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根据服装企业反馈的情况,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直接在企业上岗完成工作尚有难度,一般公司对专业基础好且勤奋的毕业生再培养几年,才能够上手服装设计工作。对于服装专业毕业生,服装设计是全面考察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进入职场奠定基础的。怎样才能使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在校四年半的时间完成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是服装专业教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关键词】服装设计;核心课程;独立完成;重大挑战
0引言
服装设计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归为艺术类的专业教学范畴。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服装的色彩、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面料、服装效果图的绘制等几个大模块。学习色彩、材料、工艺、结构、绘图都是为服装设计课程服务的。服装设计要全面考察学生运用服装色彩、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各种关系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学生能够学会服装用纺织品设计和系列服装服饰品设计,按照5年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课3320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服装用纺织品设计和系列服装服饰品设计,无疑是个艰巨的任务。
1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现状分析
职业技术学院5年制大专生一般都来自于县城或是农村,他们是初中起点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上高中。这类学生中有美术基础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他们选择服装专业一般有3种情况:第一,家长从事服装行业且在此行业获益的,因为家长自己获益所以要求自己的子女也来学习;第二,爱美的心理驱使,自己从电视、电脑、手机等方面了解服装行业,通过片面的了解认为服装设计就是可以给自己打扮漂亮的行业,想通过学习让自己变美;第三,跟风,这类学生不明白自己的喜好,也不懂得服装设计是干什么的,因为自己同学或朋友喜欢从而跟风来学习的。以上3种情况表明,对服装设计专业认识不够具体也不够全面,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薄弱。
1.2教学现状分析
某些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位置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教师也很少参加各种赛事,接受外来信息较少,加之没有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达成帮扶关系,造成教师信息滞后,教师专业技能不能与时俱进,使教师缺乏竞争力。或者某些院校忙于建设其他热门专业从而忽视某些专业教师再培训再学习,实训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教师不能操作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使之跟不上形势。再者校企合作分离,某些院校与企业合作没有经验,没有深入企业内部,缺少与市场亲密接触的机会。教师缺乏细分市场的专业技能训练,致使教师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不能为专业服装细分市场服务,从而导致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培养学生不适合市场所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被动地接受老旧的专业技能知识,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实训基地老旧,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服装销售环节的服装陈列、展示、服装设计等等,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范畴。以上种种情况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全面,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多变的行业需求,学生改行现象频繁。
1.3学生毕业后现状分析
学生在校四年半时间,服装专业总学时数为455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230学时,专业课学时为3320学时。国家教委要求文化课必须占所学课程的20%以上,余下的为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区期间可以学习到《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色彩》《素描》《服装美术》《服装CAD》《服装款式图绘制》《时装画》《coreldraw》《陈列设计》《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面料再造》《服装市场营销》《中外服装史》《服饰图案》《手工制作》《服装立体裁剪》等20多门服装专业课程,文化课加上专业课学习导致学习时间紧迫,课程范围广范。学生可以学习到《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服装效果图》《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色彩》《素描》《服装面料再造》等应用部分的最基础知识,学习到的内容为初级入门阶段,学习专业技能普遍不精,很难适应将来瞬息万变、有着不同要求的服装细分市场。学生就业初始的职业只是最基础的技能岗位,例如服装绣花技师、服装质检、服装量体师等初级技能岗位,不能帮助学生实现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服装绣花技师从事的工作只是绣花,不能为婚纱礼服设计花型,更不要谈设计整件婚纱了。服装质检只能在服装完成后对服装进行质量检查,完成中查或尾查的工作,学生之前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此外,不能跨细分市场工作,如梭织服装设计人员不能完成针织设计人员的工作,这最大的原因是材料不同导致行业内的工艺要求不一样。这样大部分毕业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可以胜任服装专业细分市场设计工作要求,还需要服装公司对毕业生按照服装细分市场专业需求培训再上岗。即使服装企业培养了学生,学生因缺乏扎实基本功也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学生想通过频繁跳槽来解决问题,但是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傍身,没有足够的美学修养和美学理论知识也很难找到适合的设计类工作。
2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多次走访服装企业负责人了解到,由于服装款式同质化较多,服装没有卖点,一些企业艰难生存,也很难聘请到适合的设计人员。假如服装企业想通过自己公司培训服装设计人员也面对诸多困难。一是培养新人成本高;二是很难达到新人预期高工资;三是工作劳动强度大;四是人员流动大,即使企业有意培养也很难长时间留住人才。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服装设计人员是高等院校的责任,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首先,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和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达成政策上的帮扶,这有助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拥有积极的心态,多参加行业内举行的各种赛事[1];其次,专业教师应该向行业内的楷模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再次,学校应多组织专业教师观摩优秀的作品真迹,这样也能帮助教师提高审美力。同时,审美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动手,专业教师做出来的作品可以让业内专家评判,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例如:向设计先驱包豪斯学习,包豪斯影响了世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其教育思想已成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重要参照。教师的审美力提高了才能给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从而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2.2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学习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学习,砍掉多余冗长的专业课程,或者加以整合学习,缩短时间,加强专业基础部分学习。基础学习就是对色彩、造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学习,专业基础学扎实了才能更好完成后面的学业。服装设计并不是单一知识的专业,设计是综合学科,设计的范畴不仅包含对哲学、文化修养等的培养,同时涵盖对造型、色彩、材料等学科的综合应用。在教学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完成了专业技艺学习即为术的学习,术也就是基础入门,而未完成服装专业审美力的培养。审美力是长期形成,是在美的环境下长期熏陶产生的。
2.3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高精尖专业人才首先要具备正确的美感取向,美感的获得是心灵上对美的感知。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储备理论知识的量,这就建议学生在教师有意引导下多读书读好书,有理论知识作为铺垫才是具备正确审美的关键。
2.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坚持校企合作和办好教师工作室。校企合作是最直观的形式,企业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建议职业技术类学校教师在企业内部充当一定的角色,积极参与企业运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为市场需要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有些职业院校地理位置不太优越,不具备校企合作近距离接触的条件,就可以利用教师工作室的方式。教师工作室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工作室的形式可以视为包豪斯教育的一种延伸,教师工作室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行开放式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工作室不是大型服装企业,也不需要大批量地生产成衣,教师工作室可以定义为高级定制服装的工作室,也可以是微企业,能够满足小众需求,有生产到销售设计环节,立足于当地,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这样能促使教师在需求中强化能力[2],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学生也参与其中,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设计的认识,也能亲自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状态,学生在其中不仅强化了技能,也亲自体会到消费者与设计者的心理需求,在校期间也能牛刀小试,缩短与市场接轨的时间。
2.5考虑服装专业特点进行学习
服装是对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包括了手部、脚部、头部的所有遮蔽物。服装种类繁多,考虑服装专业细分市场,按照服装细分市场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立服装实训基地,把某一类服装设计作为重点,学习好某一种服装设计的所有工序,按照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适应某种服装细分市场,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某种服装的设计工作。
3结语
新时代的职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应提供引导与帮助,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为学生指引职业道路。从白丁到服装设计师的完美蜕变,是学生毕业之后对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结果,也和学生自己勤奋和长期有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不是专业教师通过3320节服装设计专业课就能实现的,这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岩,孟春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37-138.
[2]高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与探索[J].教育教学坛,2016(7):111-112.
作者:彭飞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