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施工安全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建筑行业是一个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行业内保持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经济活动主体,其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化,部分企业由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高、信息管理落后和安全资金投入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活动中安全事故频发,成为影响建筑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1引言
建筑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行业之一,安全生产风险较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现代化管理制度基础薄弱。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建筑管理制度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各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受到较大影响,相比其他行业利润明显偏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安全管理等常规工作。一些施工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通过偷工减料、非法转发包、签订黑白合同等方式谋取利益,这些违法建设行为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责任制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彻底落实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要求,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虽然明确了每个领导的责任,但基本上都没有按照制度执行,甚至会出现责任范围交叉或分工不清等现象。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细则并未得到根本执行。以某建筑施工企业为例,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各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件并进行相关备案存档,各项规章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备,把每项责任都具体到了相应责任人并张贴在需要公示的位置,看上去符合规定要求,但执法部门检查发现,企业存在安全责任人与所备案资料不符、安全责任人分工不明确等不合法现象。
2.2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安全防护措施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一种先期保障措施,它能有效地保护建筑施工安全。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复杂,作业性质特殊,施工人员多为社会底层工人,安全意识薄弱。在施工时,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不全;施工现场的预留洞口未加盖板,四周未设置护身栏杆和警示标志,中间未支挂安全网;一些超过规定范围的缝隙没有安全警示标志,也没有用防护栏杆或垫板来安全处理这些危险区域;在一些临近道路或者临边作业时,除了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封挂安全立网外,并没有用荆芭或彩钢板等措施来封闭施工现场内外,以免施工过程中有落物伤害到下边人员;在建项目周围设置的彩钢板高度和安全距离不达标。
2.3安全资金不到位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各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然不能主导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了建筑施工活动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安全资金不能真正投入,没有可靠的安全资金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费用计价认识不足,甚至将安全费用的投入看成是增加工程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经费的投入,造成安全生产不能统一,安全生产也得不到有力保障;安全费用标准不明确,安全费用投入计划不合理,不知道如何投入相应的费用去购买一些什么样的安全防护用品,也不清楚购买安全防护用品的标准,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一些工程管理人员为了追求直接经济效益而克扣安全费用,或干脆不投放安全资金,造成工程安全经费赤字严重,给施工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隐形危害。
2.4作业环境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
以郑州某工地为例,施工现场紧邻城市主干道,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未投入安全措施费用,未考虑周边作业环境是否会影响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外围没有使用彩钢做维护措施,更没有张贴文化宣传内容,施工现场各类物品没有按规格和型号摆放整齐,施工机具露天放置,外脚手架安全网悬挂不合理,没有专门的配电箱等,现场看起来一片狼藉。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增强施工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是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必须把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统一起来。首先,要按照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落实到相应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将安全责任划分到每个人的身上,做到人人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对其进行培训,制定考勤制度,定期考核评估。企业领导要时刻监督管理每个人分管负责的工作,如果发现有人工作不认真或做得不到位,根据有关制度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在施工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时刻注意建筑安全生产。
3.2落实防护措施
落实“三宝”“四口”“五临边”等防护措施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的基础,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安全。由于建设项目本身的特点,需要多个工种、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中因工种不同而需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也不同,应根据不同工种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帽的佩戴必须符合标准,否则起不到保护作用,购买的安全帽一定要符合建筑标准规定,保证安全质量;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临边或悬空作业区域,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系好安全带。
3.3增加安全资金的投入
根据住建部有关规定,建设企业和施工企业必须按合同规定投入一定比例的安全防护专项费用,但中标后,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幅度减少安全防护专项费用的投入,导致安全事故不可避免。事实证明,如果企业想要长久发展,最经济可行的办法就是不吝啬安全专项费用的投入,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必须保证安全生产资金能够用在施工安全方面,保证工人们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让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标识都能按照施工进度同时投入使用,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资金之间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层或管理层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切实保证安全措施费用及时到位。安全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会少之又少;相反,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那就得不偿失了。
3.4改善施工环境
建筑市场环境与施工作业环境对建筑施工安全的影响特别大,因此,要改善建筑市场环境,政府与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正常现象。针对建筑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建筑行业的不正当行为扼杀在萌芽中。建筑施工环境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使建筑施工作业环境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4结语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安全管理不仅对建筑业影响意义重大,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信息化进行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效率,在技术支撑下预防工程风险,防止因工程安全事故造成经济和人力损失。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建筑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操作,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达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加大安全资金的合理投入与使用,落实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施工技术改造,确保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
作者:赵亚飞 王有明 李广勇 单位: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篇2
引言
基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数量不断提高,建筑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人们不单单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好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建筑安全施工技术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建筑企业提出合理的防范与解决策略。建筑施工安全保障,需要从引入配套施工安全技术、防护策略,了解施工安全生产的核心条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基础的路线。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对施工的安全隐患进行把控,预测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化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技术、管理层面的防护策略,避免安全事故问题发生。
1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单位作业的关键工作,贯彻安全施工第一的核心原则,还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也是实现施工单位稳定长效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遵循国家建设法律法规,出台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落实在施工人员合同中。此外,施工单位要结合安全施工管理、施工单位管理要求,从全局性角度进行分析与考量为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季节性特点,提出安全管理策略,并对白天与夜间的施工时间段进行合理优化调整。
1.1从建筑施工技术角度分析
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代表贯穿于施工项目的硬件支持、软件支持。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质量标准、技术水平等。良好的施工技术能为建筑工程创造教高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也是对建筑施工水平进行衡量的条件,而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1]。由此不难了解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忽视综合效益的情况。因此,不仅要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还要确保施工技术的多样性,切实提升项目施工质量,缩短项目完成的时间。
1.2从建筑安全管理角度分析
强化建筑安全管理,应当加强建筑施工过程项目安全监督控制力度,使得项目可以处于安全指标浮动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强化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开展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利用日常培训、监督管巡查的方式,开展合理管控工作。例如,制定严格的值班制度,并定期填写值班记录表,促进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由专业人员进行建筑软硬件维修与维护。例如,在施工的环节中,安排两人作业,如果一名员工出现违章操作出现情况,另一名员工则能及时救护,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2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模板工程安全技术
模板工程分为梁板模板、剪力墙模板、柱模板等多种类型,各种模板的拆卸方式都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更加关注拆卸的细节问题,才能避免产生安全事故。下面以柱模板为例,对模板工的注意安全事项进行研究,了解到在安装柱模板的时候,设置柱间剪力撑,还要进行整体拉结。处于复杂的安装工序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事先检查墙筋是否合格,还需要使用止水条,解决遇水膨胀的问题[2]。在安装阶段,安排专业人员、质检员进行检查,经过安全验算,确保满足安全需求才能开展下一步操作。
2.2钢筋工程安全技术
在钢筋进场的环节中,抽取一定数量试件,做好性能测试的工作,并实现规格、品种分类。钢筋也需要根据设计、相关规定进行绑扎施工。对于不同用途的钢筋来说,利用的绑扎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针对于墙柱筋,需要全扣绑扎,墙体钢筋利用对面绑扎形式。对于钢筋绑扎丝的长度、锚固长度等,都需要结合施工图纸施工,不能出现随意绑扎、偷工减料的情况。而机械焊接与连接的要求不同,了解施工需求再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安装要求更加严格。施工队需要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进行钢筋安装,一般要求保护层厚度需要大于钢筋直径,在对细节进行严格规范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合格。
2.3混凝土工程安全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要选择合理的配合比与材料,还要利用合适的施工策略。只有这样,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才是合格的,提供相应的质量保障。而做好混凝土工程,就需要使用合格原材料,并实现混凝土优化配比的基础目标。利用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抗裂能力,保障综合施工质量。混凝土要满足绝热温升小、热强少、抗拉强度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施工策略,保障混凝土施工综合质量,这些设计技术也保护混凝土泌水处理、浇筑方式、养护工作等[3]。例如,在泌水处理的过程中,要在混凝土模板四周预留泄水孔。在清理畅通以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主要就是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当,出现泌水排出的现象。而在混凝土浇筑的最后阶段,也需要更加关注表面处理与排水问题,保证没有龟裂现象,才可以覆盖保温材料。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
3.1关注施工技术安全观念教育
为了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达到良好的安全技术策略运用效果,关注相关的安全理念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功能特点进行考虑,并充分了解安全方面要求,积极地推行安全观念教育培训活动,优化施工管理安全组织结构,促进施工安全专业知识融入教育活动中。形成施工人员良好的安全理念,从思想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水平。第二,基于建筑施工技术安全层面的观念教育,则需要在培训活动、讲座等配合作用下,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应用水平,顺利落实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观念教育工作,并为施工安全技术含量提升打下稳固基础。
3.2注重施工机械设备保养与维护
在利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策略的过程中,要想消除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就需要更加关注保养与维护工作。首先,搭建高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机制,还应当实施到位,并科学化指导机械设备保养以及维护工作,提升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并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员工需要从思想层面重视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还需要对设备保养与维护工作进行控制,促进这些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并有效满足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级别要求[4]。再次,在强化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还需要促进安全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落实责任机制,促使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效果更佳显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施工安全方面的技术内容。最后,在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对于设计过程中的品牌、材料数量及规格进行详细的记录。另外,还要选择质量较好,且价格低廉的产品,要从根本上避免因经济利益,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要保证与施工进度相配合,并根据材料的规格、材质及品牌进行计算,并选择适当的供应商进行材料供应。
3.3规范化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搭建
在建设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的阶段,要想降低搭建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就需要提出在建筑施工现场搭建临时建筑物的策略。第一,搭建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的阶段,要对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安全距离的把控,还需要促进安全理念融入建筑物搭建的过程,做好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的工作,具体如图1。还应当结合立足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搭建的合理性,避免这方面的作业安全问题出现。第二,在施工现场搭建临时建筑物,需要做好材料安全性能的评估工作,还需要做好临时建筑物搭建材料安全检查的工作,有效提升搭建安全施工水平,从根源上满足施工安全多元化需求。
3.4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进行探究,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顺利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并明确各个职责与分工,顺利践行责任负责制,促进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实际利益、施工人员绩效表现相互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这些策略,还要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从制度层面给予可靠的保障,如图2所示,真正解决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提出改善现代建筑施工安全情况的要求[5]。另外,在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阶段,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做好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控制工作,确保实践施工安全管控工作的合理性。
3.5加大施工安全考核力度
建筑企业建立安全考核制度,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有助于切实提升施工质量。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搭建配套的安全考核制度,并在奖惩制度配合条件下促进建筑安全文明施工,还可以为施工安全提供相应的支持。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安全的需求,做好考核管控工作,并促进针对性考核方案贯彻到实处,达到良好的建筑施工安全效果,践行配套的考核目标,进而为现代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6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强化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安全监督管理意识。要想有效地规避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就应当及时洞察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促进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施工安全监管意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实施的阶段,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安全讲座,提升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在顺利践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促进安全管控工作、安全理念渗透安全文化建设环节中,达到良好的项目安全实施效果[6]。另外,政府部门、监管单位要形成良好施工安全监管意识,并促进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施工问题处理效率。与此同时,需要对施工环境方面的影响进行充分考量,并做好突发事故应对处理工作。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状况,与施工安全效果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水平提升的阶段,要做好建筑施工环境影响分析工作,促进施工作业活动顺利开展,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施工安全,显著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水平。另外,要想有效地应对施工现场的突发事故,管理人员就应当确保应对工作贯彻到实处,避免不良影响范围扩大,还可以充实安全技术施工内容。
3.7提升信息化技术使用效率
要想真正改善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信息技术功能特性进行研究,还需要提升建筑施工管控效率,并及时处理现场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显著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与效率,及时处理施工安全问题,丰富使用信息资源,构建施工安全信息化管控模式。在丰富建筑施工安全管控内容的基础上,提供安全性能优化的良好保障,引入库存管理系统、数据整合系统等,如图3所示。做好全面的数据分析工作,增加管控技术含量。要想显著提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效率,就应当提出强化自身安全意识与信息化意识的策略,还需要将信息技术在安全管控的使用优势发挥出来,促进施工计划顺利实施,还可以尽早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核心职责会对安全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想保证建筑安全责任管控工作到位,就需要规定施工技术,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以此推进建设项目顺利运行。通过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还要建设能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效用的考核机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引入安全技术、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本利益的关键。基于建筑企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实力,就要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工作到位。利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对策,规避安全事故问题发生,降低经济损失,提升工程质量。
作者:何立欣 单位: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篇3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1.1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随着工程进度和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规则性较差,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1.2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根据住建部2019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的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73起,死亡904人,比2018年增加事故39起(图1),死亡增加64人(图2),分别增长5.31%和7.62%;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但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水平仍需提升。
2施工安全事故的致因
2.1主观致因
主观致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的集合,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些个体的主观性不安全行为或工作失误,主要表现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管理缺陷是指管理缺乏或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组织性管理失效,主要表现在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的流程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缺失。
2.2客观致因
客观致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因素的集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施工现场生产系统中的机械、物料和作用对象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这种状态随着建筑施工过程而存在,能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也能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还可以在物与物之间传递,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增大而增大,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带故障运行、作业对象状态不稳定等;不良环境因素一般是指施工作业环境质量或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照度不足、作业高度超过2m、作业空间狭小或有干涉、天气情况恶劣等。
2.3事故致因的关联性
施工现场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组成的相对开放的非线性系统,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人的意识活动在系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人的活动施工现场才会呈现出动态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主观致因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也相对较多。通过对大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各种事故致因在时间或空间上存在耦合关系,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施工现场安全评价
3.1危险源辨识与管控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当危险尚未发生时先对危险源所做出初步辨识和定性评价,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划分,找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对其进行动态辨识、管理和定量分析,有的放矢的投入危险源管控资源、制定防范措施;最终综合应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或者是将危险源进行隔离,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约束和限制,从而让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初步辨识主要包括施工开始之前对整体危险源的辨识和施工过程中对的各个工序危险源的辨识。初步辨识完成后可列出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便于下一步实施危险源动态辨识、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见图3,安全防范措施选择顺序图见图4。
3.2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
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能够在宏观上反映现场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指导改进管理策略,评价的一般顺序如下。1)以本质安全度为总目标,以人员状态、现场的管理状态、施工机械和物料的状态及施工环境等四类要素为准则指标,以具体安全管控要素为评价指标对本文3.1节中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
进行科学归纳,形式见表1。2)使用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层次分析决策模型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决策法的具体做法为先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与准则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及准则指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10分制对
每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示指标越重要,为消除主观随意性的影响打分完成后在使用C-OWA算子对专家打分得到的权重进行有序加权计算。3)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顺序是先构造总目标和准则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再分别构造每个准则指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然后针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值计算,其计算原则是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各矩阵满足一致性验证要求时,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为下一层指标对上一次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是评价指标对应的准则指标的权重与相应准则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的乘积。
4)获得的全部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影响结果后即可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定性评价。当需要定量研究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度时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等方法进行深化研究。
4事故风险防控对策
4.1强化全文强制性规范的宣贯实施
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技术内容以“安全主线”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规范条款仅包含必要的控制指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的底线要求,是政府监督部门执法者依法治理、依法履职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的市政与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硬约束”,市政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在满足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优化项目功能、性能。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全文强制规范的宣贯、实施和监督管理,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4.2强化安全风险预防与综合管控策略
首先依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T429-2018《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等专用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结果,采用主动防范的策略,按照全面覆盖和不交叉重复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排查潜在风险源,重点监测和管控重大风险源,同时采用“化零为整,高度概括”的方法将零散分布于其他各类安全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控制要点分类列出,对施工现场多发、易发事故的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判定,再按照“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工序”的顺序对要防范的事故逐条、逐项列出,确定风险管控清单并同时提出预防、整改和控制措施。事故防范技术路线整体上应采用“人防+技防”,“被动变主动”的策略,首先应建立闭环管理流程,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层层落实,然后在精准确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应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技术方法提前消除或隔离事故隐患,最终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各类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论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生产事故,归纳总结了事故致因、危险源辨识原则和危险控制措施选择顺序,研究了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度定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旭旭.建筑企业智慧工地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2]许程洁.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郑佳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8.
[4]智键.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1.
作者:赵运生 孟竹 单位:河南省建设安全监督总站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