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支持论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金融支持论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金融支持论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

本文作者:恩和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把支持实体经济的观念植入商业银行战略、制度、流程、企业文化等。要使银行家们充分认识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自我繁荣最终将使银行业成为无源之水。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实体经济的需求调查、分析、整理、挖掘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科学把握实体经济各种经济主体、各行业产业、各种业态、各种商业模式的运行特点,并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作出回应。回归需求导向,就是要放弃自我繁荣的倾向,合理配置资源,通过技术、机制的安排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精确地使用到最能够产生效用的领域。从另一方面看,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对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实体经济不振,整个经济处于投机气氛浓重的情况下,银行业自然就要处于两难之中,如果支持经济则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如果整个地区都是一些投机企业,则难免受到影响。如果不支持则银行业机构本身很难获得发展。这也说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只是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经济的问题。应该从各个层面鼓励企业家、个体创业人员专注于事业,精耕细作。

顺应调整、升级要求,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方向的正确性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就要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注意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方向,并以此确定支持对象,确保支持方向的正确性。

首先,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链的延伸、先进工艺的采用。需要商业银行有效整合投资、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社会金融资源,融合股权与债权,推进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入直接融资金融服务链,构建新型银企合作关系,为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其次,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于符合绿色经济、节能减排降耗、环境保护的产业要大力支持,比如,有机绿色农业项目、清洁生产型工业项目等。重点支持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企业项目、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以及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减排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保有压,部分落后行业等需要尽快淘汰,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能高度过剩且没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要尽快退出。

第三,要支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符合改善民生的产业。商贸流通行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商圈、综合市场、供应链、产业链应大力支持。能够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应该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消费金融,高度重视并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服务渠道的运用,促进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第四,竭力支持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和产业。政府盲目追求GDP而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比如造城运动需要慎重对待,对于政府经济主体盲目多元化经营、脱离主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慎重对待,对于经济主体的投机行为不予支持,对于一些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低水平重复项目应坚决退出。

第五,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从大型企业、国企向民营、中小及小微企业倾斜,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均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就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六,根据实体经济转型的方向设计金融服务模式,努力融入价值链,实体经济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转型方向保持一致,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实现科学定价,确保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的公平性

去年以来针对商业银行暴利行业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与商业银行产品、服务的定价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确实有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价过高,大有竭泽而渔之嫌。根据目前的市场结构与态势,多数地区资金紧缺,特别是小微企业。考虑到国家对于银行机构准入的限制,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商业银行定价偏高,客户也能够接受。实际上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如果银行的利益过多,则实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利于银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贷款利率和金融服务的定价机制,通过更加精细的风险定价技术,结合企业成长周期、行业特点、区域集群情况、信用状况、盈利水平等准确为产品和服务定价,努力处理好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即使是在谈判地位优越的情况下,也应该合理定价,避免损害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低自身运行成本,鼓励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提高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风险定价重要参数),保持商业银行产品、服务价格的较低水平。

完善风险管理,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在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以增加金融风险、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所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风险能力,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首先,应着力注意研究转型期经济运行特点及相应的授信风险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深入研究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具体特点,把握规律,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稳健性。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注重研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特点。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办法。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深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专业化能力,有效控制转型期产业升级的行业风险、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其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创新风险管控的理论、模式、技术等,从风险识别、计量与监测、风险处置等环节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风险水平,实现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加强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转型,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从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经营水平还不能够适应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加上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快创新和转型步伐,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效果的可靠性。

首先,要进行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方面的创新。要对实体经济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设计商业银行产品或融资方案,使产品或融资方案的结构和要素与支持对象的业态特征、现金流结构、信用资源、资产负债表高度契合。

其次,紧密关注实体经济性形势的变化,关注新的业态的出现,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关注新的需求出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和授信模式的创新。

第三,通过与同业的合作,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基金、租赁公司、投资银行、保险企业等合作推出跨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地拓展像债券承销、资产交易、委托、股权融资、私人银行、基金托管等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四,通过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增值型、延伸型服务。提供专业化的资金管理服务、延伸性的增值链服务、个性化的顾问咨询等,全面满足处于创业、成长、转型等经济主体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需求。

第五,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转型,建立面向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一是强调市场分层,不同的商业银行寻找不同的市场定位,并且能够立足于战略定位,精耕细作,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二是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服务社区的有效组织模式,为各层次实体经济提供心贴心的服务。三是推动管理方式向现代银行管理转型。比如事业部模式、流程银行、信息技术平台,都是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的现代银行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银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第六,不断创新管理,提高微观金融效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创造符合实体经济的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充分发挥金融在帮助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进程中的重要媒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