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学生植物保护科普活动实践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学生植物保护科普活动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小学生植物保护科普活动实践浅析

摘要: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还在科普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优势,阐述了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并从举办内容丰富的植物保护科普讲座、播放植物保护科普视频、制作植物保护科普宣传材料等方面,列举了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形式,以期通过植物保护科普活动提升中小学生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科普教育;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科普活动是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常识、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形式,是科技部自2004年启动实施的一项对外开放重要方针政策。在人类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科普教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正确认识科普教育是提高科普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国家的未来[1]。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恪守“服务社会、普及科学”的宗旨,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宣传植物保护科学思想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我国是一个植物病虫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农业大国,随着农作物品种更替、高复种指数、高密度种植的推行,植物病虫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例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飞虱、玉米螟等病虫害连年大规模发生,不但危害程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优势

1.1一流的植物保护科普平台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植物保护学科最早建立的专门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成灾机制与综合治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该实验室重点围绕植物病虫草害基础生物学、暴发成灾机理以及综合治理问题,开展前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国家知识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享有很高声誉。1.2专业的植物保护科普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端学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具有高水平专业背景的科普队伍,这支队伍具备培训、教学、科研等实战经验[3]。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植保专家团队,研究内容包括植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植保生物功能组学和重要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等领域,为中小学生进行科普讲座和科普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科学家结合植物保护相关知识,不断地开发科普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对植物保护科普知识的需求[4]。

1.3一流的植物保护科研水平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开展创新性研究。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学、转基因生物安全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入侵生物学和农药学等与植物保护学科相关的专业科研资源,可以向中小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科普讲座[5]。实验室先进的科研设施、科研技术和科研成果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强大的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储备,对自己研究内容进行科普创新,形成能够满足中小学生需求的科普大纲[6]。

1.4中小学生需求与认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学生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科普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接触农业的机会很少,对于为什么自己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有些在采摘的时候就有虫眼、储放久的水果和蔬菜就会腐烂、不洗手吃东西就有可能出现拉肚子现象等充满了疑惑,这些问题激发了中小学生对植物保护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植物保护科普讲堂”活动,作为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的科普活动,通过专家的不断实践与创新,不断探讨与改进,已经打造出自身的活动品牌,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与好评。

2.1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特色选题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完全具备对外开放和参观的条件,并且制定了“植物保护科普开放日制度”,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的科普需求和自身工作的安排。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特色进行选题,定期或不定期地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围绕植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植保生物功能组学和重要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性等问题开展科普讲座[8]。例如,近年来开展的神秘的迁飞昆虫科普讲座,给学生们讲解了昆虫为什么要迁飞、昆虫没有鼻子是如何闻到气味等昆虫世界的奥秘。

2.2实践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国民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科普教育活动也应该从孩子做起,从中小学生做起[9]。要让中小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让他们接触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每次科普活动都让中小学生接触仪器设备,如让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荧光体式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昆虫在显微镜下的各种形态,知道如何区分昆虫的雌雄等。

2.3科普活动内容分年龄段设置科普活动的对象

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还有很多大学生和科技爱好者,因此需要分层次、分年龄段设置科普内容[10]。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科普对象年龄段,设置了幼小组、小低组、小高组、中学组不同的科普内容。例如:通过给幼小组讲述神奇的微生物,让孩子们对微生物有所了解,知道回家洗手的重要性;通过给中学组讲述农业转基因技术的产生及其应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11]。

2.4科普活动的制度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科技

部的要求执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政策,强调面向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共享开放。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分重视科普开放日活动,为了充分宣传和展示植物保护科普知识,培养中小学生对植物保护科普的兴趣,除了开放日中小学生参加植物保护科普讲堂外,还通过与中小学的科普共建模式,让科学家走进校园开展植物保护科普宣传[12]。

3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形式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资源,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需求,实验室积极参与科技部公众开放日活动、农科开放日活动,通过策划协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物保护科普活动,主要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3.1举办内容丰富的植物保护科普讲座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不定期组织植物保护科普讲堂外,还与中小学联合举办科普讲座。例如:与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植保-农和讲堂”活动,通过“走进昆虫小课堂”“假如一觉醒来我变成了昆虫”“昆虫之衣”“揭秘昆虫迁飞——昆虫雷达”“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等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了昆虫世界的奥秘;通过“真菌的世界”“神奇的微生物”“神奇的杀虫微生物”“保护植物的精灵——生防菌”“走进病毒星球”“悄悄搬家的病毒”等讲座,让同学们对真菌、细菌、病毒有了深入直观的认识。这些科普讲座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中小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

3.2播放植物保护科普视频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为了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保护科普的重要性,录制了各类科普微视频,传播植物保护科普知识。例如:通过新华网拍摄了科普宣传片《守护粮食安全走进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录制的《外来生物防治》电影,让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入侵的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

3.3制作植物保护科普宣传材料

为了激发中小学生对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对植物保护科学的兴趣,加深理解植物保护的意义,实验室还举办了植物保护科普绘画展,让中小学生通过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植物保护。同时,实验室还设计了一系列科普产品,如昆虫拼图、昆虫琥珀手工制作、昆虫橡皮、病虫害防治书签等,增强了中小学生对科普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

4结语

文章通过介绍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植物保护科普活动的相关实践,总结得出:科普讲座需要分年龄段设计、内容丰富多样,活动持之以恒,将科研与科普相结合,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科普模式。中小学生是科技发展的储备军,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是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可以鼓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科普工作,对进一步提高科普教育成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陈东莉 解晓平 单位: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