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则需要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理论知识。本文主要从介绍艺术形式、讲述美的标准、解读创作意图、分析艺术价值、接纳不同艺术等方面,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形式,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美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最终形成自己对艺术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逐渐运用自己掌握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去解析艺术作品,形成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
一、介绍艺术形式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先从介绍艺术形式开始,为学生解读艺术史上的各类艺术形式,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为今后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奠定基础。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艺术形式时要尽量详细,为学生解读艺术形式的由来、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及风格。以《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这节美术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通过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表现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超现实主义流派、野兽派等不同艺术流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笔者在此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了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的相关知识:“表现主义绘画流派最早在德国兴起,当时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强调在艺术中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所以,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会运用夸张、变形或怪诞的手法表现客观的形态。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画家就是蒙克。”接着笔者为学生展示出蒙克的《呐喊》,并询问学生:“大家从这幅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说:“觉得很压抑,痛苦。”笔者点点头,并对学生说:“这就是蒙克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要表达的感受。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中看到这个正在呐喊的人的身体形态是扭曲的、变形的。人物的面部也刻画得并不详细,但是却能从其张开的嘴巴,捂住双耳的姿态中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和压抑。这就是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通过这样的介绍和解读,便使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对这一美术鉴赏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能够充分了解了一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今后的鉴赏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为高中生介绍更多的艺术形式。
二、讲述美的标准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还要为学生讲述美的标准。在艺术的长河里,并非只有感官上让人感受到美的艺术作品才可以称之为美。对于艺术来说,美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视觉美,除此之外包括主观感受到的艺术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便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美的标准,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上能够按照相应的美的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当教师为学生解读《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这节美术课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美的标准,使学生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不同风格。笔者在授课时,为学生展示出了《开国大典》《艾普色姆的赛马》《向日葵》等艺术作品,在展示出这些艺术作品之后,笔者也展示出了与之相应的真实的图片。有开国大典时的黑白照片,马在奔跑时的照片,真实的向日葵照片等等。之后,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觉得是真实的照片美呢?还是这些绘画作品美呢?”学生回答:“绘画作品美。”笔者接着问:“为什么呢?这些绘画作品有些甚至与照片不一样,比如在开国大典时旁边的柱子是存在的,而且各位人物的站立是分散的,但是在油画中确不一样。”一名学生说道:“因为艺术家在绘画中将柱子去掉了才不会遮挡人物,人物有序的排列也能突显庄重、庄严的美感。”笔者点点头,接着为学生解释道:“这就是艺术美,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于简单的漂亮,而是艺术家通过对作品布局、绘画手法、绘画形式等艺术语言的处理所形成的美。”说着,笔者又为学生展示出了《向正方形致敬》《春雪》等艺术作品,并为学生解读其中的形式美:“这些作品利用点、线、面,运用艺术构成的方法进行组织排列,从而形成有节奏、有变化的具有形式美的作品。这也是艺术的另一种形式美。”由此,便使学生了解了美的标准,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不同美的形式。
三、解读创作意图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着不同的创作意图,对艺术家创作意图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美术鉴赏知识,能够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在为学生解读创作意图时,需要以相应的艺术作品为载体,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并结合艺术家的生平,为学生解读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艺术作品。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节美术课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并为学生解读其创作意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展示出了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美术作品,并为在学生观看作品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大家看到这幅作品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说:“感觉纤夫很辛苦。”笔者接着为学生解读这幅作品的创作意图:“这幅作品所反映的就是伏尔加河畔的纤夫的苦难生活。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俄国正在进行废除农奴制的社会改革。俄国的废除农奴法令规定,农奴是具有人身自由的人,有权拥有财产,可以从事工商业。但是虽然废除了农奴制,贫穷的农奴们却无法承担购买土地的费用,所以农奴们依然非常贫穷,俄国的封建剥削势力并没有削弱。列宾在一次去伏尔加河畔游玩的过程中,看到了这群纤夫,他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非常熟悉。这些蓬头垢面的纤夫们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激情,于是他便创作出了这幅作品,用这件作品来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也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逐渐了解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对艺术家的创作更加具有敬意。
四、分析艺术价值
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解读艺术作品的价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了解艺术家生活时期的风土人情的价值。这样学生在鉴赏意见艺术作品的时候,便可以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好地说明艺术作品的不同价值。笔者在教授学生《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节美术鉴赏课程时,便为学生分析了艺术的价值,让学生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在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展示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之后为学生解读这两幅同一题材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这两幅作品都是以最后的晚餐为题材的主题进行创作的。比较熟悉的是达·芬奇的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以构图的优势而享誉盛名,艺术家将耶稣的十二门徒分别坐于耶稣的两侧,在描绘这些耶稣的门徒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面部、眼神、动作的处理来表现画作的主题。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在表现光上有优势,画面中,艺术家设置了一盏吊灯的光,耶稣头顶的神光,这中双重光源的烘托将日常生活和神奇事迹之间的紧密关系衬托了出来。这便是两幅作品的不同价值。”通过这样的解读,也使学生认识到了不同艺术作品由于创作年代、创作形式的不同,其价值也有所不同。因此,学生今后在进行美术鉴赏时,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五、接纳不同艺术
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的艺术,使学生能够接纳不同的艺术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意识会更将广阔,能够了解并接纳各类不同的艺术,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价值和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学生展示多种艺术,并为学生讲解不同艺术的文化元素。例如,在教学《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这节美术鉴赏课程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为学生解读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笔者在授课时为学生展示了木版年画、苏州刺绣、唐山皮影、潍坊风筝等民间艺术作品。在讲述木版年画的时候笔者对学生说:“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的时候就有门神的雏形,后来雕版技术的发展,使木版年画也逐渐兴盛,在宋代逐渐出现了售卖年画的画市,年画中的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仕女娃娃等不同题材也有着历史的不同范本和寓意,有的有警世作用,有的有吉祥寓意,有的有教化作用。”以这样的方式,笔者又为学生解读了其他几种民间艺术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对于民间美术中的艺术信息有了更多了解,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充分掌握更多的美术鉴赏知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艺术形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的风格,使学生积累鉴赏知识,培养审美意识;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美的标准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美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审美的方法;可以通过为学生解读创作意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想法和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分析艺术价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艺术优势特点,积累审美知识;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接纳不同艺术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形成审美素质。这样便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付胜辉.试论高中美术生是否应具备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J].美与时代(中),2017(6):97—98.
[2]程广祥.高中美术鉴赏中关于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160.
[3]张晓芝.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7(3):77.
作者:王桂林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