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不再满足于一些网络歌曲、书籍带来的精神愉悦,这时艺术的价值就突显了出来。而作为艺术性较强的美术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利用美术提高自己品德素养的同时,更有利于自我发展和独立思考,让学生更多地感知到艺术带来的深度满足,对以后的学习工作、自身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很好发展的人才。
一、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现状
美术作为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爱国精神。然而在当前美术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更重视对学生基本绘画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基本功较为扎实,但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性意识的激发较为缺乏,不利于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在现有状态下对教学进行优化提升。
(一)欣赏教学,需要思路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美术教育也有了较大的转变,教师对美术情境的创设、内涵的挖掘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还有部分教师采用概念性教学,讲解较多,互动较少,如此学生虽然摆脱了以往传统教学的误区,却也没有产生新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次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上借助幻灯片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学生自然是沉醉其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此进行有效把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更没有基于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如此,欣赏教学只是停留于表面化的欣赏概念,只是在素材教育的理念下拓展了教学资源,但并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高效利用,自然对学生的审美水平、艺术情操达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做出有效的思路调整。
(二)艺术教育,优化审美感知
艺术教育,是艺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下多种全新理念的出现,部分教师也往往借助生活中、网络上的多种教育资源,以此来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热情。但是这种资源的利用,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甄别,以使得正能量的、高情操的艺术进入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不同审美”进行正反方面的对照性学习应用,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意识,以此来分清“美丑”。可是在教育实践中,部分美术教师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虽然对相关资源也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但是教学效果不佳。再如,为强化初中生对色彩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出示“京剧脸谱”的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网络人物的妆容”,如此提供虽然让他们对色彩有了更加清晰的感知,但如果缺少了有效的引导,这也会对他们的审美感知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实践创新时,学会甄别筛选资源,并借助专业化教育引领,让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优化自我的审美感知。
二、兴趣教学,创新能力
一些人认为美术靠的是天赋,所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任由学生的自然发展,然而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只是靠天赋,还有教学的影响。初中生处于探寻自我感知艺术、情感体验的阶段,相比其他学科,美术具有生动性、观赏性和色彩丰富性,会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深度教学,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大胆创新,教师也需要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发散思维,力求学生参与丰富的美术活动,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多样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认真挑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比如在一些色彩的展示和学习上,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新颖的事物,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比如,初中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思维模式和个性,这时教师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喜欢的漫画或者色彩表达形式,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挑选能够让学生具有创作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丰富教学的素材和设计。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美术书籍,以及实施对国内外名画进行赏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活动多样,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比如“绘画大赛”“美术创新大赛”“我的同桌素描特写大赛”等活动的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更为自由的创作。部分初中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应该结合这一特征,甄选出更为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打消学生心中的胆怯,从实际出发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而美术需要灵感,来源于生活的事物,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和自信去参与、联想和创作,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艺术和享受审美情绪的意识和能力。
(三)大胆创作,提高审美
美术重在灵感和创作,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题,深入走进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然后进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独立思考对美术的感知。另外,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有力地帮助学生解决,减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挫败感,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创作。学生在进行自我创作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谈论、相互交流学习的教学氛围,力求为学生构建更容易激发灵感的课堂环境。
三、完善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方向
在经过一系列美术策略的实施后,部分学生在美术课上找到了乐趣,并且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创作,并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其他的学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拓展都会有所提高,也具备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正确的审美价值。但是当前的美术教育仍存在不足,对于需要反复训练的基本技能,还无法完成趣味化革新,学生依然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教师要继续努力,设计更有效的美术教学策略。
(一)个性教学,鼓励创新
美术教学需要有互动性,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深入交流美术观点以及创作灵感,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以及学生灵感的创作性发挥。比如,小明很喜欢上美术课,但是教师观察到他跟其他学生不同,在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方面,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很喜欢自己创作一些关于日常事物的画作。教师准备跟小明进行一次深度交流,“小明同学,你画的都是什么啊?”小明这时露出了警惕的表情,说明小明的“画作”可能曾经被人嘲笑过,所以导致小明的创作意识被限制,变得畏畏缩缩,甚至很害怕上美术课。教师这时准备进一步了解小明,“小明,听说你画了很多好玩的事物,对吗?”此时小明默默地点了下头,教师循循善诱,“老师很感兴趣,可以给老师看看吗?因为老师也很喜欢乱画。”小明这时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肯定,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教师。教师肯定了小明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小明也展示了自己每副画作的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接下来教师可以带小明看自己的画作,分享自己的故事,真正拉近了跟小明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提出建议,希望小明在创作时,也能够掌握技术知识,并且教师在小明创作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小明能够有效学习美术技巧和基础美术知识,结合技法更好地完成自我创作。最后,教师可以以小明为榜样,在课堂上展示小明的画作,希望其他学生向小明学习,进行自我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正确审美,感受魅力
初中生处于叛逆和个性张扬的年纪,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叛逆,喜欢穿一些奇装异服来突显自己的存在,教师在深入了解小丽的内心后,发现她是个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教师鼓励小丽积极学习美术,参加美术展览活动。在加深的协助下进行创作,很快小丽喜欢上了美术,并正确认识了“美”,不再穿着奇装异服。在绘画中,小丽找到了乐趣和情感的寄托,达成了自我矛盾的和解,完善了自己,心理得到了满足,逐渐进步。
四、结语
随着美术教学革新的不断推进,学生对于美术课有了新的认识,美术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了真正的价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课堂,乐于参加美术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审美观,拥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提升了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美术教学中仍有很多不足,在美术的基础教学中,学生会认为某些教学环节会觉得枯燥,面对问题会存在退缩逃避的心理,美术教师要逐渐完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娟芳.初中美术课作业练习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51.
[2]赖瑞文.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实践[J].美术教育研,2021(5):26.
作者:苏霞 单位:山东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顾官屯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