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施工工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施工工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防渗漏施工工艺

摘要: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日益显现,地面交通网络不堪重负,地铁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地下车站修建过程中,受现场环境特殊性等方面的影响,易发生结构渗漏现象,不利于地下车站的正常施工,后续运营阶段的服务品质也将下降。本文以木马塅站地铁工程为例,基于该地铁车站中发生渗漏的区域采取防水施工工艺,并对施工过程展开了详细的探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地铁工程;地下车站;防渗漏 

1工程概况

木马塅站(原临空产业园站)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为该市6号线中的一处站点,站位在大元路与临空南路交叉路口。车站起止里程DK57+146.500~DK57+386.500,有效站台中心里程DK57+300.000,采取沿临空南路南北向敷设的方式。

2结构自防水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地下车站的防水质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的关键任务就是保证在浸水情况下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透水问题。这就需要保证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加入膨胀剂等方式来改善混凝土特性,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1]。

2.1对混凝土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要求

本地下车站工程经过反复试验比较,最后选择在拌和混凝土时加入一定用量的膨胀剂,保证膨胀防水剂的补偿收缩率为1.5×10-4~3.0×10-4,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效果达到项目设计要求。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地下车站结构的防水性能,要严格按照试验规定及要求,开展严谨的配比试验,规范化操作,得到相关单位批准后才能在施工中使用添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如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的使用,应选择二级或二级以上的粉煤灰和等级为S95的磨细矿渣粉,在拌和混凝土材料时这两种材料的掺和量有所不同,其中粉煤灰应占混合料的20%~30%,若仅掺和磨细矿渣粉时,则要保证磨细矿渣粉占混合料的30%~40%。

2.2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处理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将基面的明水处理干净,并且严格按照模板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使得模板平整,刚度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模板接缝处的处理效果[2]。本工程选择应用止水环来处理螺栓部位的防水问题,具体操作如下:①保证混凝土被充分搅拌均匀,坍落度达到(14±2)cm;②在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使得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其坍落度和原始坍落度之间的差值<3cm;③选择分层施工的模式来进行混凝土浇筑,保证浇筑后的每一分层的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尽快进行振捣密度处理。此外,为了控制混凝土开裂和收缩情况,本工程对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保证水胶比≤0.5,并且在运输和浇筑混凝土时按照规范,不加入水,保证入模温度,其中针对高温季节,本工程选择在气温适宜的夜间时完成施工作业,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25℃。

3结构外防水施工技术

本工程顶板附加防水层选择应用厚度为2.5mm的单组分聚氨酯涂膜,结构外防水施工具体操作如下。

3.1基层处理要求

先开展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作业,待浇筑作业结束后选择压实效果较好的木抹子来对基层进行反复的收水压实,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坚实,并且没有出现明水、起皮及油污的情况。若基层表面有明显突出,应从根部位置凿除,并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对凿除处进行处理,抹平压实,若基层表面存在凹坑,应先将凹坑表面进行充分凿除,再选择高压水对其清理,凹槽充分干燥后再使用聚氨酯密封胶,将凹槽填实;若基层表面出现裂缝且裂缝的宽度超过0.3mm,这时应选择聚氨酯涂膜对裂缝进行处理,按照涂抹1mm厚度的聚氨酯加强层→聚酯布增强层→防水层的顺序对裂缝进行规范处理。此外,本工程的阴、阳角部位均采用钝角或者圆角,保证转角基面顺畅完整,并使得的水泥砂浆配比为1∶1.25,阴角钝角的具体设置为5cm×5cm,圆角的具体设置为半径大于5cm,而所有的阳角钝角的具体设置为1cm×1cm,圆角的具体设置为半径≥1cm。

3.2防水层施工粗粒

基层施工完毕且验收质量达标后,应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涂刷基层,其中专用稀料的用量应在0.15~0.2kg/m2。底涂层干透后,要及时对施工缝和阴、阳角等位置进行处理,先在上面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保证加强层的厚度达到1mm,再马上粘贴增强层,防水层的涂刷作业应安排在最后进行。其中,不同于施工缝和阴、阳角的防水处理,变形缝部位应先粘贴防水卷材加强层,再按照以上涂刷顺序进行防水处理[3]。在大面积涂刷防水层时,可以选择多道涂刷的方式,上下两道防水层应垂直进行涂刷。涂层充分干燥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即涂膜施工。按照施工技术规程施工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保证防水层质量达标后,尽快选择标号为C20的细石混凝土施作防水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应达到7cm。在正式开始浇筑前,应在防水层上垫隔离层,具体可选择超过350#的纸胎油毡隔离层或厚度为4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

4渗漏水的类型及治理

4.1渗漏水的类型

1)蜂窝、麻面渗漏水。产生蜂窝、麻面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混凝土材料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如混凝土水灰比、振动不到位;混凝土材料工作性能不高,存在混凝土过干或坍落度不达标的问题,在卸载混凝土材料时石子集中分布;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不达标,模板杂质多。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的结构麻面和蜂窝进行正确的修补或不处理,容易导致成片蜂窝和麻面渗漏水问题,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2)裂缝渗漏水。温湿度的变化、混凝土性能不达标等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将裂缝分为温度裂缝、施工裂缝、荷载引起的裂缝、收缩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等多种裂缝类型。

4.2病害治理

1)蜂窝、麻面渗漏水治理。全面开展混凝土渗漏情况等检查,明确灌浆孔位置,精准测量其间距,凿除混凝土表面析出物,及时开展清理工作。(1)钻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钻头为14mm的钻孔工具,按照孔洞的位置,于其四周钻泄压孔,严格控制钻孔角度并保证角度45°以内,钻孔深度不宜过深,不得超过结构厚度的2/3。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钻孔斜穿过主漏水孔,严禁打穿混凝土结构,针对墙面慢渗的问题可钻梅花孔。打孔完毕后使用清洗机对灌浆孔进行清洗,保证灌浆孔出水干净。(2)埋嘴:密切关注主漏水孔的压力,若水流不急、压力较小时,可直接使用干堵漏剂处理,埋注灌浆止水针头。当混凝土结构强度较大且尚未出现渗漏问题时,可在其他泄水孔的位置分别安装膨胀止水针头,并使用专用六角扳手拧紧处理,防止灌浆嘴和钻孔之间出现孔隙和漏水问题。墙面慢渗也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措施,根据“错位安装”原则,在存在漏水的点分别安装25、10、8cm止水针头,保证灌浆效率,提高防水性能。(3)灌浆:选择高压灌浆机并且进行试压,保证压力在混凝土结构受压范围之内,再进行化学灌浆料的灌注作业,在灌浆时,若相邻孔内灌注的化学灌浆料开始出浆,马上停止本孔作业,改换相邻灌浆孔进行作业,且在所有灌浆孔完成灌浆后,要再次回到第一个灌浆孔,以最大压力进行二次灌浆。此外,墙面灌浆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灌浆原则,在所有灌浆孔完成灌浆后,同样要再次回到第一个灌浆孔,以最大压力进行二次灌浆。(4)拆嘴:在灌浆作业结束48h后对灌浆孔进行检查,并拆除外露的灌浆嘴,做好溢漏灌浆液的清理工作。2)结构裂缝渗漏水治理。(1)开槽:按照裂缝方向进行处理,开凿V型槽和钻孔,其中V型槽点槽深应达到3~4cm,钻孔孔深应达到10~15cm,孔径为1.0cm。(2)埋管:选择用快凝水泥对裂缝进行封闭,并及时埋封灌浆管,在裂缝上面均匀涂刷一层环氧界面剂,并应用早强水泥,使得缝面充分压贴紧实。(3)灌浆:严格按照孔序开展灌浆作业,保证灌浆压力在0.4~0.8MPa。选择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液材料进行灌浆作业时,如果发生灌浆不起压等情况,选择水灰比为0.6~1的水泥浆,调整灌浆压力,最后实施复合灌浆。(4)拆嘴:在灌浆作业结束48h后对灌浆孔进行检查,并拆除外露的灌浆嘴,做好溢漏灌浆液的清理工作。结束混凝土结构处理修补工作且修补质量合格后,应对修补堵漏位置进行美观化处理,保证结构平整光滑,与其他区域颜色和线条一致、粘结顺畅、无起皮和脱落问题。

5结束语

地下车站渗漏问题会对车站使用寿命和其服务水平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在建设地下车站时,施工单位必须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来进行施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人们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春凯.明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渗漏水防治工艺[J].工程技术研究,2020,43(14):97-98.

[2]杨关军.明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渗漏水处理施工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18,4(8):128-129.

[3]孟亚武.地铁车站盾构法与矿山法联合施工技术及地铁车站施工防渗漏控制要点的探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0(11):101-103.

作者:陈冬冬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