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眼视觉训练对斜视患儿影响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Titmus近立体视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使患儿的立体视功能提高。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觉训练;矫正;近立体视;稳定性
斜视为临床眼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主要包括先天性斜视与后天性斜视两种类型,易发人群为幼儿群体,斜视的发生不仅会对儿童正常视力发育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特别是会对患儿的立体视觉产生影响[1]。有流行病学资料报道,我国斜视儿童发病率为1%左右[2]。斜视的发生主要受到眼外肌发育异常的影响,导致眼球的调节及聚合能力不平衡,加之中枢系统具备的自我融合能力不全,从而使双眼聚散失调。目前临床上在对斜视进行治疗时,方法种类较多,以手术治疗、同视机训练以及佩戴特制眼睛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实施可有效促进患儿立体视觉功能的恢复,但在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患者眼位恢复予以关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引起重视。随着大脑神经可塑性理论的不断发展,感知觉学习的概念在斜视治疗中的应用率不断提高[3]。维视顿训练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斜视患儿知觉、融合、立体视觉功能。本次研究就选取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3~12(6.20±2.52)岁;病程2~52(26.84±8.45)个月。观察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3~12(6.18±2.24)岁;病程2~50(26.77±8.20)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间歇性外斜诊断标准[4];(2)接受斜视手术治疗;(3)听力、语言与智力无异常;(4)患儿及其家长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白内障、视觉神经病变与青光眼;(2)垂直斜视与麻痹性斜视;(3)高度近视、散光、远视患儿;(4)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儿。
1.3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实施前,为患儿常规应用阿托品眼用凝胶,促使瞳孔扩散,做好验光工作,并为患儿开展超过3个月的屈光矫正治疗,待患儿的斜视度趋于稳定后,为其实施斜视矫正手术治疗。依据患儿的斜视度数,若<40°则实施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若为40°~60°则开展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折叠术治疗,若>60°则开展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折叠术联合眼内直肌折叠,手术治疗后对双眼进行1d包扎,同时为患儿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实施双眼视觉功能训练,应用的软件为维视顿训练软件,同时由医师指导患儿进行训练,通过电脑将维视顿训练软件开启,使患儿的眼部与电脑屏幕保持0.5m的距离,左右眼分别采用绿片和红片佩戴,Ⅰ级开展部分闪烁法与交替闪烁法治疗,达到刺激脱抑制的目的,每次5min,每天2次;Ⅱ级实施分开与辐辏融合训练,每次20min,每天1次~2次;Ⅲ级实施增视能立体视A盘训练,每次25min,每天1次,连续进行3个月训练。
1.4临床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斜视度数,检测方法为角膜映光法及三棱镜遮盖法;(2)两组手术治疗前后Titmus近立体视,应用数字化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来检查近立体视锐度,在自然光线环境中,使立体视图本和患儿的视轴保持垂直,距离为40cm,对红绿镜片进行佩戴,来对立体视锐度进行测量,依据采用不同的圆环图案,并将最小立体视锐度、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与周围立体视进行记录,若最小立体视锐度超过800°则为无立视[5]。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比较
术前,两组斜视度数≤30°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治疗前后Titmus近立体视率比较
术前,两组Titmus近立体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斜视是对人眼立体视觉产生影响的主要病因之一,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先天性斜视的发生受到胎儿视力系统发育状态的影响,后天性斜视的发生则主要与眼球肌肉疾病、意外受伤存在直接联系[6]。斜视发生后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眼部易出现黄斑,抑制视网膜对应异常,由于眼部收集的影像迅速无法被快速准确的传递至脑组织,因此患儿易出现弱视,不仅对其立体视觉产生影响,还会对患儿的面容美观产生影响,使其出现心理负担,对其社交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有研究报道称,双眼视觉训练的实施可使斜视手术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提高,促使患儿视觉功能恢复[7]。但也有研究报道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频繁融合丧失与恢复并不会受到视觉反馈的明显影响,因此双眼视觉功能训练的效果并不明显[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更高(P<0.05),提示双眼视觉训练的实施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的斜视控制效果,使患儿的眼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分析原因,维视频训练软件的应用可依靠前沿计算机虚拟视线技术,来对多种反差以及空间频率视觉信号进行模拟,对患儿的双眼产生刺激,使患儿的双眼交互平衡和多维空间感知能力得到有效训练,还可依靠增强患儿眼部的融合机制,使其双眼保持正位,防止眼位回退,将患儿斜视度数降低[9]。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自身的近立体视觉具备缺陷,眼轴的偏斜会导致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形成受到抑制,由此使视网膜难以形成正常的对应关系,导致立体视觉受到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更高,无立体视率更低(P<0.05),表明双眼视觉训练的实施可使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的近立体视得到更好的恢复。外科手术治疗时依靠矫正眼位,使患儿的双眼视轴恢复平行,可促使其近立体视觉改善,同时双眼视觉训练的开展依靠部分、交替闪烁法来实施刺激脱抑制治疗,使双眼受到刺激而提升同时视功能,再依靠分开以及辐辏训练,使大脑神经系统对视觉信号产生的加工处理能力增强,由此促使双眼融合功能得到重建,使立体盲减少。综上所述,双眼视觉训练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使患儿的立体视功能提高,使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
作者:郭继玲 郭继华 单位:长垣市中医医院眼科 长垣郭氏眼科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