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室内设计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繁多,例如,环境敏感型的高分子材料,仿生型高分子材料、光电型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仿生高分子材料有着一些生物的特殊性质,光电高分子的材料,能完成电能和光能之间的相互变换.敏感环境型的高分子材料也会根据周围的环境,例如,亮度、湿度、温度等相关因素的变化发生一些量变甚至质变。把功能高分子的材料使用在室内设计当中,利用充分这些材料的相关功能,例如,光学功能、力学功能、介电功能,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中的应用来表示材料,来展现出在室内设计当中。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室内设计;应用;先进技术
室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的工程,他不仅需要规范标准的设计工艺,也追求着有创造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因为材料是一种能将艺术形式与设计融合到一体的介质,室内所用的材料全部都是设计的现实支撑,创新型的不仅仅是材料使用方面的巨大的进步,更是整个设计的理念的推动力。
1高分子材料的概况
材料从大意上来说是对于室内设计中所应用的物质的整体称呼,并且不被形态,颜色以及材料所牵制。不管是宏观下的世界当中的物质的特征,比如:硬度,气味,色彩以及熔点等,还是在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相关因素,室内设计对于材料的考虑都是比较整体而且全面的。与此同时,设计材料的创新和发展也可以推动设计的理念创新,高分子材料是整个材料科学在近代当中取得的较大的进步,对各个相关的领域都有着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人们对于设计在室内的要求是会越来越高的也是永无止境的,高分子材料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以存在。
2材料,艺术以及技术在室内设计当中的统一性
室内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创造出实用性与艺术的审美完美结合的居住环境,一并实现。创造力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室内设计的实用性对于平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于设计师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室内设计以建筑物为主要的载体,虽然建筑工程对于理论非常的完善,但是对于技术性与艺术性在室内设计当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因为技术性和艺术性在室内设计当中都在一些方面依托于材料的应用,所以以材料为整体切入点研究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并且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
3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
对于人类文明史的划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就应该是据物资资料来进行相应的历史划分了,正因为这样,材料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直接体现形式。在整个的建筑工程发展历史当中,因为建筑材料的使用有所不同导致东西方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室内设计的风格大有不同。在东方文明当中将会以木材作为建筑当中的基本材料来使用,木质材料作为设计的基本依托,由此来渐渐的产生出梁架变换的内部设计的模式,例如:架,格,屏风以及隔扇等。而且因为木质材料具有强大的可加工性,渐渐的引发建筑变成了精于追求自然,技艺等显著的设计风格在室内设计当中。对于西方文明,大多数用石质为基础的材料,渐渐的形成出厚重感独特的加工特性,和融合了雕塑艺术的西方建筑以及室内设计多有的装饰手段,以厚重,宏大以及精美的雕刻艺术为主要的设计风格。正因为这样,在建筑领域当中的室内设计就是通过用材料把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其建筑艺术的实用性相互捆绑,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材料决定着室内实际与建筑工艺的发展方向,以及艺术风格。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基于其本身的材料建筑的特性与室内设计的发展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的特征。
4结束语
高分子材料有着质量较轻,容易加工,成本较低等多种优点,同时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性及功能。光电来转化高分子的材料可以用于室内的光线或者电力的供应;仿生的高分子材料更加可以应用于满足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力学,洁净,以及热血方面的需求;环境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与环境的改变,未来还会有着更多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以及目前已经应用的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也会更加的完善。以塑料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当做现代建筑当中的主要材料,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分析以及产生的重要作用。一塑料为载体的材料合成技术可能将是室内设计领域的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时代,材料将是室内设计与艺术的审美的一种重要的融合媒介。特别是对于室内设计的领域当中对于设计思想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的材料,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影响力,优越性和发展的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进.室内设计中现成品材料的运用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2]马素德,宋国林,樊鹏飞,等.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26(8):161~164.
[3]王登武,王芳.乙烯树脂、混酸处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中国塑料,2014,28(9):57~60.
[4]武东风.给予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在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5,43(10):134~138.
作者:杨国栋 薛金儒 单位:山东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