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路径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效路径探究

摘要:文章基于新时代扬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重视师德自律,激发教师提升师德的内生力;强化师德激励,树立高尚师德的价值标杆;优化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融会贯通等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扬州市某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抓手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在顶层设计、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了有益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学校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学校发展规划、章程设计、建设方案等顶层设计层面突出强调师德师风,是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为全面履行高校职能,持续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三五”期间,学校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队伍保障”。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使学校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稳定在10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00人以上;在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上求突破,通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学名师评选”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8年底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师资处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实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等。

(二)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总原则,为进一步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学校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旦教职工发生负面清单所列师德违规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两年内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制定出台《“三全育人”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教职工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量之外,还须承担育人工作任务,坚持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统一。此外,无论是学校的招聘引才制度,还是各类考核评选,都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引进的人才应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学校岗位设置与聘任中也包含了相应要求,如《教职工岗位聘用聘期考核办法》提出教师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要求。

(三)丰富师德宣传教育形式

学校精心组织新教师入职培训,将师德教育列为新教师培训研修的必修专题,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利用教师节重大节日举行老教师荣休仪式,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鼓励广大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使命感和迫切感;开展“育人模范”“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学名师”等评选,大力选树师德典型;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宣传优秀教师,挖掘和提炼他们为人、为学、为师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1]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多措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绝大部分教师师德师风呈乐观向上态势。然而,我们肯定成绩的同时应看到当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弱化,存在功利化倾向

高校教师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然而,在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的社会环境中,有部分教师逐渐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难以凭借最初坚守的理想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也逐渐放松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丧失了“大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和世俗化态势,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教学方面敷衍了事,对科研、社会兼职等能够为自己带来显性成果和收益的工作急功近利,丧失了“公德”;同时,部分教师心浮气躁,利欲熏心,学术方面投机取巧,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丧失了“私德”。

(二)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师生关系失衡

高校教师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当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然而,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把课上好,对于学生上课不听、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视若无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然能督促学生,但仅限于课程教学,下课后就走人,师生间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有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辅导员,觉得太占用时间;有的班主任、辅导员更多的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不深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规划和指导。

(三)学校多部门联动机制运行不畅,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进,与人事处合署办公工作开展有抓手,优势在于掌握全校人事信息、管理教师职称评审、人才项目申报、培训进修、招聘考核等。但对意识形态及党务工作领域的经验不足,在教师督查督学、学生管理与育人等领域涉及较少;有的职能范畴与多个部门存在交叉,部门间联动机制运行不够顺畅;学校尚未建立专门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缺乏统一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四)工作抓手力度不够,预期成效显现不足

目前相关制度虽然都将教师师德表现列为必备要素,但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师德考核评估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考核标准较为宽泛和笼统,考核标准仅局限于是否举办过师德教育的相关讲座,发表过相关的论文、申报课题等,没有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学院提交的考核材料中,师德培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方法落后,以单调的灌输教授为主,教师无法从中得到心灵共鸣,自发提升道德修养,更有甚者则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临时准备的材料、随意拍摄的图片;而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也不够,多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注重形式,因而导致师德考核常被认为是“软任务”,学院不够重视,对教师的约束力也不强。[2]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选择

新时代为加快师德师风的建设步伐,针对目前的状况,本文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重视师德自律,激发教师提升师德的内生力

师德建设的长效性依靠教师道德意识的主动提高,教师需要进行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要化人,先要正己,只有自身铸魂思想、坚守信念,才能真正教化和守护学生的初心与理想。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第一要明大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论述来武装头脑,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第二要守公德,爱岗敬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强公我意识,从情感和现实交往上培养对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增进与学生的共情行为,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第三要严私德,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牢记“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这根红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以德正身,以行树人。

(二)强化师德激励,树立高尚师德的价值标杆

为提高教师完善自我修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的首要标准,现有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师师德方面的倾斜力度还不够,今后的政策导向将更加侧重于教师师德。教学科研水平突出的教师师德不一定突出,而师德突出的教师在各方面必然是人之楷模,需要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另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宣传优秀教师典范,目前虽然都能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方面的评比表扬活动,但绝大多数教师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并没有得到更大力度的关注,需要拓宽视野、深入挖掘,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并看到自身的巨大价值,从精神层面激发教师完善自我修养的积极性。

(三)优化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学校应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度建设、组织落实和检查通报等。在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师工作部牵头统筹各方优化完善师德建设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师德考评机制,师德考评主体应协同配合制定全面、准确的师德考核指标,合理分配教师教学、科研、育人、师德情况的比重,科学完备的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具有约束和引领作用,能有效地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行。二是形成完善的师德考核记录档案,将教师接受师德师风培训、受表彰或奖惩等情况存入个人档案,在教师的调动、职称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将有据可查。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应多方参与形成师德监督合力,充分利用监督反馈结果,促进教师师德的改进和完善。

(四)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融会贯通

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若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面对不良社会思潮时,极易造成意识形态混乱,不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因此,学校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组织要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及时跟进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育人观念。结合党组织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发挥党组织政治的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参与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党员组织生活、专题座谈会、研讨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建设信息化学习平台,增强师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师德师风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礼,韩晶晶.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意蕴、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J].现代教育管理.2020(9).

[2]崔健等.新时代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及职能发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9).

作者:谭卉 王晶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