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今,互联网正在大规模地颠覆着媒介生态。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舆论场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在此大背景下提出融合媒体视角下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的。
【关键词】师德师风;媒体融合;创新研究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信任的时代重任。2019年11月15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意见同时指出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等等。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发挥媒体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既是对高校教师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依托,更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研究生导师作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师德师风建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有助于增强研究生导师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而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更好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建设工作探索一条新思路。如何因势而新地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做好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现状及特点
媒体融合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狭义的融合主要是指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广义的融合主要是指一切媒介的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传播手段、媒介功能、所有权等方面的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半年增长均超过3000万人。互联网的普及唤醒了人们对于高层次媒介使用的需求,而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受众日益流失,经历着艰难的转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和碰撞,争夺舆论话语权,从而改变着当今传媒格局。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特征表现出交互性、开放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在媒体融合时代,人们依靠各种网络平台了解事件的发生并对事情进行讨论,信息传播就具有强烈的交互性。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所要接收的信息,并且获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样信息传播就呈现出非常强的开放性和便捷性。融媒体不仅具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具有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运用媒体融合思维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既能丰富工作的方式方法,又能增强工作的创新性。
二、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
1.复杂的舆论生态和全新的媒体格局
当前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媒体格局和复杂的舆论生态,不同的舆论声音、多样化的舆论思潮相互激荡,激烈碰撞,对导师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也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媒体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一些热点事件甚至使负面事件的传播速度变快,传播范围变广。极小的个别事件都可以被媒体不断放大,引发热点关注,导致出现负面影响。如何大力加强舆论引导,激发正面舆论的导向作用,反对负面舆论的不良影响,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形成融媒体氛围
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缓慢,很多高校无法从媒体发展角度出发,没有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源的资源,精神传达的渠道相对单一,常常只是通过传统的讲话和会议传达,不擅长在宣传的过程中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部分导师获得的德育理性认知不足。因不具备系统完善的宣传网络平台,对媒体采纳单一,不能形成融媒体的氛围。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师德师风活动的互动设计与构建,无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得师德师风宣传工作开展受阻,效果不佳,时常流于形式而未真正落实。
3.宣传内容建设文风单一、互动性弱
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内容建设方面,内容的表述有待提升,内容多为碎片化信息,且文风比较单一,多为讲话稿和会议稿。写作方式过于传统,宣传稿件千篇一律,报道形式单一,宣传质量受到影响。且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互动性较弱,吸引力不强,没有办法抓住导师群体的眼球。建设工作开展存在着形式大过内容,无法深入人心,使得师德师风建设无法落到实处,成为空谈。宣传工作没有创新精神,就无法更好地引导舆论,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并没有达到期望的宣传效果。要达到宣传效果就要对现有内容进行深入改革,更好地吸引师生,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4.缺乏导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的引导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和谐关系和顺畅的互动交流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应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大部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仅仅从导师单方面出发,强调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诉求。部分导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不负责任或不作为,导致学生有问题时得不到导师的及时指导,影响学业进度。而对于在心理上、思想上有问题或者迷惘的学生,导师应拿出更多时间给予关心和引导,而不是置之不理、冷漠对待。引导导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业研究进展,更要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困难、指点迷津。只有导师和研究生双向互动起来,及时了解需求并沟通,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创新思路
积极做好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媒体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建设的新机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价值导向功能。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既是对导师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依托,更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发挥建设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有助于增强导师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很多高校并没能充分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存在大量形式化,这就导致活动开展过于流程化,缺乏创新性,无法开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媒体平台是表现方式,可促使工作更加高效运转,一方面我们要给予导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让导师从思想上、行动上将理论和经验不断地付诸实践并且继承和发扬。这就要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保证主流思想权威性的同时,进一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注重内容为王、双向互动和媒体融合的原则,才能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在融合媒体大背景下,宣传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强化和提升舆论引导作用。媒体融合应关切的是如何在新媒体形成的传媒格局中,继续强化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由于传统媒体一直是意识形态宣传的主流核心阵地,而媒体融合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宣传,应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共同提升意识形态引领宣传的效果。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介格局复杂多变,加强舆论引导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浩繁复杂的工程,且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舆论引导的方式需要变革创新。高校必须开拓新的媒介渠道,探索新的信息传播规律,寻求增强对舆论控制力的主导权,在舆论影响上占据优势。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把握各种媒介平台的特点,既可以好好利用传统媒体,又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切实开展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2.加强导师和研究生双向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本质上是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保障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然而,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导师身上,忽略了研究生的需求分析。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仅仅关注导师而不关注研究生的诉求,那么导师在很多方面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就无法改进。只有同时关注导师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才会有显著成效。比如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座谈会”等活动,导师和研究生同时参会探讨交流,导师从学术研究、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认识和体会,互相交流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中的目标和思路。学生作为培养主体,提出自身对于培养的具体诉求,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3.推动师德师风舆情应急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渠道多样化、便捷化,导致某些不当行为、偏激言论在网上较易传播,这就对高校舆情监管、舆情应急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积极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正确科学的态度面对突发事件,在师德师风舆情出现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方可实现校园和谐、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舆情出现前的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舆情出现时的应对机制。预防比治理更重要,所以在舆情出现之前,应做好预防工作,因此需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舆情。应成立专门的舆情分析部门,收集和分析信息,提前预测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主动权。高校应满足受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需求,主动披露负面信息,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
4.构建“互联网+师德师风建设”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把握各种媒介平台的特点,既可以好好利用传统媒体,又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使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切实开展。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全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综合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宣传渠道,塑造积极旗帜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力广的师德师风学习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导师思想的正确走向。高校也可以依托各种媒介平台和载体,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综合运用多种平台强化媒体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建立一批网络平台宣传阵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宣传矩阵,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引导,应倡导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结合、导师和研究生互动结合的理念,形成多方位双向互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引导工作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生动的立体式,不仅是主体单向地说服,让接收者知晓某种观点或主张并认同它,而是从主体到客体不断变动的过程。从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到上下互动的交互传播,这样信息传播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达到宣传引导的效果。
5.注重媒体融合原则
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在重视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传统媒体具有更加直观、具体的特点,比如高校校园里的电子显示屏、橱窗、教职工办公室、校报、院报等都承载了宣传教育内容。要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紧密融合起来,不仅要将新媒体传播中讨论的成果通过传统媒体表现出来,也要将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相互促进,使得内容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在导师和学生面前。高校的新媒体平台有很多,除了校级的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团委、教学部门等,其他二级单位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这些平台在师德师风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6.加强高校管理队伍的媒体人才建设
在高校舆论场中,高校教育管理者是舆论引导的主体。所以首先要提高高校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既能够利用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师德师风精神,又能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把握各种媒介平台的特点,灵活运用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自媒体等,切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校应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宣传工作经验、熟悉各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媒体工作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全媒体信息处理能力。高校应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计划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7.内容为王,注重内容建设
如何做有深度、有温度的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内容应该接地气,吸引导师关注,在新旧媒体的互动中引起导师思想的共鸣。在媒体融合时代应改变传统的写作思路,充分运用全媒体优势实现报道图文并茂,比如通过视频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深入导师内心需求。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寻找创新点,增强报道传播力,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文字表述,宣传稿应简明概括,突出重点,内容直观。在写作的过程中转变文风,不一定使用千篇一律的宣传稿件,可以是深度访谈、实地调查、特写等写作方法,尽量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引起受众共鸣,以生动的叙事方法增强内容引导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
[2]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3]叶俊.媒体融合的战略逻辑、基本路径与关键要素[J].采写编,2017.
作者:于缘 单位:深圳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