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创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创新探究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及道德水平关系国家建设后继力量的培育。综合国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大大提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儒家文化所展示出的特有的温润、内敛、谦恭的人文精神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时代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笔者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切入,分析当前儒家文化在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师德、师格、师功、师能、师道五个方面研究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一、当前儒家文化在中小学师德师风建

设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儒家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为当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查阅文献,笔者发现这类研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研究方向繁多,研究切入点偏宏观

大部分儒家文化研究的切入点在研究“仁”“义”“浩然正气”“仕”等方面。例如,对“仁”的阐释就有很多版本。由于儒家文化体系庞大,在把控研究方向上,大多数研究者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儒家文化在当代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作用进行阐释,研究也多是阐述儒家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在当前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宏观映射,没有聚焦到具体、细微、可操作层面的理念和措施。

(二)固守精神内核,建构适合时代发展特点的体系

随着价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应固守精神内核,另一方面也应该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同时,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也应该具备适度的弹性。我们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同时,也应在其视域下构建起适应当前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体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紧跟时代发展需求。

二、基于儒家思想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发展理念

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与“四有”好老师的理念实际上是相通的,那么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框架体系构建,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呢?

(一)从立“四有”到破“五唯”,凸显教师群体精神高地的构建

从立“四有”到破“五唯”,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评判标准的认识有了一个大的突破与飞跃。因此,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评判标准也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兼顾中小学教师内在与外在的发展,应该成为研究者深入解决的命题。

(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与“四有”好老师的阐释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的为人处世原则。“志于道,据于德”是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阐释,是指精神对人的约束。“依于仁,游于艺”是生活处世的准绳。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属于道德的范畴,扎实学识属于技和艺的范畴,仁爱之心属于慧和仁的范畴。“德”是所有行动的出发点,于德行有益则多行其事,于德行有损则避而远之。“仁”是对“德”的充实和超越,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不一味地咄咄逼人,不恃才傲物,含有谦恭、敬畏之态方是处世之道。“道”最能体现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也是事业格局大小的展现;“艺”则决定人的发展速度、水平层次。“仁”如何体现,“道”的大小边界在哪里,“艺”的广泛与专精的辩证关系处理等,都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考量与实施,在反复的修订中找到便捷、高效、有价值的策略。因此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理念来引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精神生命成长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三、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五位一体”策略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整体概括就是指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过程。教师要把道德理想融入课堂,融进生活,于方寸中见光辉,进而才能恪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原则。为此,笔者从“严师德、正师格、砺师功、展师能、传师道”五方面建构五位一体的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策略。

(一)为精神注入时代活力,建筑精神高地

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须存在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类似信仰的精神力量或价值观,蓄养于心。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固守本元,教师要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回归教育初心。诗书育德行,文章养品性,广泛且专业的阅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法门。笔者认为,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读书打卡”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考评、评先评优与读书打卡数据进行衔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建立发展共同体,实行多元共生机制

“师格”是为人师者的眼界、格局、气度。教师的眼界决定着育人的境界,要不为当前功利浮躁所扰,不为蝇头俗利所惑,那就必须扩展境界、提升眼界。师格的建立不仅仅停留在一时、一事、一人上,而要体现在时时、事事、人人的大格局观上。发展共同体是指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群体,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致力于建立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让个人与团队结合起来,形成共生机制,个体与整体的发展兼顾,方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稳固与顺利推进。

(三)依托“五育并举”,于日常细微处综合评定教师能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教育部“五项管理”相关文件中也特别关注了学生的睡眠和视力,把近视率降低作为考评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都为我们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评判体系补充了内容。因此磨砺师功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毕竟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只有对教育对象“吃得透”,教师师功磨砺的效果才会“见得明”。

(四)营造尊师重教的舆情氛围,内外结合提升教师职业责任感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赓续文脉、培育人才的精神基石。韩愈在《师说》中也曾提到尊师尚学,并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们在紧抓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内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外部环境因素对师德师风的影响,树立尊师重教、信任教师的风气,营造人人敬师、人人尊师的良好氛围,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文化基因传递密码,完成文化知识与精神文明的代代传承,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综上所述,儒家视域下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创新研究是时代赋予的特色任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对师德师风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传承中结合时代特色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文化的塑造依托制度的实施,但同时它又是对制度的超越。师德师风建设亦如此,选择文化管理就是选择“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何让各项师德师风建设理念浸入教师的心里并变成他们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生活信条,是文化浸润的核心。儒家视域下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创新研究,实际就是在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从师德、师格、师功、师能、师道方面去建筑教师的精神高地,增强其专业素养,造就时代新人。诚然,任何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作者:陈卓 刘艳丽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