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师德师风论文范文

师德师风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师德师风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师德师风论文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浅议

[摘要]针对新时期高校部分教师师德师低下等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现状,从师德师风教育载体的开发、师德师风建设专项项目、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师德约束机制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充分利用新时期出现的各种媒体形式,提出适用于新时期高校背景的师德师风建设对策,以期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对策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师德出现问题[1]。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之未来,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如果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和感染,后果可想而知。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形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信息传播速度迅猛化,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2-6]。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广大高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用于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建议,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一、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

现阶段,虽然国内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个别教师师德低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与声誉[7-8]。本文在分析国内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教学缺乏责任感

现如今,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普遍扩招,毕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广大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导致一些教师不情愿地加入了教师队伍,对这部分教师而言,教师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些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会缺少热情,会认为无论付出多少,收入都是固定的,对待工作往往会表现得特别消极,能少干的少干,能不干的不干。此外,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除了职称晋升的压力,还要面对各种聘期、年度等考核,再加上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琐事繁多,使得部分教师感到压力大、身心俱疲,容易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待学生和对待教学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愈发重视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尤其是学术道德品质的科研工作者,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导师、学校和社会是影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西华大学针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出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和建设师德高尚教师队伍的举措,以期从多维度构建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教育;研究生导师;教育职责;学术诚信

“德者,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2018年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强调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的标准,西华大学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将诚信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积极承担起营造风清气正学术氛围的社会责任。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诚信”二字,离不开高校学术道德建设。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塑造良好学术氛围和建立诚信学术风气上肩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近年来,高校学术风气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呈上升趋势,影响着公众社会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从多维度来看,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意识不强

对刚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术活动还处在学习阶段,科研经验不足,学术道德意志相对薄弱。例如,通过与西华大学部分研究生对话了解到,个别学生是在“翟某某事件”后才第一次了解什么是学术不端,才意识到原来学术不端可以造成撤销学位和身败名裂的严重后果。由于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意识不强,国内高校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抄袭事件,在抄袭事件曝光后,涉事高校调查处理尤为迅速。例如,2019年,湖南某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刘同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因抄袭云南财经大学某教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该学生被学校撤销硕士学位,且给予其导师警告处分,取消其硕士生导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这就是学生缺乏学术道德培养的缩影。

二、部分导师重视学术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

部分导师教学科研双肩挑,深受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学术会议、项目申报、项目结题等事务烦累,这些原因导致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即便有些导师有足够时间指导学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也是重理论轻德行。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国家学术创新后备力量的历史使命,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然而,有些教师为提高基金中标率,冒险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通告中称,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杂志社撤稿声明,中国计量大学某教师发表的某篇论文1存在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某篇论文2存在抄袭他人未发表手稿、抄袭他人已、操纵作者署名和试图颠覆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4]尽管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关实施准则,依然无法从根源上制止此类行为的发生。2009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也了《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4]以微纳光电探测件和二维材料生长研究方向为例,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原会网站公布了某高校教师将五篇存在造假问题的论文列入已获批基金项目的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中。[3]经调查,该教师中的谱图(含电镜图片、XRD谱图)存在抠图、复制粘贴、旋转、缩放、图形拼接及涂抹等造假问题。基金委决定追回已拨资金,取消该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五年,并给予通报批评。

点击查看全文

提高语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和导向者,对小学生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也需转变教育观念,定期参加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以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强化专业素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专业素养是保证教师师德师风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才能在此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也是学生精神的导航者。因此,可以说师德师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师德师风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学校可以从多个层面着手,如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等,逐渐深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专业能力。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课后,与多位教师进行研讨和探索,并记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自己所展开的课堂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总结,这并不代表着教师需要仅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反思,也需要对本节课所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建设有一定的反思。除此之外,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支持,学校可以开展“师德师风阅读周”,组织各年级语文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是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经之路

职业道德素养体现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在品质,也是对工作岗位和职责的外化。考虑到当下教育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工作职能,了解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教师素质,主要表现在师德师风,良好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根本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增长知识面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语文教师的工作特性直接决定着行为过程与道德理念,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元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深层次的探究,接触多样化的知识,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一些网络教育资源,浏览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知识,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仔细思考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之间存在的思想道德差距与语文功底差距。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教研工作会,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结构,边聆听边思考,并详细记录执教者的教学优点。教师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并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当中,以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拓展知识广度,端正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

三、构建完整发展模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业务培训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媒介之一。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教师不仅要充实专业知识,还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高效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责任心,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例如,学校可以语文教师周常会议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实际讨论,并在讨论之中不断进步、以交流的方式增长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之中不断完善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己师德师风的不断建设,在交流之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并逐步提升逐步改善。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名师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语文教师可以注册学习账号,与一线名师交流,并仔细全面的阅读名师的教育论文,在教育论文之中了解名家名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找到自己师德师风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以自身道德行为影响学生学习,大力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

点击查看全文

语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和导向者,对小学生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也需转变教育观念,定期参加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以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强化专业素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教师专业素养是保证教师师德师风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才能在此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也是学生精神的导航者。因此,可以说师德师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师德师风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学校可以从多个层面着手,如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等,逐渐深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专业能力。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课后,与多位教师进行研讨和探索,并记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自己所展开的课堂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总结,这并不代表着教师需要仅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反思,也需要对本节课所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建设有一定的反思。除此之外,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支持,学校可以开展“师德师风阅读周”,组织各年级语文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是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经之路

职业道德素养体现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在品质,也是对工作岗位和职责的外化。考虑到当下教育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工作职能,了解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教师素质,主要表现在师德师风,良好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根本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增长知识面和思想进步的引领者,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语文教师的工作特性直接决定着行为过程与道德理念,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元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深层次的探究,接触多样化的知识,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一些网络教育资源,浏览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知识,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仔细思考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之间存在的思想道德差距与语文功底差距。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教研工作会,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结构,边聆听边思考,并详细记录执教者的教学优点。教师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点,并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当中,以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拓展知识广度,端正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

三、构建完整发展模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业务培训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媒介之一。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教师不仅要充实专业知识,还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高效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责任心,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例如,学校可以语文教师周常会议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实际讨论,并在讨论之中不断进步、以交流的方式增长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之中不断完善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己师德师风的不断建设,在交流之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并逐步提升逐步改善。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名师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语文教师可以注册学习账号,与一线名师交流,并仔细全面的阅读名师的教育论文,在教育论文之中了解名家名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找到自己师德师风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以自身道德行为影响学生学习,大力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

点击查看全文

校企共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浅论

摘要: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共建是地方高校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创新、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重要形式。但在校企共建专业合作育人实践中存在对企业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注较少、监管不到位等情况,进而影响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中企业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个人思想以及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局,而且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一、校企专业共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7年,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我国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不适应问题,积极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积极尝试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不断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高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成为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智囊团”;另一方面,高校为了开展教育实践,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必然需要积极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一)专业共建是校企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主动选择

一方面,相对学校而言,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能更直接、更主动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和能力标准等。企业不仅需要了解社会可供选择的成型劳动者,更需要积极向前延伸参与到劳动者的前期培养中。因此,企业在专业共建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教学大纲研制、课程实施监督管理、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来实现等问题,都需要高校积极主动思考。高校必须积极主动了解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按照“成果导向”理念改革和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课程体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等活动。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