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的室内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的室内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的室内设计

各种生理、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将会使老年人产生不安、恐惧等心理症状,从而不利于老年人的正常生活。a.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表现。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衰老是随年龄自然增长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和各种环境适应能力的逐渐减退。最先表现为感知能力的衰退,例如,视觉和听觉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退化,主要表现为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衰退,认知信息能力减弱等;肌肉及骨骼系统灵活程度下降;机体新陈代谢减慢,体内分泌减少,对环境中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退化。各种生理功能的下降,同时增加了老年人的发病率,使老年人常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b.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表现。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变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心理上的变化。诸如经常性的孤单和空虚;各种急躁、抑郁、多疑等情绪也影响着他们的起居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决定着其生理衰退的速度,这种心理机制特征揭示了老年人更深层次的需求,也更进一步要求人们为其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c.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表现。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有着较其他年龄段人群相区分的独特模式。在人类老龄化的生命阶段,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都急剧萎缩。其社会化的目标主要是与同辈老人来往或结识新朋友以维持其地位及关系。其行为更容易产生对环境的依赖,但这种依赖较之年轻人缓慢,他们更容易与其价值观和信念相似的同龄人相处。依据老年人群的行为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集居化建筑设计,可以增加其交往和交流的机会,降低由于独特的行为特点带来的各种行为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集居化老年建筑形式是一种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是要努力建立一种类似于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社区关怀机制和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社区,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尽可能满足各层次老人的不同需要。集居化养老住宅在美国被称为“有活力的成人社区(AACS)”,又被称为空巢者的发展,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种独特的、以老年人为主导的居住环境。这种集居化养老社区可以为空巢居住者和一些退休人士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生活模式,例如,创设无障碍步行网络、发展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增加文娱和社交机会等,使居住者有家一样的感觉。社区内的所有设施和策划项目都会是专门针对特定年龄段的老年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设计的,使参与者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使其能够从事主动的健身、娱乐活动、享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等。集居化养老建筑的建造是建立在人类老龄化过程的各种行为、生理、心理变化的基础上以及老年人的运动障碍和局限性上,其目的是尽可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利于补偿正常老化与痴呆相关的智力退化的最优化物质环境。

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1)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的室内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对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会有很多方面不同于一般人。在生理方面的各种衰退就需要有更多的辅助设施来增强他们的行为能力。由于年老而产生的寂寞和孤独感等心理特征则需要利用室内照明设施和室内环境的配色来缓解。养老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各种设计,都要依据老年人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集居化养老建筑设计中,所有设施必须是有针对性的适老化设计,最终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空间,建立一种有持续性生活辅助的居住环境。因此,室内空间设计就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社会交往活动以及文体娱乐等生活的各方面,要把老年人看成最重要、最根本、最值得关注的因素,最后还要借鉴老年人研究领域的其他方面知识以开展专门性的设计原则研究。

2)注重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室内空间的安全性设计。a.针对身体机能衰退进行的安全性设计。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对环境的安全需求感增强,因此,安全性就成为了养老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保障。老年人心理老化与生理老化两方面的影响导致老年人居住安全感下降。因此,在养老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安全性原则不仅要针对老年人生理状况,而且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合理组织空间关系,给予室内安全感的同时也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危机感。b.针对视觉衰退进行的安全性设计。老年人视觉上的衰退导致其对障碍物的识别能力下降,因此室内空间设计要尽可能做到视觉上的无障碍设计,例如,合理布置光源、增加夜间照明等方式;采用大按键开关,加大字体,提高背景与文字的对比度,帮助老人识别与判断,从而提高安全度。c.针对听觉衰退进行的安全性设计。老年人听觉退化引发的听不清或听不到,会对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危险。如:听不到煮饭、烧水的声音,甚至报警的声音,则可能使老年人发生危险。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听觉能力的下降带来的危险性会更大。针对老年人的听力特征,在进行设计时,可利用其他感官来弥补听觉障碍,如:增加灯光提示、采用有视觉信号的报警装置等,确保老人迅速了解周围环境的状况,保障其安全。d.针对触觉衰退进行的安全性设计。老年人触觉的衰退也会导致老年人对冷热变得不敏感,对物体表面灵敏反应度降低,不能真实识别物体特征等。在室内空间界面布局上,宜根据老年人触觉衰退特点,对室内界面进行表面处理,其界面的材质选用及造型设计应做特殊处理。室内生活空间的界面应手感温润,无冷硬感,例如可选用透气性较好的天然材质为主的壁纸;界面怕磕碰的位置可使用软包,既温馨又能增加触觉感,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3)强调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室内空间的可达性设计。空间的可达性设计是空间环境能够很好被利用的先决条件之一,室内空间之间应尽量保持顺畅,在室内各个空间之间形成“回游动线”,避免过于曲折复杂的交通路线,同时室内走道两侧的家具和墙体上要避免出现形体锐利的凸出物和挂件,地面上低矮物品如脚凳、箱子等不要放在交通路线上,同时增加各个室内之间的开口数量并对其位置进行巧妙调整,以增进视线及声音的联系,从而降低老年人发生意外的几率。

集居化养老建筑模式下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

1)门厅设计。门厅位于住宅的第一位置,虽然面积不大,但使用频率较高。它是联系住宅室内外的通道,也是老人外出或回家时准备的区域,空间安排应紧凑有序,保证老人的通行顺畅、安全。考虑到老人行动缓慢的使用需求,门厅宜取进深小而开敞的空间设计,使门厅能与起居室等公共空间保持通畅的视线联系,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且给乘坐轮椅的老人留出轮椅通行及回转的空间,以利于老人的行动安全;门厅处最好是自然采光,不宜在一进门的正对面设置采光窗,避免入射角较低的光线直射入人眼,造成刺眼眩晕,确保行动的安全方便;门厅家具布局宜依据老人行为活动程序合理布局,以助于老人形成固定的行为程序;门厅空间应具备灵活改造的条件,提高其适应性,可以依据行为需要来改变空间,如老人行动自如时,可以用轻质隔墙、隔断或家具来围合成稳定的门厅空间,当老人乘坐轮椅时,可以拆除或改建隔墙;门厅地面材质表面不宜有过大的凹凸,应易于清洁,应耐污、防水、防滑、防水等。

2)活动室设计。活动室是老年人进行交流、休闲健身、待客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设计时,应迎合老人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能力,营造开敞明快、亲切温馨的氛围,更要轻松愉悦、富有情趣,并保持适当的信息刺激,使老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情绪。活动室要有良好的日照和光照度,以便于老人看报纸、打电话等;活动室自身的进深和开间要有良好的比例,过大的活动室容易造成坐席之间相隔太远,妨碍老人之间的相互沟通,难以营造亲切温馨的气氛;活动室宜布置在建筑的中心位置,使老人从活动室到达其他空间都比较近,方便活动;活动室家具应注重实用的灵活性、安全性、舒适性;活动室地面材质应防滑、耐磨、容易清洁、有舒适感。

3)卧室设计。卧室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除了承担老人常规的睡眠功能外,往往还会进行其他活动,如阅读报纸、看电视、上网等。相对于一般人老年人更注重卧室的私密性,老年人更需要完全性和舒适性。卧室面积不宜过大,大多数老人倾向于15m2左右的卧室面积。这样的卧室面积既有足够的空间满足老年人日常修养活动,又不会过于空旷而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老年人在卧室中停留的时间比普通人长,因此卧室内应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朝向;老年人卧室最好有专属卫生间的设置,可以为老人带来较高的便捷性;老人在卧室中除了午休和睡眠之外,还会进行其他活动,卧室还承担了书房、兴趣室等多种功能,所以书房的设置有助于对噪声的回避,也是卧室中对静态空间的需求。

4)卫生间设计。卫生间是养老建筑室内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也是室内最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场所,老年人如厕、入浴时发生跌倒、摔伤等事件频率很高。在设计时应认真考虑,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卫生间环境。老年人卫生间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使各个设备之间的行走路线变长,行动过程中无处扶靠,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过小通行较为局促,容易造成磕碰;老年人卫生间应特别注意干湿分区,如未作特别处理,老人在卫生间内十分容易滑倒。干湿分区通常做法可将淋浴间和浴缸临近布置,使湿区集中,并尽量将湿区设置在卫生间内侧,干区靠近门口;卫生间内要特别重视安全防护,座便器旁边需设置扶手,辅助老人起坐动作。门宜选择推拉门和外开门,便于紧急情况下救助人员能够进入施救;地面应选用防水、防滑材质,避免老人进入时滑倒;为了能够适应老年人不同阶段身体状况的使用需求,卫生间空间大小、设备安装位置等应便于灵活改造;为了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直接对外开窗。

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态下,老年人越来越需要特殊关注。一个合理的老年建筑将是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研究领域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生理学上的,心理学上的,行为学上的,社会学上的等。老年建筑设计并不能局限于机械地执行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设计,为老年人创造适居性的室内空间,使老年人在居室内既能舒适、安全地生活,又能够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最终推动老年建筑的开发和建设。(本文作者:万辉、王晓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