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临床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临床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弱视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采取遮盖疗法,对照组采取立体视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治疗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指标(潜伏期、波幅)、立体视锐度(SA)及注视性质。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儿SA≤60s、中心注视占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可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双眼SA及注视性质。

关键词:弱视;儿童;立体视觉训练;弱视治疗仪

弱视好发于小儿视觉发育期,可导致双眼视功能低于相应年龄儿童,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立体视觉发育缺失,影响患儿学习、生活。目前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较多,包括遮盖疗法、药物压抑治疗、视觉训练等,其中立体视觉训练利用同视机进行脱抑制训练,改善患儿视功能,但由于部分患儿配合度较差,远期疗效仍有不足[1]。而然弱视治疗仪为新型治疗弱视的仪器,可减少抑制,促使患儿视功能、视力提高[2]。鉴于此,本研究就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弱视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55例;年龄3~12(5.78±1.46)岁;弱视类型:屈光不正65例、屈光参差42例;弱视程度:轻度41例、中度66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54例;年龄3~11(5.73±1.39)岁;弱视类型:屈光不正64例、屈光参差44例;弱视程度:轻度39例、中度6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2)纳入标准:①符合《眼科学》[3]中弱视诊断标准;②单眼发病,且患眼视力与健侧视力相差<0.5;③能配合训练治疗。(2)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佩戴眼镜;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③合并神经系统病变;④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⑤屈光介质不清晰;⑥斜视性、形觉剥夺性弱视及无双眼视;⑦均接受同视机检查,排除无同时视患儿。

1.3方法

两组均接受遮盖疗法:进行散瞳、验光后,将患儿屈光不正进行校正,并按比例将健眼遮盖。1.3.1对照组。采取立体视觉训练:使用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进行,具体措施:(1)强化训练:使用同视机(长春市光电仪器有限公司,TSJ-Ⅳ型A)进行训练,嘱患儿坐于电脑屏幕前50cm处,佩戴红绿眼镜(红色镜片戴在弱视眼),选择同时视A软件,进行交替闪烁训练;针对融合力不足患儿,同视机开亮灯,并播放振动画面,进行融合训练;针对立体视范围较低患儿,引导其观看到立体感后,加入复杂画片,增加照明强度;交替闪烁训练后进行部分闪烁训练,最后进行同时闪烁训练,闪烁频率均为5次/s,每种训练各5min;共治疗1个月;(2)巩固维持训练:强化1个月后,使用立体视觉训练器行巩固训练5个月。共训练6个月。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治疗仪:使用弱视治疗仪(重庆汉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D-CAM),频率调节为40~50次/min,波长:绿光光谱530~570nm,红光610~710nm;闪光点根据患儿瞳距调整,保证正对中心凹,针对旁中心注视患儿,根据注视点偏离中心凹角度调节闪光点;将健眼遮盖后治疗,20min/次,1次/天,连续治疗6个月。

1.4临床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患儿潜伏期、波幅。(2)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儿立体视锐度(SA),SA正常范围为≤60s;使用窥视镜检查患儿注视性质,若黑星与黄斑区中心凹反光相距1~2度,则为旁中心注视。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SA、注视性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SA≤60s、中心注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儿SA≤60s、中心注视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弱视是由于斜视、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原因,导致视觉发育期延长,发育期视力低下,而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目前治疗儿童弱视的最佳时期为3~6岁,主要以矫正屈光、遮盖抑制疗法为主,通过验光后选择合适的眼镜,矫正患儿视网膜事物清晰度,并通过遮盖患眼,避免异常视网膜对应的产生,保持弱视眼视力,但无法恢复立体视功能,不利于双眼发育,影响治疗效果[4]。立体视觉训练通过使用交替闪烁灯光,训练眼睛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刺激双眼黄斑、视网膜视细胞,使其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视皮质中枢细胞中,以使视皮质中枢细胞功能增强,能够增强患儿眼镜聚焦、运动能力,提高双眼的合作及固视能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5]。但由于该训练需要患儿具有较好的配合度,因此,部分患儿效果并不理想。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是通过使用一定强度闪光对视网膜产生刺激,并将刺激传输到脑部皮层后,形成的电生理反应,通过观察振幅大小、潜伏期的延长或缩短,可对视觉功能进行反映,可对弱视患儿的病变程度、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SA≤60s、中心注视占比高于对照组,说明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可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弱视患儿双眼SA及注视性质。弱视治疗仪由功能选择模块、功能模块、定时模块等构成,利用红绿闪光点刺激视网膜黄斑区锥细胞,不同色光交替,可全面刺激到视锥细胞,激活视觉系统,从而促进视觉发育;并通过敏感光谱高反差对视功能进行刺激,调节宽窄旋转影像,调节视觉信号传递,从而使患眼外侧膝状体细胞兴奋,达到视觉输入增加、抑制减少的目的,从而提高患儿视功能,纠正异常关注点[8,9]。但由于治疗周期通常要数个月,患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应指导患儿家长增加监督力度,维持治疗的进行,以保证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可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双眼SA及注视性质。

参考文献:

[1]杨璐,李兵,潘含枫.视觉训练系统对屈光性弱视治疗的疗效及视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6):609-613.

[2]乔诗凝.自适应治疗仪与传统BS-5Y治疗仪应用于弱视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5):459-461.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3-254.

[4]田璐,南莉,丁肇凤,等.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8,38(10):955-958.

[5]尹峥,夏旭光,黄慕贞,等.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弱视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27929.

作者:范俊娥 单位:兰州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