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课程因地制宜实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实践活动课程因地制宜实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课程因地制宜实施

摘要:基于新课程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是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为了促使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展路径

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学科走向社会;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知识应用能力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以此作为研究中心,针对因地制宜背景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路径,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试验—总结—推广—再试验”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认识不够到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中秉承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了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来说,以直接经验为主,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引领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实现知识和能力等素养的有效提升。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一线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为导向,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还有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必要”“没有用”,甚至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即便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多采用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的方式,致使探究活动转变为讲解活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对综合实践活动特性把握不够精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活动为中心,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对综合实践活动控制得比较紧。集中体现在:在活动主题选取上存在极强的指向性,学生没有自主选题的机会;在具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常常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按照教师已经设计好的思路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对教材存在极强的依赖性,忽视了发挥学校当地资源的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把握得不够精准[1]。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不到位

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情况、学习能力等特点,唯有全面加强教师的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但在具体的调查中可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物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层面上,依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1.从课程选题的层面来说,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在教学中过分关注知识目标,忽视了知识与能力两者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开发活动主题时,过于单一、狭窄,难以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制订出最佳的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单调,局限于物理学科中,忽视了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2.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缺乏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引导、活动目标的细化分解、对学生引领不够等,致使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出现了形式化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科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但在调查中发现:其一,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评价时,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过分关注活动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活动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缺乏科学化、合理性;其二,从当前的评价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学生的参与,致使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缺乏;其三,从评价指标来说,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并未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全面、具体的评价标准,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存在极强的随意性。

二、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地制宜开展路径

面对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感兴趣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参与中,达到预期的目标[2]。

(一)树立“因地制宜”资源观,做好活动资源调查和选取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的学科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程,必须在兼顾二者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促使学生在熟悉的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多种素养的发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树立因地制宜的资源观,事先做好活动资源调查、选取。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肯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同时,教师还应立足于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涵,树立开放性的课程观,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活动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活动主题,对学校所在地的活动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实践活动资源,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其次,依据物理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物理学科的特点,以物理知识作为背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进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再次,对校外物理综合活动资源进行调查、选取。初中物理教师在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要以学校作为中心,针对学校周围的物理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调查,明确学校周边有什么资源,社区拥有什么资源,社会组织结构拥有什么资源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还要在调查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最佳的活动资源,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3]。

(二)因地制宜,设计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

1.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物理核心素养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落实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思维等素养发展的关键。因此,基于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要求,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特点、综合能力等,教师必须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声现象”中“噪声的控制和危害”时,为了深化所要教学的知识点,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课下对学校、家庭周边的噪声污染进行问卷调查,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问卷调查,促使学生结合调查数据,通过讨论等形式共同确定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既定解决方案。再如,在讲述完“能源的利用”之后,教师可以当地的小水电站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实践调查,了解当地水电站的建站情况。同时,对学校、家庭中有关电能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方案和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4]。如此一来,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真正落实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契合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2.设计科技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以观察、实验作为基础,具有极强的探索性,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基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教师应紧紧围绕物理课程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实现多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在物理核心素养下,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活动时,应立足于物理学科与STEM教学理念的融合,科学设计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物理知识,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科学态度等。结合初中物理“声、光、热、力、能量”的学习内容,坚持“做中学”的原则,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立足于STEM教学理念,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创新性的科技实践活动。例如,在完成“探究浮力产生”的物理实验教学之后,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在活动参与中逐渐唤醒自身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欲望,可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设计孔明灯的小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不仅巩固了物理知识,还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基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应坚持全面性的原则,既要有探究实践活动,还要包括调查报告,也可包括小实验、小制作、科学探究等,确保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合理指导,做好汇报

核心素养下,在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进行指导,切实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为了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系统化的知识,并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还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设计出具有系统化、连贯性的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首先,明确活动的主题。在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明确活动的主题是基础和关键。教师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围绕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设置层次化的问题,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下,逐渐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其次,合理指导,突出实践活动过程。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还是交流汇报等,教师必须要做好方法上的引领,帮助学生建立活动实施的基本操作规范。同时,学生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时,受到自身知识能力的制约,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处理办法,而要借助一定的引导,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制订合理的活动方案。再次,做好汇报,对活动结果进行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促使学生在活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对整个活动过程、结果、体验、方法等进行反思,最终产生深刻的体验,实现活动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指导实践活动小组将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汇报,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在学生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学生不仅是观众,也是评委。待到学生汇报完毕,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围绕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例如,学生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其他小组成员在听取汇报时,可以通过对现象提出质疑等,帮助其对实践活动结果进行反思并加以改进。

(四)优化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模式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要基于新课程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对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必须要围绕“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过程性评价。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局限于活动的结果,即便是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经历了活动的过程,并在活动中获得了实际体验、直接经验等,所以教师必须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行为表现等。其次,发展性原则。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还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现实基础为起点,将学生的“过去”作为参考,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在发展性评价模式下,教师还应结合实践活动的结果,借助激励性的语言,以鼓励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在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还应借助量表评价、测试题评价、辩论赛评价等方法,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评价模式进行;还可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都纳入具体的评价中,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评价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新课改背景下,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初中物理教师应立足于当前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调查和选取实践活动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实践活动,合理指导、优化和完善评价模式等,促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学生物理思维[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4):60.

[2]陆建军.浅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外交流,2021(1):324.

[3]蒋轲.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交流,2021(1):172.

[4]陈冀轩.初中阶段物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课程研究———以“桥梁设计师”系列课程为例[J].物理实验,2021(5):59.

作者:高燕萍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