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廊道绿化施工管理优化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城市廊道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廊道绿化是中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将重点介绍廊道绿化施工管理中现有问题,并提出优化廊道建设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一些全面有效地提高廊道绿化项目总体水平建议。
关键词:廊道绿化;施工管理;管理系统;质量监督
1工程概况
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周边生态防护林(一期)工程,区域面积约583.6hm2,其中南地块区域面积约417.7hm2,造林面积约356.5hm2,现状原来以水稻田为主,西北部有部分大棚,现状地势低洼,标高大部分在2.5~3.0,通过基本在经对现状土选样32个点进行检测,大部分区域土壤含盐量超标(参考指标是≤1.0g/Kg,耐盐碱≤1.8g/Kg),pH值全部超标(参考指标是5.5~8.3)。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土源的不确定因素,已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土方设计造型进行了多次调整,地块内需外进种植土和下层的建筑渣土的方量已经相对减少,在满足植物生长基本需求和基本保持原设计方案布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土方造型高度和部分区域的覆土要求。
2廊道绿化施工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2.1廊道绿化设计不合理
在廊道绿化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存在对植物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对植物的选择缺乏重视,机械地照搬《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忽视了植物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导致部分苗木的死亡率过高。施工团队和管理人员对廊道绿化的效果过于关注,导致廊道绿化项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了建造廊道的成本。
2.2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不足
目前,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廊道绿化只是种植树木和植物,不理解“山、水、林、田、湖”的意境,模糊了廊道的概念,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误解设计意图,影响景观效果。施工技术不先进、不高效,现场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企业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或者在实际施工中管理体系的约束力不强。一方面,施工队伍松散,难以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2.3对绿化养护管理不够重视
廊道绿化项目不是一时的,后续养护是重中之重。施工人员缺乏廊道绿化工作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某些工作的专业性降低,施工图分析不到位,施工计划形式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廊道建设的整体质量。一些项目经理只关注当前的施工,而忽略了长期的维护工作。在廊道绿化和养护管理中,管理问题相对落后,不能提高廊道绿化的整体质量。
2.4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廊道项目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该行业人员的缺乏导致了大批非专业人员参加廊道绿化项目,这些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廊道质量。
3优化廊道绿化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
3.1种植技术管理
设计单位在作业设计说明中提到外进土方必须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营养元素均衡,相关指标应满足国家《绿化种植土壤》相关标准,但从现场发觉外进土方基本为质地板结、透水透气差、没有肥力的土,和种植土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如果不进行改良直接进行种植,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由于项目规模较大,而且在如此短时间内,要解决如此大量的外进种植土方,也是制约土方质量的因素之一。(1)树穴中增加营养土进行土壤改良。从现场调查看,土壤主要障碍因子是含盐高和透气透水性不好,而造林项目中乔木比例高,因此需验每棵乔木下进行专门的土壤改良。对于胸径10cm以上的树种更应该专门设置隔离措施,对树穴四周土壤进行改良后才能种植。根据乔木胸径的大小制定相应的树穴尺寸要求,在每个树穴中加专用改良基质、添加有机肥。(2)林地表土种植绿肥。在乔木种植完工后,套种耐盐的绿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改良措施。种植绿肥植物不仅使土壤脱盐,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颗粒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老港项目定为春秋两季实施绿肥,过程中有不到位的在后期养护阶段再落实绿肥措施并进行长效管理,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绿肥种类以田菁、苜蓿、大豆等为主,形成地面覆盖达到土不露天,压制盐分的作用。在初花时割青深翻入土中,通过绿肥的腐烂,有机物的分解,来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打好基础。
3.2廊道设计管理
切实有效优化廊道绿化管理工作,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形成森林基底”为目标,针对各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1)植物种植设计总体构思。生态廊道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景观,是生态廊道的核心构成,既是绿色开放空间的主要构成和支撑,更是生态廊道的生态基底。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复层林相结构。建、改、防、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造林质量,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在确保生态前提下,兼顾生态、景观和防护功能,增强市民获得感,为将来林地进一步提升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绿色空间奠定基础;同时,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空间,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2)植物选择。植物材料要与地形、基础设施和功能提升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采用自然式种植模式,避免横平竖直的行列式种植,采用疏密有致、块面大小不一的多色彩、多季相的片林构成丰富的空间形态,营造自然生态的林带景观。老港项目骨干路网以银杏为主,分支点高(3m以上),枝叶茂密,生长健壮,抗废气能力强,滞尘、防噪声效果好,寿命长,树形美观,观赏价值和绿化作用的树种。胸径控制在12.1~14.0cm为主,部分选用胸径8.1~10.0cm的苗木做行道树。(3)规划河道。实施区域内规划河道河口线基本为自然式,考虑到部分已处建设中,为满足景观效果的需要,对于尚未建设的规划河道,考虑与河道主管部门沟通,在保证其水域面积的前提下,对于其走向作适当的变化,以满足景观效果的需要。西地块内规划河道较多,可满足日常排水及浇灌的需要。对于南地块原农田内的沟渠系统则根据整体布局尽可能地予以保留,通过新建水系将其与原有河道和规划河道有效地连通,使其成为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加以并有效利用。为使整个景观地形富于变化,在控制地形高度时按照不同区域具体现状及景观特色分别予以精心的布置。(4)结合地形和排水沟渠进行排水排盐。本项目作为将来郊野公园的基底,适当开挖水体、堆筑起伏的地形有利于排盐排碱。根据排咸蓄淡的需要开挖沟、梁、河道、排出积水,老港项目南地块共新建闸门井7个,2套强排系统,整个水体有5个进水闸门,2个出水闸门另加原先体系中保留的2个出水口;进水依靠原有泵站从周边的大治河打水进入中心灌溉渠,再通过闸门放水进入开挖水系,排水是通过闸门联通地块周边的排水河道,通过水务部门的泵站进行排水河道水位控制。
3.3施工质量管理
合理、有效地管理体系作为支持和保证,能够有效地促进施工环节的稳定进行,为施工企业实现各种施工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见。首先,要严格按照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积极设计合理的廊道管理计划,为施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目前已出了更新版的《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其次,有必要根据廊道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城市发展和廊道绿化的制度,以确保廊道建设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要建立清晰的施工管理标准。设计施工单位要能够统一管理思想,合理调整管理人员的位置,以建立先进高效的管理体系,支持各项管理任务的顺利开展,确保廊道绿化项目成功实施。
3.4绿化养护管理
在廊道绿化的保护和管理中,树木栽植后,有必要采用针对性的固定处理技术以确保植物的稳定生长,之后,应严格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在廊道绿化的维护管理中,土壤维护更为重要。为了保护土壤,应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设计自然排水沟和自然坡度排水,以避免潮湿。这是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由于造林项目苗木较小,有后期塑性的可能性,可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景观区域苗木进行塑性处理。通过一定时间,使得植物的外观具有美学和观赏性,并且可以改善绿化项目的维护质量。在廊道除草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还可以防止廊道中的苗木出现病虫害的出现。
3.5施工人员管理
一方面,有必要通过社会招聘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加入该项目,以这种类型的人员为榜样,指导其他施工人员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定期开设系统培训课程,组织施工人员在团队中参加技术学习,锻炼施工人员的沟通能力。
4结语
总体而言,绿化环境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代表城市形象。在廊道建设施工管理中,为了提高建设与养护的整体质量,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区域特点,确定廊道绿化建设的基本方案。通过建立和完善廊道绿化建设管理体系,控制廊道绿化建设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廊道绿化建设需求的现代化,进而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学庆.浅析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266-267.
[2]白明玉.精细化模式在城市廊道绿化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廊道绿化,2019(24):203-204.
[3]季斌.我国廊道绿化工程施工现场存在问题和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155-156.
作者:冯吉 单位:上海春沁生态廊道建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