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的长足发展是无可厚非的,金融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作出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然而,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部分观点认为,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乏力是金融业过度发展的结果,认为我国出现了与美国一样经济过度虚拟化的问题。经过简单的对照我们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成思危认为金融市场规模不应过分超过实体经济,比例应在5左右。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为1,最高时也不过1.5,世界平均水平是12,而美国2000年时就达到了5。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发展并未出现过度虚拟化,发展水平还没有到达与实体经济的最佳比例。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未契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未处理好协调发展、功能匹配、紧密结合的三个方面的关系,破坏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促进共生的动态平衡,制约了实体经济良好、持续发展。

(一)违背协调发展关系

有的地方政府过分强调金融市场繁荣,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发展,阻碍和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结果导致社会资本脱实向虚、民间融资混乱发展,企业资金断链、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现象频发,出现了地区经济空心化。

(二)违背紧密结合关系

研究表明,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的垄断以及工具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银行业无法自发与实体经济匹配起来,需要政府运用调控手段来进行调节,然而行政手段的不灵活性,往往造成要么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要么流动性过于萎缩制约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后果。

(三)违背功能匹配关系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银行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短期内银行未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诉求,例如几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巨大,急需资金维持经营,但我国融资方式依然以银行信贷为主,而商业银行恒定的信贷规模以及国企、央企、大企业的资金刚性需求,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效应,造成了中小企面临融资困难、难以为继的窘境。再加上部分行业发展一旦出现波动,银行纷纷采取退出策略、减少授信额度,更加大了小企业资金流动的难度。其他诉求还包括出口支持、技术改造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升级支持等众多方面,银行都很难一一满足。

二、推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建议着重从以下方面推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一)以转变经营理念为基础,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

当前银行业仍是我国金融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银行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银行业要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和运行趋势,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深对自身发展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关系的认识,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银行业新发展。

(二)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银行业发展规划

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持续改进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根据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实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差别化发展,突出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的作用,指导银行形成各自的信贷优势行业。努力形成与国家宏观经济相适应的银行业体系,确保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以满足实体经济要求为目标,推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体经济需求,加强金融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对接。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切实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在信贷投向上,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要加强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鼓励开展改革创新

从宏观上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完成,提高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推动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跟随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推进银行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转型。微观上,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科学性、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丰富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服务手段和渠道,切实改进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有针对性地拓宽抵押品范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匹配发展,既是国家层面的系统性问题又是牵扯具体金融机构的微观问题。银行监管部门更要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把控银行业整体发展方向,敦促银行在保证稳健运行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宁 黄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