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宏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较为枯燥而且难度系数较大的课程。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应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教学目标进行内容框架调整,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本土案例等。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尽量结合国内和本地区的经济时事,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兴趣分组法;本土化
一、引言
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EmiNakamura、JónSteinsson将宏观经济类比于气象学,二者都涉及高度复杂的一般平衡系统,人们基于经验数据总结出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并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后,凯恩斯的主张政府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思想成为了主流,《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也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圣经”,备受推崇。60年代末期蔓延的“滞胀”使得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陷入了现实的麻烦中。而极端自由市场主张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滞胀”提供了一个微观的解释,自由主义又回到历史的舞台上。同时凯恩斯主义也在一个个麻烦中不断修正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并最终成为了新的主流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目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仍然主要研究政府宏观调控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而同样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并且被评为“20世纪仅次于凯恩斯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代表的自由主义较少被搬上课堂。而对于如此复杂的体系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理论能解释得清楚了。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变革历史和教学经验,引入不同学派经济主张的兴趣分组法对非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进行讨论,并提出改革思路和措施建议。
二、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也是管理学等其他专业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也存在差异,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差异,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经济学专业和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也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较为直观地体现在课时和教学目标上,在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课时设计上比经济学专业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一般为48学时,而非经济学专业为32学时。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宏观经济一般衡量指标和宏观经济学运行原理以及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现况,而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教学目标中包含对基本模型的掌握和应用。但是,这种差异不能仅局限于课时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更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但是由于高校教学规章制度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课时和教学目标,高校教师较难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缺乏为此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动力。同时,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内容理论依靠图形、模型和公式等推导演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比较吃力,特别是学术层次较低的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因此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课程,涉及较多模型推导和数学公式分析,传统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就涉及IS-LM模型、AD-AS模型及开放经济中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这些模型让很多学生心生畏惧,尤其是数理思维较弱的学生,他们很难在枯燥的模型分析中寻找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乐趣,掌握及应用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就更无从谈起。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又是很有必要的,他们未来可能继续深造,为未来学习高级经济学打下基础;此外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在他们本科后期的经济学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基石。
(二)非经济专业学生对宏观经济学不重视,理解存在误区
非经济专业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理解上也有偏差。由于未来的学习中涉及经济学的课程不多,学生对经济学的态度不够重视,导致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学习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则更加困难。同时也导致了非经济专业学生在一些经济观念上存在偏差。例如,对经济发展模式理解的偏差。对于一个国家在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主张,各个国家也顺应自身的发展特征选择较为合适的发展模式。在非经济专业学生进行经济发展模式偏向上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更加偏向凯恩斯主张的国家调控派。参加调查的197名学生中仅有33名更加偏向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以国家调控为辅,164名学生选择了以国家调控为主,自由市场经济为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认识明显不足,学生虽多来自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地区,但是由于和市场接触少,对经济学的学习和认识不足,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存在认识的偏差。
(三)教学中缺乏对中国案例的分析
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传统宏观经济学也是对西方国家近几百年的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研究体系。基于国情的特殊性,将宏观经济学的现有理论体系照搬到中国的讲台上,教学便失去了联系实际的基础,很多指标也不能给学生更切身的体会。例如,很多院校选择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作为教材,该教材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懂,理论不偏不倚,但是教材中的数据多取自美国经济,缺乏中国经济现状的有关数据,而中国数据却是中国大学生所应该重点认识和理解的数据。同时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来源于西方,但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西方有较大的差异,经济发展的路径也存在差异,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显然不能满足国内的应用型教学的需求。再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始终是中流砥柱,虽然近年来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些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低,以及部分行业的国有企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握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当中应当充分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还是应当适当对其进行保护,国有企业改革应当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而在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些带有很明显中国化的素材。
四、非经济专业宏观经济学改革模式探索
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几大问题,结合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对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后得出以下改革建议。鉴于各高校的教学层次和培养目标有所差异,应根据不同院校进行调整。
(一)教学框架上简化宏观经济学理论,强化理解和应用
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主要是为其带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其了解宏观经济现状,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因此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应当弱化,而强化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的现实应用。本次教学改革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框架进行的调整主要包含: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2.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从需求方面来说就是国家或地区从哪里可以赚钱,涵盖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四大方面的学习,从供给方面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赚的钱如何来分配,财富的分配最终按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分别计入工资、利息等。3.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是解决和解释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因为宏观经济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产生了不同主张的宏观经济学流派。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经济危机、贸易摩擦、失业、通货膨胀以及贫富差距的问题。4.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旨在通过政府财政及货币的手段来熨平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平稳增长。而政策必须依据一国或地区自身条件来制定,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读懂我国的经济政策,同时通过研究地方的经济发展历程,能够为地方未来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方法上引入兴趣导向分组法教学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理论性较强,一般课堂较为沉闷,师生互动较为困难。在对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后,课程内容较为简单,突出应用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次教学改革在非经济学专业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采取了兴趣分组法,该教学方法曾被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教学改革并非完全照搬前人的改革经验,而是对兴趣分组法结合宏观经济学知识进行了创新。学生在学习了宏观经济的绪论和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后,基本对宏观经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选择一个基本的立场,即是以自由市场经济为辅、政府调控为辅的“弗里德曼方队”,还是以政府调控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凯恩斯方队”。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从自己选择的立场出发参与不同专题的讨论。在进入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学习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专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在所在的方队进行组队,新的学习小组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并形成学习成果,两个方队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辩论,教师在双方辩论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将双方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三)教学内容上引入更多本土案例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材里,国内的教材多偏向理论化,国外的教材缺乏与中国实践结合的内容,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直观的感受,此次教学改革也引入了中国的历史及当代经济的相关案例及材料。例如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GDP总量是1978年的244.73倍,人均GDP为167.59倍,创造了“中国奇迹”。如何解释“中国奇迹”和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也应该对我国的发展经验有所了解和思考。
五、结论
非经济专业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根据教学学时和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框架和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导入本土案例等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具备一定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俊新,李时宇.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J].教学与研究,2016(4):34-43.
[2]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兴趣是开启宏观经济学大门的钥匙[J].高等财经教育,2013(2):14-18.
作者:唐清萍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