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议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议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中国文化是个整体,包括若干区域文化,这些文化系统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1999年6月的《北京宪章》指出“建筑是地区的建筑(建筑的地理时空观)”。那么笔者理解的地域文化就是立足于区域文化系统之上的具备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亚文化系统。我们不能说强调中国文化就是强调地域文化,这在理论上毕竟太简单、太容易了,忽视了中国文化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只有立足于中华文化系统的亚文化系统才应该是中国设计师所应该理解的地域文化,才能够解决室内设计千篇一律的问题。否则厦门和呼和浩特的室内设计师在实践中仅仅简单强调中国文化元素,那么最后出来的东西又有何本质上的不同。我们不否认从中华文化系统整体出发所做的设计,因为做为中国人我们毕竟有共同的东西,但是在做设计的时候强调亚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设计,才更有丰富的艺术张力,才更有利于形成特点分明的室内设计风格。

有的论者在谈地域性文化的时候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地域文化的人文特质,仿佛人文特质就是地域文化的全部。但是地域文化是否仅仅是人文特质,有没有自身的技术特质、艺术特质和审美情趣。所以我们在不少论著中看到的人文特质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儒释道,然后加以阐释,甚至完全忽略了区域风格,也就是本文理解意义上的地域风格。为什么不从地域文化角度加以分析?为什么不从设计的角度谈地域文化的特质?为什么不从地域文化中涉及设计方面的技术特质、艺术特质和审美情趣角度谈?因为我们毕竟最终的落脚点是做好室内设计。试问缺乏对地域文化真正理解的设计师如何才能创造出真正有地域特色的室内艺术设计作品?没有真正掌握地域文化中传统技术手段的设计师,只能是把几个外在符号简单粘贴在室内空间的工匠。所以我们必须具体而系统地研究地域文化,特别是研究与设计有关的问题,从细节到整体,从文化内涵到技术内涵。

有的论者则比较强调地域文化外在的符号提炼,不大重视室内设计的整体意境构成。梁思成先生曾经讲过一个例子,虽然是讲建筑的,但是对于我们做室内设计也不无启发。1920年前后,有几位欧美建筑师利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外在符号,如琉璃瓦、斗拱、汉白玉的须弥座等,建筑了一些所谓的“中国式”建筑。梁先生把这个建筑形象地批评为“不伦不类,犹如一个穿西装的洋人,头戴红缨帽,胸前挂一块缙子,脚上穿一双朝靴,自己以为是一个中国人!”“这真正是皮毛的、形式主义的建筑。”他最后指出:“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他们丝毫也没有抓住。”同样道理,在室内设计中只是简单强调地域文化中的艺术符号,最后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强调地域文化系统与时代潮流简直是背道而驰。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竟迥异于古人,完全从中国传统中寻找出路、忽略时代潮流是不可取的。但是因此而否定从地域文化中寻找室内设计的出路也是不对的。诚如张志奇所言:“地域性是民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强调地域性,用全新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的建筑语汇,是室内设计的一个较好创新途径。”可见,创造出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的有鲜明性格色彩的室内设计艺术作品才是室内设计的真正出路。从这个角度讲,从地域文化传统出发扬弃地寻找出路与时代潮流并不违背。借用耳熟能详的的一句话,借重传统资源和外国资源一样,目的在于创造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按三级划分的话,主要有东部农业文化地区(其中包括北方文化亚区与南方文化亚区两个大的亚文化系统),其下又有燕赵文化副区、中原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荆楚文化副区、岭南文化副区等十二个文化副区;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地区;西部游牧文化地区(其中包括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亚区与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两个大的亚文化系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地域文化极其丰富多样,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如此丰富的文化系统之中,片面地强调中华文化这一总体特征,不是又犯了跟全球化背景下室内设计的趋同化一样的错误吗?所以室内设计师,应该立足于文化区域的本土化特质,这一特质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人文传统、历史脉络、审美情趣乃至区域化的思维特征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体。在建筑领域古人早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些重要因素。从利用自然条件角度而言,河姆渡氏族的栽柱式竹木栏杆式建筑与半坡氏族的半地穴式建筑就已经注意到了南北地域条件的不同,从而表现出南北建筑风格的不同。再如我国各类民居,从北京的四合院到安徽的民居,从云南的“一颗印”到西藏的碉楼,从陕北的窑洞到上海的里弄,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组织、建筑装饰的设计与制作等许多方面,都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宝贵成果,如此丰富的资源也给我们在室内设计领域“创造出你对未来世界的独特想象”的若干可能。

如何有效发掘这一宝贵遗产,无疑是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关于建筑的著述较少,关于室内设计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鉴于室内设计是个新兴的学科,夯实基础性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是否可以细致、系统地建立地域性室内设计范例的资料库。从每一个亚文化系统入手,寻找出能够反映历史传统,主要是涵盖地域性文化的室内设计思想、设计符号、思维特质、自然环境特点等总体特征的室内设计图谱。同时,做一个类似文献丛书性质的以地域为基础的系列出版物,主要整理关于传统室内设计的文献。第二,鼓励学界与设计师在实践中要立足当地环境实际,运用地域性室内设计符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出具备时代特征的室内设计精品。从而“创造性地设计联系历史和将来,使多种取向中并未成型的选择更接近地方社会”。第三,搞好理论建设。诚如吴良镛先生所言,中国的地区建筑研究在进展不小的同时,理论和科学研究有待深化。他认为学术界在中国传统的城、镇、村的设计场所,特别是在布局、形态中所蕴含的独特意境与其中所包括的原则方面研究不足。反观我们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研究领域,其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力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地域性文化的室内设计理论。最后,笔者想到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中的一句话,“时代永远是形式和内容主要的决定因素”。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也一定要在传统中超越,最终创造出表现伟大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来。(本文作者:伍贤亮、任丽芬 单位:贺州学院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