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徽派建筑文化下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徽派建筑文化下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徽派建筑文化下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

摘要:深入挖掘徽派建筑地域文化,构建新颖的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当地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也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相应的启发。作为皖中地区的设计高校基于条件的限制和高校的现状,通过将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的结合能够为专业课程优化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关键词:徽派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1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的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环境设计一跃成了各大院校的热门学科,室内设计作为其下辖专业,也经历了涨潮一般的快速发展。但行业的红火不代表专业的优秀。相反由于忽视了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有:第一、专业课程过于理论化,缺少产学研体系下校企合作。第二、实践课程形式化,授课老师无法将实践课程和项目案例进行结合。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正是由于以上的几种教育教学的通病,国内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也多集中在此。作为皖中地区的设计高校基于条件的限制和高校的现状,通过将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的结合能够为我们的专业课程优化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1]。就拿近五年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来说,知网中可检索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多达3365项,研究内容多集中于上文中所提到的三个方面,极少有涉及将地域文化引入室内设计教学体系的探讨。鉴于上述现状,要想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探寻出属于我们所独有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但需要处理当下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的共同问题,还尝试将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课程实践和专业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教学效果。

2徽派建筑文化室内设计知识体系的影响

建筑这种土木工程之所以存在,为的是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美好、安全的人居环境。基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建筑只是一个载体一个框架,知道就好,没有必要深入研究。然而工作以后就会发现室内设计专业对建筑知识和文化的依赖,就如同元素周期表较之于理化知识,偏旁部首之于汉字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影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了解了建筑从设计修建到完工的所有前因后果,那么就能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安全、新颖、自然的室内空间。徽派建筑的形成有着很多的历史和现实缘由,徽派建筑的兴起源于三次中原人口的南迁,为了躲避战乱的世家大族来到了皖南这片山区。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为了防火防盗最终形成了所看到的建筑式样和文化,它高墙深院却又别有洞天,低调质朴却又充满诗意。可以说它既体现了历史的局限性,也传达了设计的闪光点。作为安徽本土的设计院校,将当地建筑知识作为一项基础打牢,可以让学生在设计相应建筑和别墅的时候,能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下取得更加优质的设计作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了解了徽派穿斗式建筑结构特点后(大木结构支撑,砖墙结构围护),就可以将一些影响采光通风的墙体,设计成玻璃幕墙或玻璃砖墙结构。这样即保留了原本的建筑式样又增加了传统建筑的物理性能,同时也让整个设计体现出应有时代感。

3徽派建筑文化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将原本简单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将课程体系重新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方法、课程方案实践、主题项目实践。把重点突出的地域文化学习放在第四个环节以主题的形式与实践课程结合,逐步形成我院特有的序列化课程教学体系[2]。课程的内容和知识通过主题项目的“立意-设计-施工”等过程全程模仿企业项目模式,进一步的缩小校园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误差,达到“无缝衔接”的教育目标。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重新构建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通过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构,突出徽派建筑文化在本地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通过课程的背景知识学习以及在实践课程中的灵活运用,不断尝试去解读民族文化,探索运用地域文化打造特色课程的建设道路;树立以“主题文化项目”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机制,将以徽派建筑文化为代表的徽州三雕、装饰纹样等通过元素提炼的手法融入到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去,结合徽州实地考察和老宅项目改造,最终完成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衔接的目标;对室内设计实践教学的课程进行分解和细化,划分为多个相关知识单元。提前设定好每个知识单元与地域文化的结合途径,重新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结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不同的课程类型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需要,开设地域装饰元素、民族纹饰图案等课程设计作业、专业综合实践、实习、课程设计等,通过“阶段化,任务化”的项目式、主题式实践锻炼,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4地域文化学习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和老师的影响

通过对徽派建筑文化的学习和认识,让室内设计学生对古今建筑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从了解普通房屋是怎么建成的,到地域建筑的个性特点,真正的理解“四水归堂、天井高墙”的设计由来。让学生们在感叹古人高超技艺的同时,试着去发现先人方案的不足,通过这中“兴趣诱导”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经过实地考察和测绘,同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造型能力的把握和色调搭配的认识,这样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下才能更加合理的完成主题设计[4]。对老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以徽派建筑文化为突破点,以点到面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的建筑形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深入的研究中原地区建筑形式对徽派建筑的影响,除了对建筑本身的了解外,老师在备课中还通过对当地风水堪舆的学习,认识到古人驻村选址向天法地的玄妙知识,以及其对建筑室内外设计的深刻影响。这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教师增加自身学识,丰富课程内容的绝佳手段。

5结语

近年来在各行各业的设计中融入本土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渗透,就变的势在必行了。此种类型的教学改革一旦取得成功,不但本校教育获得改革突破,其他省份的设计专业也能得到借鉴,有着很强的推广价值和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丽.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探讨-以餐饮空间设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7(01).

[2]孙巍.基于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室内设计课程群教学体系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8(03).

[3]裴晓阳.产学研背景下室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J].艺术科技,2016(09).

[4]谭琢麒.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

[5]齐放.浅析粤西海洋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院,2015(12).

作者:赵扬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