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摘要:党的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稳步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正在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江苏版本。在这一进程中,既发挥强政府作用,实现有力、有效的治理,又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困助力,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财政与资金支持方式,推动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正在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蓝图。

关键词: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作用

一、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方位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江苏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富强美高”新江苏,使江苏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也为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综合实力稳步跃升。江苏近年来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013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0.7万元。江苏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2.7%和3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针对生态环境突出短板,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断面长制,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以及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第二,区域发展展开新布局,扬子江城市群转型升级迈开新的步伐,江淮生态经济区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鲜明导向,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开展,城镇化率达68.8%。第三,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制定实施重要改革举措。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扎实推进。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且成效显著。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苏省坚定不移落实“去降补”任务,企业普遍反映市场基本出清、企业订单增加、经营状况改善、投资意愿提升。其中2016年~2017年出台三次降成本意见,累计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超过1000亿元。2018年增值税改革全面落实,预计减负400亿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意见,预计降低成本29.2亿元。推进补短板重大项目补贴,全员劳动生产率额持续提高,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2.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较快增长。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江苏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坚决取缔“地条钢”、加强督促检查等措施,坚定不移做好钢铁去产能各项工做。针对压减产能难度越来越大、退出企业资产损失较大、“地条钢”防范压力巨大等主要问题,全省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科学确定目标任务、严禁新增产能、全面处置“僵尸企业”、严防已退出产能、死灰复燃、注重利用法治办法、巩固“地条钢”取缔成果、加快转型升级等。积极稳妥降杠杆实施成效逐渐显现。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持续扩大企业债转股融资规模,出台相关文件,推动股权融资健康发展。针对企业债发行面临困难、企业杠杆率统计工作不完善、市场化债转股引导扶持政策不够等,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探索组建降杠杆产业投资基金,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优质企业开展债券融资,实施创投企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和创投示范和载体建设工程。降成本方面主要集中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降本增效。坚持能简则简、能放则放,累积取消核准事项42项,下放核准权限75项,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审批,实行“不推一扇门、不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执行新出台核准目录,实行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坚持市场化方向,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出台相关文件与措施,降低公路、水路等物流通行成本。

3.正在绘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江苏蓝图。江苏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之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就“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有关任务做了认真研究,初步提出相关工作安排建议,正在构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断完善苏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指导意见、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体系,确定了试点县(市、区)名单。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围绕高质量经济发展做了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制定了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围绕江苏省提出的“六个高质量”(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完成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初步设置,将对全省以及各区市进行评价,务求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和特色。

二、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府作用

江苏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有个突出特点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全程参与经济体系建设,全程参与产业集群发展、全程管护企业健康成长,政府对于地方经济治理既做到了有力、有度,又保持了有礼、有节,政府与市场的高度契合,推动了江苏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现代化产业快速集聚、现代化体系快速成型。

1.强政府治理的有力、有效。江苏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难点,有力发挥政府职能,达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效果。以科技小微企业融资难为例,安排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初创期对资金的需求往往很难满足。江苏针对这一难题,推出强有力、可操作、易落实的支持政策。以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和保险机构投向科技领域:通过设立“苏科贷”,用于补偿合作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生的贷款损失,引导银行以低息非足额抵押贷款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省财政承担70%风险;设立“苏科投”,对符合条件的天使投资机构投资规定范围内的种子期或初创科技小微企业予以一定的风险分担与损失补偿;设立“苏科保”,鼓励支持保险机构分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包括科技保险保单赔付风险补偿和科技保险新产品应用示范后补助。另外,积极支持各地设立“苏微贷”风险资金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2.管家服务型政府的用心、用情。江苏的工业基础雄厚,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工业园区成熟管理模式。在江苏的各个城市,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园区企业的管家,真正做到了服务不干预。以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为例,解析管家服务型政府的意涵。第一,确定一个产业作为发展导向。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本着产集聚发展的思路,把激光产业作为发展方向。第二,引进一个团队。开发区管委会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对接合作,引进上海光机所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第三,探索一个合作模式。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采用企业化运用的科研院所新模式,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进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科研团队占股份不低于30%,管委会所占股份不高于30%,以激励科研人员。第四,构建一个平台。南京研究院坚持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总体定位,打造集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四位一体”的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通俗地讲,就是政府服务激光企业、产业的发展平台。第五,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南京研究院建有智能激光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激光精密检测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以及全固态激光技术研发中心等六个技术研发中心,可以为全省、全国、全球的激光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同时成为了激光产业界的创新引擎,孵化了中科煜宸、帝耐激光、魔幻天空等近40家激光相关高科技企业。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可以看出,作为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发挥了多层职能,引进一个专业团队提供智力资源支撑,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产业研发支撑,建设一个企业化科研院所服务行业内企业,集聚产业资源打造一个产业集群。不仅如此,管委会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企业的注册登记、办公场所提供、技术团队的后勤保障,到政策协调、技术引进、研发平台建设,再到风投融资、市场开拓、企业上市,提供了一站式的贴心服务。

三、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推进

党的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战略安排,在经济体系建设的各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加大财政和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出扎实步伐。

1.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全面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等,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不见面审批”,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审批模式,实现“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3550”目标。二是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进行,深化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推开营改增,建立健全“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债务管理新机制。三是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成立试点工作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实施意见》,建设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科技金融特色机构,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

2.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以下特点,以共享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智能经济为阶段性重点的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江苏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统筹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推进方案,推进集聚区和示范城市建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明确产业发展鲜明导向,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策聚焦,支持重点领域、重要载体和集聚区建设。

3.上下协同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占制造业总比重从2012年的38.7%增长至2017年的45%左右,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机械、纺织位居全国第一,电子、冶金、石化居全国第二,发展质量逐步趋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但与先进制造业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差距,集中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相对偏低,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不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绿色发展压力大等。针对以上困难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成立了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全省上下联动推进;二是突出自主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品牌提升工程,拥有10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国家工业强基示范项目,13家质量标杆企业等。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减少用工率,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成立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资金池,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省市共建,建立“七个一”综合培育体系:建立一个产业载体(园区、特色小镇)、一个核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支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一批自主品牌和标准、一批滚动实施的重点项目、一个重大平台。

4.创新财政与资金支持方式。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企业技改普惠制奖补。一是加大放的力度。把科研资金的管理权限尽可能下放给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扩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主权,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支持制度。简化各级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人员均可列支,完善差旅会议管理,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二是提升服的水平。给予创新机构、科研项目最高1亿元的财政支持,培训经费管理人员,清除创新创业障碍,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把对单个科技企业的特惠补贴制度改为普惠制补贴,采用因素法分配使用经费,加大考核奖励补贴力度。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行先试。三是推出“小微创业贷”专项产品,以“两无四有”(无抵押、无担保、有订单、有银行流水单、有健全的财会制度、有正常的纳税记录)为审贷标准,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的130%,7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手续。四是建立科技企业项目库,建立“科技贷款资金池”正向激励机制,政府出资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引入银行、担保机构合作,严格执行利率上浮规定。五是发挥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江苏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江苏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和集聚发展。

5.多措并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优进优出工程”,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推进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省级试点城市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海外仓建设。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广南京、无锡、苏州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发展经验,优化贸易环境。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施“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工程”,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从单兵作战向服务业协同并进转变,从要素优势向制度优势转变,从绿地投资为主向并购投资拓展,构建招商引资“三新”(新的组织架构、新的政策体系和新的一线队伍)工作格局。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行上海自贸区口岸监管的制度和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全面叠加自贸试验区政策。加快各类开发区调整转型,实施“一特三提升工程”,推进特色创新示范区建设、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园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建设。实施“一带一路引领工程”,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更大规模、更富实效走出去,鼓励企业科学谋划实施海外并购项目,支持企业主导境外产业园建设,“建工厂+建市场”相结合,推广对外承包工程“建营一体化”运作模式,鼓励上下游企业互补合作,抱团出海。

参考文献:

[1]吴政隆.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6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R].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3):3-12.

[2]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日报,2018-02-13(5)

作者:公丕宏 张磊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山东省邹城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