袭照搬的现象。训练中,可将联想到的元素进行多重排列组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抽象及具象设计能力,寻找结合点及构图方式,找到与设计主题之间具有紧密关联的核心灵感元素,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的创意设计活动。最后整合过程中,将造型图案、设计色彩进行组合,结合主题需求进行创造性组合搭配,完成设计色彩主题项目作品训练。例如,在设计色彩课程音乐主题项目中,让学生以联想、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的方法记录、分析某一生活中元素,并提取灵感,及设计相关信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排列出来。每个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按照生活中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提取灵感元素,并选择相关联的色彩信息再次进行延伸分析。在练习中,运用抽象思维配合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将诸多元素整合再设计,将具有个性特征的色彩、形状或材质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一幅色彩画面作品。最后,把这幅画面作品应用到学生各自专业产品设计中,如服装产品、室内设计、平面排版等,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又符合设计目标的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等方案。这一系列的思维创作过程才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设计色彩课程主题训练模式改革
设计色彩课程的概念性与项目式是学习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相辅相成。在设计色彩课程的不断改革中,从概念性与项目式两环节的比重不断调整,前者偏重艺术性的理解,后者偏重后续设计的延伸,这两方面都是基于设计需求的不断提升而做出的实践,从注重产品观赏性转变为重视产品文化内涵属性、个性创意。设计色彩课程的改革一定要关注到消费者的情感及文化需求。这种需求及市场趋势要求设计色彩课程应适应更多需求,注重审美培养、商业化需求及文化内涵等兼容并蓄的要求。
3.1概念性主题训练实践
在传统的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学对象大都是一年级入学新生,做了较长时间的水粉静物的练习,应试思维及具象化思维占主导,注重规律性及程式化训练,忽略了设计思维的训练及抽象能力的锻炼。因此在设计色彩课程改革中应以思想为出发点,从普通的模式化训练提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色彩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教师应一方面有意识引导设计专业学生从自我思考的单一模式,转向关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时尚等多元问题,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设计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形成正面的价值观,提升设计色彩实践创作的精神价值,回归到设计的本质。同时,概念性是当代艺术重要的核心内容。人们更关注设计的意义及延展,对艺术的反思及设计的多维应用是当今的主流,概念性主题实训是激发学生设计出更具创新、创意作品的重要训练路径。概念性训练为设计色彩作业创新赋予更深刻的动机和现实意义,学生在创造中思考着设计色彩与实践运用的关系,使设计色彩作品反映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这不仅有利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也为之后的其他设计类课程教学在设计价值思考方式上打下基础。
3.2商业性主题训练实践
商业性训练实践依托产业园及实训基地,以企业项目为依托,模拟项目化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针对性训练,在社会企业项目中学习、理解和应用设计色彩的知识内容。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及拓展性,以真实的群体为设计定位,以产品为载体,以未来职业选择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在设计之初就限定了设计的整体需求及市场定位,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塑造,打造集设计及文化、精神需求为一体的设计产物,提高产品的消费附加值,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用设计色彩价值驱动品牌企业持续发展[2]。色彩是设计中重要元素之一,设计色彩方案依托于色彩设计课程中的种种专业知识,设计色彩的基本创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获取以创意设计色彩为主的设计方案,为品牌企业设计项目服务,这就需要在初步了解设计色彩基础原理和特征基础上,把产品设计思维与设计色彩基本训练相结合,一方面在实践生产的思路下,综合分析潜在用户的心理需求、产品功能定位、流行色设计、定位标准等之间的关系,确定设计色彩的总基调及风格;另一方面把色彩设计中色相、明度、纯度等基础变量的运用完美搭配,精准合理地应用到不同专业的项目需求和产品风格中。比如,建筑设计中软装饰设计项目偏重色彩搭配及空间关系;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偏重潮流配色及和谐时尚感;数字媒体专业项目偏重色彩运用赋予的角色特点。学生在项目化的应用中能更好地诠释设计色彩中的规律及审美,同时发挥设计色彩课程的延展性,保证持续输出及运用。
4结语
设计色彩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先导课程,以现今的模式必然会束缚学生日后的创新发展,改革迫在眉睫,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该课程在日后的教学及应用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创意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挥科学性及社会性,更好地从人文内涵及色彩心理需求的现实需要入手进行组合搭配,用色彩塑造语言,传达产品的特质及精神层面,塑造有文化、有审美、有特点的设计色彩课程,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尊善.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34(02):111-113.
[2]金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汤颖凡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