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稳定运行,对于城市的市政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项目是确保城市供水与排水维持稳定的关键,因此其项目的技术与质量控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给排水项目的施工企业需要对管道的安装施工提高重视,不断地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与问题的处理,为我国城市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管道安装施工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采取对应的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控制
我们日常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不论是给水管网还是排水管网的流量都会相应的提升,这就要求管道要具有相应抗压能力和合格的质量,也就是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给排水管道的安装问题,给排水管道的安装作为市政工程中一项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它的质量好坏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给排水管道在安装施工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涉及管理层面的,比如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图纸不完善,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人员施工作业过程中不严谨,为居民提供稳定的供排水服务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的宗旨,因为克服以上问题,更加注重给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才是关键。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给排水则是非常关键的内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从一开始的现场勘查,管道放线再到具体的开挖沟槽和管道安装,在这一套完整的流程中,每一步都应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按照规范设计,按图施工。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施工前调查清楚雨污水管和给水管道的位置,必须要准备好各项调查工作,处理好管线的放线工作,实地测量管道高程、定位井口等,还需要对挖槽深度进行预算。第二,沟槽的放坡处理要符合规范,确保雨污水都能够顺利排放,防止倒坡的出现。第三,管道安装完毕后经验收合格回填应注意管道的保护以及冲水试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快速处置。
1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现场监管松懈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质量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十分复杂的,这其中施工现场的监管松懈是常见问题,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往往因为自身经验而疏忽一些关键节点的检查,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管人员做不到全程旁站,尤其对一些关键节点的施工,这种监管上的疏忽会给工程造成很大安全质量隐患,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如果上报建设单位未果理应上报监督管理部门,但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往往会盲目听从建设单位的意见,如果建设单位就关键节点部位的问题疏忽大意,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质量问题,因此管理人员的监管意识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对给排水管道安装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的一道重要防线。
1.2施工图纸存在技术缺陷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尤其是给排水管道施工设计图纸,施工图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由于现场勘查不严谨最后导致施工图与现场结合情况不佳,虽然也是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但还是存在技术缺陷,这就要求在设计初期进行严谨的现场勘查,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在施工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致施工作业人员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施工,或者在关键的节点部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1.3相应的规范措施不完善
现阶段对于大型市政公用工程来说规范技术标准相对较为完善,但在一些小型的市政工程中某一些不常见的节点问题上仅有参考规范,没有直接对应的技术标准,但其实最为重要的是施工从业人员过于依赖施工经验,有时会在一些节点问题上忽视规范标准的重要性。
2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市政公用工程而言,尤其是大型的市政工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做好准备工作往往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项目的施工中,首先应做到对施工图纸的熟悉掌握以及现场勘查确认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关乎工程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只有熟悉掌握图纸才能有条不紊进行一道道工序的施工,然后就是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还要包括应急预案,然后为施工现场准备施工条件,做好围挡以及渣土的处置,做到文明施工。
2.2管道沟槽开挖
在开给排水管道安装前开挖沟槽时,应充分考察现场的实际情况,比如土质,周遭建筑物,以及周围的其他底线管线位置,有必要时要做降排水,支护以及换填等措施,若是沟槽深度不超过三米,设计的坡度是在1∶0.75~1∶0.33范围内,如果沟槽深度在3~5m范围内,坡度应该设计在1∶1.00~1∶0.50范围内,而且还需要采取分层作业法来挖掘,而且在挖掘时应该在槽底高程以上留出20cm的土层,所以要采用机械和人工挖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挖掘作业后应使用水准仪来监测槽底高程,土方开挖应该允许有±20mm内偏差,若是石方开挖,这偏差应该控制到+20mm~-200mm范围中,由于沟槽开挖周围往往有很多不确定的动荷载因素,因此做好沟槽的支护工作尤为重要,而且支护选用的材料与尺寸应牢固可靠且大小合适,在支护能发挥其防护性能的前提下也应减少材料的浪费,支护应满足可以循环使用,拆装方便的特点。
2.3排水管道施工
对于排水管道来说,尤其是雨污合流的排水管道,一旦城市有暴雨,流量急剧增加,管道负荷很高,这时就十分考验管道的承载能力,管道的承载能力不仅取决于管材的选择,还取决于施工的质量。排水管道的安装前进行沟槽开挖时要注意基础表面的积水是否已经清除,通常情况下沟槽采用自上到下的工序进行挖掘,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挖掘方式,开始采用机械挖掘提高挖掘效率,然后再采用人工的挖掘方式以防止超挖。一旦超挖应该人工回填,人工挖掘和回填虽然对比机械来说效率低,但是对土方量的把握比机械更为细致。
2.4给水管道施工
给水管道的施工安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勘测,完全掌握其沟槽位置的土质状况,周遭建筑和底线管线,是否存在障碍物,存在障碍物该如何排除,确定这些情况以后,编制施工方案,对于城镇道路下的管道安装,以能不破坏路面就不破坏路面的原则,尽量采用顶管施工或者水平定向钻的方法,不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除了过路管之外的给水管道安装也尽可能减少对城市绿化和道板的破坏,最好提前做好规划,在城市修路的时候先于其进行,对于过路管不论采用顶管法还是水平定向钻法,都要根据管径和管材以及土质来进行综合考虑,不过地下情况错综复杂,如果遇到坚硬的巨石等状况会影响顶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做好顶管前的土质以及地下状况的调查也是很重要的。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管道管理单位要做好给水管道的日常巡查和维等工作,巡线人员要做到对管线以及阀门和重要管件的位置熟记在心,有必要时要进行标记,这么做是为了预防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比如突然监测到某个地区水压下降,有可能在某个位置出现管道破损,只有清楚其具体位置,关上阀门及时进行抢修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再就是定期的维护也是为了确保关键位置阀门等管件以及消火栓可以正常使用,当然隐蔽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保存是必不可少的。
2.5土方回填
市政公用工程的管道安装作为基础设施,在确保施工质量没有问题后,后续的土方回填也不能忽视,管道验收合格后就可以进行隐蔽工程回填,回填用土一般来说是用原土,保证回填的密实度,但是原状土中不能含有大粒径的石块,否则可能因挤压对管道造成损伤,不能使用沙土,淤泥等回填,回填土对含水率也是有着一定要求的,沟槽挖出来的土堆放受到阳光照射和风化作用有可能会变得十分干燥,所以可以通过适量洒水来润湿,回填同开挖一样也应该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回填方式,机械回填至管顶以上50公分左右则应换成人工回填,防止机械回填不慎造成的管道错位,而且应分层回填,每层均应摊铺均匀,两侧的夯实也同时进行。如果回填时正逢雨季,需测量土壤的含水率,若沟槽内有积水,则应采取适当的降排水措施,回填正逢冬季,分层回填时要注意减少每一层回填土的厚度,并且回填后立即夯实不能隔夜。
3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质量和功能性的稳定至关重要,尤其是给排水管道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水的需求,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从侧面展现出城市整体发展状况,因此为了确保城市供排水功能的稳定,严格把控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锋.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管道连接技术及施工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87+189.
[2]史晓峰.探讨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9):38-39.
[3]唐亚军.城市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06):239-240.
[4]姜华.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8):24-25.
[5]任丽丽.城市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8):237-238.
[6]汤磊,郑凯,薛丽敏.现代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研究[J].居舍,2020(08):117-118.
[7]郑凯,薛丽敏,汤磊.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J].居舍,2020(07):103.
[8]朱颖杰.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06):54.
[9]陶义.市政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制约及预防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6):270-271.
作者:陈圣哲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