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长距离调水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BM隧洞施工建设快速发展,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也在增加。因此,研究TBM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防控,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文章对TBM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TBM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安全风险;TBM施工;防控;信息化

近年来,长大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发展迅速,TBM以其安全、高效、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隧洞施工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TBM是隧洞施工的关键设备,且其工程地质环境多变、设备复杂且极易出现故障和安全风险系数高[1],因此,进行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人员对盾构安全施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徐浩对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及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2];陈辉等人对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知识管理及信息化进行了研究[3,4],而对TBM施工隧洞工程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十分少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TBM施工隧洞工程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TBM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TBM施工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施工人员及隧洞质量进行综合管控,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和设备、工程安全,提高隧洞建设质量,并为以后的隧洞建设高效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

1围岩应力、变形安全监测与信息处理

1)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获取地应力量值和方向。结合现场地下隧洞掘进开挖实测位移,反演岩体初始应力,如图1所示。在TBM掘进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变形监测断面,对变形监测结果反演分析,获取TBM施工洞段不同地点的地应力量值和方向,反演分析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反演分析,可以为挤压变形突涌水、岩爆等地质灾害预测分析与控制预测提供基础数据。2)专业测量人员对已掘进开挖洞室进行围岩收敛变形监测,并及时进行分析计算。如超出规范允许变形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监测频率如表1所示。

2岩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信息处理

岩爆是隧洞施工中易出现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新掘进的工作面,且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建立岩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岩爆监测采用便携式微震监测系统,包括1个Paladin数据采集仪、6个加速度传感器,在监测区域布置3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安装3个传感器,断面间距为30~40m,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保证至少4个以上的传感器正常工作。

3突涌水安全监测预警及信息处理

3.1TRT超前地质预报

TRT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主要由1个触发器、1个十磅锤、10个传感器、11个无线模块、1个基站、一台主机构成。TRT系统一般布置12个震源点和10个传感器点,震源点布置在接近掌子面的左右边墙上,分两排布置,两排间隔为2米,传感器点布置在离震源点10~20m的隧洞两边墙及拱顶上,分四排布置,每排相隔5m。TRT的震源点和传感器点采用立体布置方式,使得TRT方法可以定位异常体的三个维度上的边界。

3.2超前地质钻探与TRT技术结合探测法

在设计地质资料的断层及断层破碎带、断层影响带,富水洞段时,可以利用TBM设备上配备的钻机全程进行超前地质钻探,由此,可直观感知出前方围岩的破碎和出水情况,结合二者综合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有害气体安全监控系统及信息处理

4.1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仪器配置情况

在TBM设备上配置有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包括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氧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进行实时检测,自动记录检测数据,当气体检测超标时,在TBM操作室显示屏上自动报警。除此之外,施工人员也配置了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定期不定期复合检测。

4.2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测点布置及监测

TBM自带设备实时检测,人工检测每班不少于3次,时间为施工前、中、后,主要在机头架及作业区域;超前钻孔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均需检测,不少于3次。如表2、表3所示。除TBM设备检测外,应加密人工检测点及频次。

4.3有害气体洞段施工采取的措施

在施工段出现有害气体泄露等危险情况时,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对发生危险情况的洞段安排专门检测人员实时进行气体检测,保证风机正常工作,加强洞内通风稀释,并给相关作业人员配置防尘口罩及防毒面具。同时,加强现场作业、管理人员进行防治有害气体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有害气体爆燃条件、预防措施及灭火器材的使用等安全知识。

5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TBM施工隧洞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以其高知识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等特征为TBM施工隧洞工程安全风险防控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生产高效化和决策科学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推动TBM隧洞施工安全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发展已成为实现TBM施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和迫切需要。因此,基于大规模安全管理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机信息化相结合将是未来TBM隧洞施工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颖莹,陈馈,张兵,等.盾构远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化,2016,37(10):41-44.

[2]徐浩.浅谈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3]陈辉.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风险知识管理及其信息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1329-1329.

[4]高楠.浅析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1390.

作者:文雯 单位: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