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浅析

【摘要】审美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主观意识对外在环境做出的主动反映。如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流水线般的表演,很难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要想让大众获得审美体验,激起内心深处的观看欲望,就必须重视舞蹈审美能力培养。本文主要研究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审美能力;舞蹈;培养

美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蔡元培是中国审美能力培养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推动了中国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他对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强调美学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蔡元培先生还认为美学对公民美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开展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众审美素养,引导公众心灵美、言行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审美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知识。目前,审美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民众在发现、观察、认识、欣赏、体验以及创造美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让民众对美的内在涵义更全面地了解,从而提升自身审美水平,推动美学平稳持续发展。音乐、歌唱、朗诵、美术和舞蹈等作为促进审美教育的方法沿用至今。其中,舞蹈作为一种身体的表演艺术,伴以音乐,通过肢体变化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在当代美学视角下,舞蹈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与功能

审美能力可以概括为:培养对美的审美意识、发展审美感知;体验、创造、评价和表达美。总之,应为学生提供观察美、体验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机会。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

美学研究的是美本身,其探讨所有美的事物之所以称为“美”的本质原因,当主体接触审美对象或外在环境(例如听音乐、阅读诗歌、体验戏剧或探索自然)时,脑海中会产生美的景象,或在心中形成美的感受。审美能力培养就是采用一定的教育手段,让教育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作为美学发展中的一种通识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审美育人,核心是育德。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并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

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起源于对美的观察。审美感知能力既包含情感层面,又包含逻辑层面和心理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够欣赏自然景观,首先他们必须要能够注意到自然景观。这就是为什么培养对美的觉察能力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美无处不在,但是,尽管它客观存在,发现美却需要审美能力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如果审美感知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人们就无法敏锐地从外在事物中捕捉到美。可见,审美能力培养是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强化的有效措施。

2.培养体验美的能力

美在体验的同时会引起兴奋、喜悦和乐观的感觉。这种情绪状态也鼓励着创作者进行艺术创作,力图将自身体验到的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给受众。人体在注意阶段往往会经历多个认知元素,其中包含已形成印象的情感基调,基于这些情感基调,才能构建提升美的体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处于美感和体验状态的人将自然形式提升到审美高度,并能够从审美的视角引导自身行为,从而使得人能够提高自身审美素质,丰富自身的情感生活,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素养。

3.创造能力

让学生参与积极的审美活动能够发展其创造能力,这是为常规审美文化提供服务的创造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创造审美价值。人们不是天生具有创造美的能力,是否能够获取美感,取决于主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接触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解读,进而创新,才能推动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4.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力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品味,并作出审美评价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与人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和训练中形成的。审美判断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对事物特点进行了解。在开展审美能力培养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评价能力,从而对艺术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美评价,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供正确引导。

二、舞蹈的教育功能

舞蹈是人们借助身体动作以及舞具展现高超技艺的运动,人们通过舞蹈努力展示美、创造美,它不受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限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舞蹈具有直观、优美、艺术化的特点,很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让大众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一)引起情感共鸣,促进身心健康

舞蹈有着丰富的内容、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每一种舞蹈都和学生的身体、思维、心理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充分借助舞蹈生动、灵活、流畅的人体运动引起学生情感和精神共鸣。舞蹈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观赏性与参与性比较强,而且不会被年龄、时间、空间、体质等因素制约。同时,舞蹈这种群众活动所营造的氛围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舞蹈属于竞技运动,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协同性,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强学生集体主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不仅如此,举办舞蹈竞赛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讲友谊、讲道德、守纪律、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现代舞与拉丁舞,有着深远的思想内涵,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舞蹈的过程中会对真、善、美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使自身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有所提升,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借助技术动作,感受艺术熏陶

舞蹈运动的技术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各部位进行灵活应用做出优美动作语言,呈现动作质量与视觉效果。而技术美往往需要借助动作、节奏、时间以及合适的场地进行呈现。在呈现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旋转技术,需要个体进行一定力度的平动和转动,如此方能展现协调流畅、连贯自然的技术美;向某方位移动也是要重点关注的技术,其和舞者呈现动作效果息息相关;将直线、曲线、圆周运动进行组合交替使用,能够让动作更丰满形象,从而表现出和谐多元的形式美。舞蹈中的造型、动作需要个体通过静止和平衡二者之间的限制来完成,其和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舞蹈艺术美蕴含各种不同的美,其需要由人体用节奏恰当、规范得体、组织合理的形体动作和姿态语言予以表达,从而展现学生的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健康问题以及生物潜力。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反映的是在遵循美学原则下,对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行合理布局,依照层次发展的前后秩序,利用对比等形式,予以完美呈现。舞蹈通过团体舞技术选择的针对性、音乐选择的恰当性、动作的协调性以及队形排列的美观性将艺术美予以全面展现。总的来说,舞蹈技术美将形体美和动作美进行有机结合,再加上合适的服装、音乐,让技术动作的美感更加柔和协调,让观众能够体会艺术的魅力所在,进而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达到愉悦心情、净化精神的效果。

三、舞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分析

(一)舞者形体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舞蹈以人体运动为基础来创造艺术形象。舞者需要用标准化、多样化的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和魅力。形体美培养的内容应该在充分考虑到人体结构和舞者身心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应注重培养舞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精准融合,既要展现舞蹈动作整体协调性的美,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者通过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通过对舞者形体美的培育,有助于让观众通过舞者的表演产生情感共鸣。舞者的肢体语言是真正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甚至可以使人们产生对艺术的遐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者的身体进行合理塑造,能够突破艺术表现力的界限,并且为丰富舞者的肢体语言带来新的灵感和可能性。为此,舞者需要在肢体语言和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在增强自身活力的同时,还要确保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感。若能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基础,将舞者的态度和情感融入其中,就能利用舞者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舞蹈姿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艺术的美感。

(二)舞者动作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舞者需要用标准化的动作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和魅力。舞蹈动作训练应注重培养舞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精准融合,既要展现舞蹈动作整体协调性的美,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以芭蕾舞为例,舞者伴随音乐从容而舞,形舒意广。芭蕾舞的动作,最开始的时候,有俯身、有仰望、有飞翔、有步行、有耸立、有倾斜。舞者婀娜的身姿好似轻盈的蝴蝶,又似扭动的柳条,单腿飞转、手脚并用,迅飞如风。舞者轻步曼舞时就像燕子伏巢,舞者疾飞高翔时就像深夜惊鸟,伴着随风起舞的罗衣和长袖,舞蹈表演给予观众美的享受。

(三)舞者服饰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舞蹈中的服饰之美,是服饰艺术在舞蹈中的表现。含有中国色调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舞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各类比赛中,舞者会穿着各具特色的舞蹈服装,这些服装或精美或诙谐或充满激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蒙古族服饰以折叠的包巾、厚实的袍服和长统皮靴为主,这些服饰是蒙古族“草原马背”生活的体现,能够帮助蒙古族抵御草原寒风,彰显蒙古族人民粗犷的性格特质。在蒙古族舞蹈中,这些服饰均有所体现,让人们在感受蒙古族舞蹈之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之美。以戴爱莲的作品《荷花舞》为例,舞者身着绿色长裙,裙摆呈现荷花状,观众仿佛身临荷花池看到荷花开放。再比如,舞蹈《雀之灵》以傣族服饰为基础,将金黄色孔雀羽翎点缀在裙摆上,展现舞者曼妙身材的同时,还给人以舞蹈形态上的清新美感。

(四)舞者气质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气质是舞者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是舞者通过舞蹈表演展现的品味修养。舞者利用肢体语言,随着音乐的节拍展示各种技术和身体动作。根据不同舞蹈种类以及不同舞蹈主题,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的风格迥异。例如,在华尔兹舞中舞者表现的是优雅;在探戈舞中舞者表现更多的是激情和热情;在拉丁美洲舞蹈中,要求舞者展现洒脱、生动活泼的个人气质。舞蹈是一种美的体验,其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解读来感知。舞者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在精神,向人们传递舞蹈创编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巴西流行的桑巴舞,狂野的动作和夸张的舞步展现舞者本身的快乐体验,为集会带来更多的艺术性,能提升周围观众的情绪。这不仅是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也是舞者向观众传递编舞者意图的艺术表达。

四、结语

舞蹈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身体的活动水平,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舞蹈去发掘美,在舞蹈动作、舞蹈服饰、舞蹈对形体的塑造等方面感受美。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能够提升理解美的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最后培养出创作美的能力。此外,舞蹈还可以借助审美能力培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思思.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思考[J].当代音乐,2022,(02):157-159.

[2]孙月红.基于美学教育视角下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策略探析[J].尚舞,2022,(02):106-107.

[3]欧建平.踏上舞蹈美学的研究之路——感念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启蒙[J].舞蹈,2022,(01):53-61.

[4]李晓.戏曲表演艺术中舞蹈的形式与美学特征[J].今古文创,2021,(41):99-100.

[5]张怡雯.中国舞蹈美学从何而美?[J].大舞台,2021,(05):73-75.

[6]张婷婷.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身体美学与身体意识[J].艺术评鉴,2021,(17):118-120.

作者:任星伟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