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浅析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文科的建设成为我国文科发展的一项重要道路,这也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从新文科背景出发,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究,提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新方案,并就跨学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看法,希望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促进我国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学科建设

所谓的新文科背景是指在传统文科教育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穿插,并融入一定的理科知识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为人才的全方面发展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环境。自2021年3月以来,我国逐渐提高了对新文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从新文科发展建设理念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形成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从多个领域多个方向对教育工作作出指导。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加强学科综合建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共同推进,提高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帮助其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应用性和市场性设计类学科,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能力、绘画能力、软件操作技能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熟悉设计内容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功能和性质以及相关的生产或施工工艺。但就现阶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而言,许多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强调设计内容的美观,而忽略了其生产的合理性和材料的协调统一性,课程的设计缺乏应用性和灵活性,进而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二、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就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了解社会对该行业人才要求,并在社会市场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这就对艺术设计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政治生产、教学、科研相互紧密结合的背景下,“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该模式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要目的,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如,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施以产业研究为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等,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接触实践生产相关知识,并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统筹思维发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促进了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岗位,适应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

三、应用型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艺术设计专业交叉学科创新实践。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专业也要充分实行交叉学科的创新性教学。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而不同的领域之间又有一定的交叉性。例如,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媒介手段来表现产品或艺术的内涵,风范涉及了有关材质,媒介、社会、技术、艺术、商业等多种不同的因素。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涉及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充分包括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也就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学科交叉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思维,对于促进多个领域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要求学科之间做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多维的艺术体系。艺术设计始终立足于实践而不断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融入交叉的学科知识,也可以提高人才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导师专业工作室为平台,以社会实践反馈为依据,以横向课题为依托,引入社会相关行业人才,融合学校跨专业教师,组建多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在项目具体实践中探索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包装设计课中可以运用导师专业工作室中的一些资源来加强与一些包装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进入到这些包装企业当中来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对不同包装媒介的特点以及制作工艺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到各种包装制作的过程中,确保学生们能够对这些包装生产工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会对学生们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帮助。而在建筑设计类课程当中,往往会涉及到土壤、气候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不同专业的不同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加强对多专业人才的融合培养,组建多专业人才培养团队,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完成相关的任务。由此可见,在对艺术设计这一方面相关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相互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化,在艺术设计类行业教学过程中,充分推动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的优化整合,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关注行业前沿消息,尤其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融合、文化产品的创新等。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预测,并以此为基准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三)优化人才考核方式。高校要根据社会以生产的发展,对其考核方式做出一系列的改进,主要以多学科相互融合和知识积累与实践操作相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扩大实践课程考核在学生综合测评中所占的比例。

(四)改革教学内容。新文科背景下,学校对人才的注重,专业性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教育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相互有机结合,用知识储备进行武装,采用实际的项目问题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训练。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经验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践能力,开设有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行业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设计大赛,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优化课程结构安排。艺术设计类专业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一个没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即使装备有再高的学历和文凭,也很难完成一场简单的手术操作;同样一个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的设计师,若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亦无法完成一项优秀的设计品的创作。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仅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训练。实践教学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设计思维的提升,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进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学时分配,满足学生个体的个性化需要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设计类专业要与科研型专业相区别,加大实践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学时占比,凸显应用类高校的特点。同时,学校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艺术设计类教学而言,学校要积极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拓宽视野,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例如,针对环境设计类,学生可以开设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设计心理学、风水学等相关的选修课;针对服装设计类学生可以开设民族文化学、传统服装服饰学、中外服装发展史、时装鉴赏等不同的选修课,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应用翻转课堂。翻转练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组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从而得出一定结论或完成一项作品的学习过程。新文科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应用这种教学手段,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有效的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

(七)加强现代化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VR技术到5G通讯技术,信息和科技装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现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应用到各个学科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网络直播教学担任了疫情时期重要的教学任务,为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无限可能性。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经常的出入生产车间,但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在生产车间中进行直播课程或进行课程录播,并上传至教学平台,供学生自述观看,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建设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方向。教学部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推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同时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课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葛春晓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