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微探(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微探(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微探(10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传统物理教学中不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对于实验的操作也是依据教材中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之后进行数据统计、写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不到发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毫无新意,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而21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需要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析。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中物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不注重对物理实验的资金支持,对于教师的实验意识也不做重视,造成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1、实验室设备陈旧,不注重设备的更新与补充。高中教育逐年扩招,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物理实验的投人却不能与扩招相适应,造成实验室设备陈旧,仪器不够使用等现象,使得学生不能正常进行实验,实验室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师对于物理实验的作用认识不足,不注重具体的实验操作,过多的将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师的讲授上,使得学生的实验课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降低。再者,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对实验的再现,以实验的展示代替了学生动手实验,从而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课本上,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缺乏实验的系统性。由于教师对物理实验作用认识的不足,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也不注重实验的有效性和系统性,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做过多的安排与准备,造成实验效果低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在实验课上由于学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大多是依照教师的示范进行行为的重复,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4、对于实验操作缺乏巩固与考察。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会简单操作物理实验,了解物理设备与器材,形成良好的实验修养。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的实验机会较少,难以有大量的时间、机会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巩固和考察,造成对学生的试验情况没有准确地把控,难以针对学生的试验情况进行具体策略的实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些学校对于学生实验的考察,完全是在考察之前,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练习,从而应付考察,大多时间都是在观察教师的示范实验,以及教师的口授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验成为了机械性的重复,缺失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人的行为受人思想观念的支配,想要改善现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就要改变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在课程安排、资金分配、教师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的实际操作需求,并且在教育方针的制定上对实验教学给予重视。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认真改善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基础的教学,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小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进行有效运的用,进行趣味小实验的操作,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进行自主地探究、分析。通过课余时间的实验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巩固,加深物理知识的认识,并且能使学生养成经常动手进行实验的习惯。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易于操作的小实验,例如摩擦力的实验、杠杆实验、自由落体实验等,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的讲评,使学生认识至」在实验中操作的正确与否。再者,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小实验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照顾到班上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开设探究式实验。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常常存在新鲜感,从而保持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奇心而探究欲。如果一成不变的实验流程,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逐渐丧失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开放型探究式实验方式,使学生保持对实验教学方式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实验的设计、仪器选择、制定实验步骤、尝试实验、制定实验表格、收集数据、整理资料、总结结果,从而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的自信心,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式评价,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优点。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深人探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学生物理实验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开放型探究式实验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认识实验的基本仪器、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的设计,以及形成对实验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还能使学生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高一年级必修一《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实验发现摩擦力大的物体,在运动时产生的阻力较大,运动的距离较近,摩擦力小的物体在运动中产生的阻力较小,运动的较远。这时学生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进而思考:是否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可以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呢?这样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深人的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走进物理教学课堂,为物理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播放实验短片,为学生提供示范,并且可以重复播放,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实验的各个步骤,从而为学生的实验提供正确的蓝本。再者,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仿真实验室不能进行的实验,使学生拓宽眼界,了解物理实验中的独特现象,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仿真自然现象,比如行星的运动轨迹、分子的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使学生们清晰地感受物体的运动轨迹,比如在自由落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慢物体运动的速度,使学生们清晰地感受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姿态以及产生的摩擦力等,从而弥补现实实验中的不足。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摄像机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法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电阻定律”实验的演示时,由于仪器较多,教师在示范时,学生难以全面顾及到多种设备上度数的变化,以及难以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线路的改变。这时利用摄像机和多媒体进行结合,将教师的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现,可以使学生清晰直观地观察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的度数变化,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线路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可见性。

5、注重考试考核方法,提高考核有效性。在传统物理考试中,大多是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较少,考核的内容也不全面。有关于实验的考核,也多是针对某几项实验的考察,学校多是在考核之前,通过对学生密集的训练来达到应付考核的目的,并且在密集的训练中也多是以学生观察教师示范的形式进行的,难以达到实验的教学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需要改革物理实验考试的形式以及要求,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的成果,达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核查。在统计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时,要将实验能力作为其中的一大板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欲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物理的小实验,使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并在学生完成试验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实验的自信心;并且教师要灵活运用开放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实验仪器、基础知识以及实验步骤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注重借助现代科技给物理实验带来的便利,从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和实验的效率,从而提高物理实验在现代教学中的适应性,增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多红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合理应用

摘要:“导学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科教师的广泛关注,特别针对高中物理学科,其学科主要以理论和实验教学为主,传统机械化教学,使学生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实验,而“导学案”的运用,可有效实现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工作,将学生“科学素养”纳入课堂教学范畴,即在传统“教书育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因某些课程的限制,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工作难以达到标准要求,随着“导学案”的应用,不仅可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还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式

高考是衡量学生总体成绩的标准,更是名牌大学招生的侧重点。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偏离教学本质,仅以高考内容作为教学核心,利用反复教学、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对考试重点部分进行强化记忆;针对高考涉及范围较小或并不涉及的知识,教师采用一笔带过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传统意义上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育初衷的延续,也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目前成为高中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是在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致使教学课堂出现混乱与失控的状态。从整体上来讲,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选用,虽然能够对学生积极性进行全面调动,但是因学生过于对教学设备的集中,使得学生往往会忽视教学所表述的重点。对此,针对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合理运用,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指路人、领导人之责。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合理应用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培养,还可在潜移默化的角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将趣味性生活实例或教学实验引入教学课堂,通过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好知识点讨论工作。例如:在《库伦定律》教学中,公式F=kq1q2r2(k为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学生难以对公式含义进行系统化分析,对此,教师可通过实验阐述的原理,结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理论,以库伦定律使用范围为前提,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电荷间作用力随着电荷量增大而增大、随距离增大而减少。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相较于机械化板书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彰显学生教学主导地位

教学改革的深入化解读,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设定中,对学生教学主导地位给予尊重。尤其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对学生思路和探索途径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紧握教学节奏,结合师生指点讨论结果,由教师为核心对其进行总结,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下,避免学生产生惰性不良心理。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选用实验教学的方式,选用0.2kg钢球,已知其在水平方向以6.2m/s向左运动,在与坚硬物接触后,路线发生反转,以6.2m/s向右运用,判断钢球在碰撞前后动量变化。由于学生初次对动量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往往会在课堂讨论环节出现概念混淆。基于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动量计算过程进行描述并书写,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对最佳算法进行巩固,意在加深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三)营造学生思维空间

基于“导学案”为核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难点、重点问题的讲解,为学生营造充足的思维空间。以动量相关内容为例,设置动量问题:质量相同的钢球,沿着直线做水平运动,已知A钢球动量为8kg•m/s、B钢球动量为2kg•m/s在A球和B球相遇并发生碰撞后,动量变化情况?A、B钢球在运动期间遵循的定律?碰撞后,动量值为正值的原因?利用该种阶梯性教学问题的设定,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心理与思想上的满足,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融合,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价值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其教学和知识点难度会随着物理学科的深入不断增加,使学生产生课业压力,从而出现心理自卑感。然而,随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用,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对知识点难易内容的分解,避免高难度内容对学生产生思维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结束语

总结上文,高中物理课程具有难度大、抽象和不易理解的特点,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课堂存在的不足,同时在降低学生课业压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贯彻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吴芝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46-146.

[2]田红芳.“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5(9):60-60.

[3]姜万和.关于"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34(4):36-36.

作者:王小川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中

第三篇: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对策分析

摘要:科学研究要以实验为基础,我们的高中物理学习也不例外。实验已经成为物理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实验中由其以电学实验最为重要。电学实验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如何让学生们更为有效的理解所学的电学知识,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有效的;对策

引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只是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意义。对于实验我们一般都是省略直接讲解得出结论,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直接得到结果,这虽然有利于教学时间的缩短,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却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况且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一味的学习只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我们的思维,只有让学生投入到其中,让学生们自己发觉探索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最终结果。

1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现如今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老师和学生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现象,采取实验能省就省的态度,大多时间用于做题记忆。很多人认为实验结果比实验本身重要得多,这来源于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这类老师讲的都是要考的考点,他们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和死记硬背来实现对实验的了解。这种方式是舍本逐末的,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理解只有让他们投身入其中,只有参与了才会注意那些细节,我们一味的记忆式做题得到的不容易记住,而亲身参与的会让我们记住很长时间而不会忘记。比如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近几年高考电学设计性实验命题对其应用多次直接或渗透考查.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设计控制电路仍是历届考生应考的难点。滑动变阻器有两种接法分别是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两种电路均可调节负载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但在不同条件下,调节效果大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光是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会立即明白了解的。如果换成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究,那么这类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2教学对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从老师,学生,课堂等几方面入手解决。

2.1改变老师自身思想

老师的思想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按照老师的重视程度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果我们作为老师本身不注重实验过程的操作那么学生也会认为那不重要,不能亲身体验,导致有些小问题演变成永远会忘记的大问题了。通常情况下老师会把实验通过讲的方式带过,把实践变成理论,不仅学生失去了兴趣,同样影响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这门实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实验为载体,在每一次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搜集证据,并能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2.2改变学生思想

改变学生的思想即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老师正视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电学实验上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指正本来复杂的一个问题就会变得清晰明了。例如在电学实验题中有关于电路的连接和电原件的选择,我们都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加深我们的理解。我在伏安法测电阻这一试验中先向同学们阐述了伏安法的原理,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以及我的指正下,学生们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通过比较我发现学生们自己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让他们牢记于心。

2.3改变课堂

以前我们的课堂比较单一,教学条件也比较艰苦。可能有些实验因为缺乏器材而不了了之。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变得丰富起来。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资源,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我们才能更为清楚的传递实验的原理,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刚接触电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电原件带进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在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滑动变阻器来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效用。只有让学生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去发现,这样才能更完美的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3电学实验的难点

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电学实验比较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对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认识模糊,导致读数的有效数字错误;第二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原理把握不准,导致控制电路选用不当;第三对实验测量电路、电学仪器的选用原则把握不准,导致电路、仪器选用错误;第四对电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电阻的测量”方法无明确的归类,导致思路混乱;第五对于创新型实验设计平时缺乏对实验思想方法(如模拟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替代法等)进行归纳,在全新的实验情景下,找不到实验设计的原理,无法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受思维定势影响,缺乏对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进行新情境下的迁移利用,缺乏创新意识。

4难点的应对方法

既然我们找出了电学实验中的问题也得到了应对的方法,并且分析了难点,那么一切的问题就都变得简单多了,我们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训练就可以在高考中万无一失了。

4.1电流电压表的读数

对于读数问题其实就是考的我们的细心程度,读数其实不难,这类问题上出错的同学都是粗心造成的,我们读数前先要看清量程,搞清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就可以了。

4.2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同学们经常不能正确的处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连接或是不能正确分析有关滑动变阻器的电路问题等。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这样我们就能正确的连接滑动变阻器。其次由于滑动变阻器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既限流式和分压式,同样的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我们才能正确的应用。

4.3电学仪器的选择

简单的说就是先预估测量的电压电流值,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选用小的量程。如果不能预估,可以先用大量程试接,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是不是要改用小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需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4.4电阻的测量

对于电阻的测量有诸多的方法,最常用的有(1)欧姆表测量(2)替代法(3)伏安法(4)比例法(5)半偏法。我们要掌握这类问题就要对这5种方法进行专项训练,掌握其中原理,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

4.5创新型实验

近年来这类题目难倒了一大批人,学生们习惯了传统的题目,让自己创新时,就会手无足措。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本实验原理基础上,应用基本测量仪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命题的考查内容,涉及到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和加工,实验方案的确定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只要平时积累的多,这种比较活的题目就属于送分题了。

5结语

电学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去重视它,改变对他的看法,在实验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实验,大胆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求知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电学试验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通过对电学重难点的总结,让学生自主分析弱点专项训练,最终使得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文榜.数字化实验系统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曾广平.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新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4,(11)

[3]周爱军.浅谈如何创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4,(8):76.

作者:陈义强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

第四篇:构建高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已历经十余年发展,实验依然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为适应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一大批物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对如何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针对高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命题,尝试在分析阻碍高效课堂构建原因的基础之上,对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提出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课堂;自主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造成了消极影响。教师应当正视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形成原因做出科学分析,以寻求解决之道。

一、阻碍高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构建的原因

1.教师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一直笼罩于应试教育“雾霾”之下,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出于不影响学生物理上课时间这一目的考虑,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实验教学予以重视。因为担心耽误教学进度,大部分物理课堂都只是对实验探究过程一带而过,教师以口头语言对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学生只有几分钟时间对实验进行消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2.学生敷衍实验

纵观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现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非出于对实验探究本身的兴趣而参与学习,在这些学生看来,实验课其实就是一堂放松课。在实验课之前,学生往往表现得很兴奋,但是真正展开探究时,学生经常不会动手、不敢动手。对他们只忠于实验课堂的轻松氛围,对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抱有期待,未能将实验与物理学习挂钩,实验过程的探究匆匆了事,无法达到提高实验能力的目标。

二、构建高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具体途径

1.体验三维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需要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还应当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当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执着精神。正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认真对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备方法,进而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当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工具等内容有准确理解。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为帮助学生提高预习质量,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根据纸带上的点,能否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它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做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2)为什么教材上的实验不将小车运动时打出的点作为起点,而将中间某一个点作为起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两个连续的计数点如何选择,是选择两个相邻的点还是逐点选取?正式实验之前,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查看学生是否认真预习,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督促学生课下认真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需要翻阅教材、查阅资料,积极开动脑筋,加深了对实验原理、步骤的认识,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课上动手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重视实验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学生小组,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始终处于课堂信息被动接受地位的局面得以转变,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元认知能力差异,将元认知能力较强、一般、较差的学生均衡组合,通过组内帮扶制度,控制学生实验水平整体差异,从而保障实验教学的高效推进。根据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高低,每位成员在团队当中都承担着不尽相同的学习任务。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过程当中,元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当对实验器材进行归置,根据实验要求,整理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钩码、刻度尺、电源等实验器材,并依据教材要求,完成对实验表格的设计、填写实验数据等内容;实验过程可交由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完成,小组应当注意,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后,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应当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全组成员应当在能力较好学生的带领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填写实验报告,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学生按照元认知能力高低不同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旨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即便是平时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在同组成员处获得指导与建议,从而在实验参与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而那些平时表现较好、物理成绩一直不错的学生,在对同组成员提供指导与建议的过程当中也加深了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优化认知结构的同时,学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双方都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长进,可谓一举两得。

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撰写总结报告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当中,由于实验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等问题,总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实验器材准备不齐全、实验步骤紊乱、实验数据处理有误等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辩证反思,撰写总结报告,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学生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实验探究过程当中经常出现如下问题:得出实验数据之后,不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与其余组相差较大,验证不了实验结论;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没有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思考原因是什么: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怎么求?实验数据的记录过程是否出现问题?打点计时器有没有接通电源?以往的物理实验课堂,学生往往是做完实验就万事大吉,对实验过程的探究缺乏理性分析,这无益于科学严谨作风的形成。适时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下次实验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愈来愈关注对实验题的考察,对学生物理实验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发现,很多实验,平时在课上为学生演示过,甚至学生自己也参与探究过,但答题时他们依然在一些小地方出问题,平白无故丢分。究其本因,就是因为实验探究质量没有提上来,缺少对问题的合理分析,导致不该错的地方屡次出错。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总结报告,教师要将报告收上来,当作一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报告填写敷衍、字迹潦草、数据有误的小组,教师应当予以指正,提高学生对实验总结的认识。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过程当中,实验教学模式也逐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教学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总结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关于如何推进高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仍然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完善。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始终保持探索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理论,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晓鸣.刍议中学物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J].数理化课堂,2011.

[2]孔九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田洋.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孙开文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分层递进式教学的探究

物理是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学科,但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很多老师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促使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渐进式提升.

一、教学目标分层,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要深入了解并作出客观分析,结合各种考察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类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一般,物理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也处于一般的位置;b类为物理基础较为夯实,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处于良好状态,且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变通能力.为了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我们并不是将学生绝对的分成a、b两类,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增长情况,结合学生在某个阶段的表现情况和态度的变化,我们的分层也是动态化、人性化、公平化的,以此促使每个学生不会因为分层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不会因为分层不理想而自暴自弃,而是借助动态化的分层,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这种隐性分层行为的更好开展.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a类学生制定的目标起点要低,问题的跨度要小,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对学生多进行鼓励;针对b类学生要采取多变性,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如在进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时,课本中仅仅给了关于电阻率的公式,但是没有给出对于数据的测量方法,也没有给定实验器材,而是需要学生进行选择.这时教师根据前面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情况,选出10个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b类,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作为实验助手来帮助a类学生完成此实验.教师让a类学生通读课本,把实验报告中的基础性作业完成,并能掌握关于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知道这个实验要求测量的物理量,掌握安培表的内、外接法以及分压电路的连接方法,最后把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报告.而教师对b类学生则要求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掌握各物理量正确的测量方法,实验器材的正确选择以及设计实验电路,并能够对安培表的内、外接法所引起的误差进行准确地分析,能对分压电路熟练地连接,最后能自己设计个性的实验报告.通过在实验前对学生分层,再结合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层,这样能够让学生放下学习的包袱,轻松学习.动态地把学生分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递进,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实验过程分层,注重主体效应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两类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可以让b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增加实验的递进效果.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做适当地补充,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再进行强调.对a类学生,教师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操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适当的讲解,对b类学生进行简单的指点.由于学生操作能力的不同,b类学生能提前完成实验,这时教师就对这类学生提出和此实验有关的扩展性实验,让b类学生进行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进行《静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时,教师安排b类学生预习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回答,为了更进一步地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重点强调了此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的静电场描绘出的等势面实验.对于a类学生,教师注意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如果出现不规范,及时地指正.对于b类学生,教师注意学生重点步骤是否做得准确、到位,并对其进行指点.当教师发现b类学生的实验完成后,就给这部分学生布置了拓展实验:在原实验装置的绝缘板中间钻孔,将导电纸、复写纸和白纸依次从上至下放置,打孔位置安装接线柱,并保持接线柱与导电纸接触良好.在导电纸上安放一个铜环,其圆心与接线柱位置重合,用导线把铜环和另一个接线柱连接起来,接通电源,该装置就可以进行描绘点电荷电场的等势线的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分层,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操作,同时对b类学生,可以拓展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三、实验练习分层,增强运用能力

实验操作完成后,就面临着对实验的进一步巩固,通常是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巩固.在布置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差异要有不同的练习题目.对于a类学生就以基础型题目为主;对于b类学生则要有所提高,既有基础型又有提高型题目.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一定要事先对题目仔细推敲,使得即便是基础题也有代表性和层次性,以逐层递进的方式推进实验的巩固练习.如在进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时,当学生的操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a类学生具体完成实验报告的内容,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金属的电阻率.教师同时为a类学生准备了关于完成此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的题目.教师为b类学生除了布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题目之外,还布置了2道题,一道是关于器材选取的,一道则是把此实验拓展:如何测定水的电阻率.通过把练习题目进行分层递进处理,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对b类学生,更是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增强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给予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既然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也就要存在分层.对a类学生的评价,则主要看实验原理的掌握是否完整,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b类学生就要注重对实验原理掌握达到的深度,对思维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就做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衡量,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对达到目标,尤其是取得了递进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分层评价是为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进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一实验时,教师要求b类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交上来,教师经过审核,挑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并让该生为a类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可以激发整个b类学生的竞争观念.教师还要对其他b类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对a类学生,要考察实验方法的落实方面,能够准确完成实验,并鼓励此层次能力强些的学生逐渐学会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分层进行评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在各自的层次上更加努力,实现递进,不断实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价值.总之,分层递进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技能,对实验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张淑蓉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

第六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良策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更是培养高中生科学实验能力和素养的肥沃“土壤”,教师身为培养我国人才的辛勤“园丁”,理应肩负起培养重任,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良策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让高中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良策

在高中阶段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学生达到应对考试的效果,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通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既深化了物理理论知识,又强化了其实验应用技能,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下笔者将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浅谈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教材上的研究目的或者他人的研究结论,设计出实验操作步骤,再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仪器和人为的控制来创造和纯化某些物理过程,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和研究来达到探求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首先,它可以有效检测高中生对物理理论知识和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其次,它还是落实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合作能力。最后,有利于促使高中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道德素养,从而造就富有创新和思考的人才。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良策

1.利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实验精神。质疑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发散的重要基础,纵观历史上的各种伟大科学发现,我们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科学经典理论来源于曾经的质疑,比如,曾经就有人质疑过既然鸟类能够展翅飞翔于蓝天,那么人类是否也可以运用某种方法实现这一目的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质疑,莱特兄弟才会主动的去开展各种试飞实验,最终成功发明了人类第一架飞机,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飞翔梦。所以,在高中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的精神和能力。在知晓物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质疑。例如,在为学生直观演示“机械守恒定律实验”时,有的学生就曾指出,“老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从第一点开始计时呢?从后面的记录点进行命题不可以吗?”,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此问题巧妙的还给了学生:“那么你认为可以吗?又怎样验证呢?”,如此,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质疑课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最终得到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有效利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展示物理实验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并且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具有的超强信息整合能力,可以将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声音等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运用动态图像的教学方式呈现在高中生的面前,易于学生接受更方便教师教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如何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开展,具体来讲可以有两种办法,其一是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运用计算机检索到大量的关于“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在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其二,教师还可以自己在实验室将“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视频运用录像机提前录制好,然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此,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3.仔细研读物理教材,合理改进实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重要场地,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对实验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仔细研读高中物理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中包涵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不具有不被传统实验教学形式所拘泥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一定要及时改进,如此,方能有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概言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教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利用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质疑能力、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实验教学以及精心研读高中物理教材,合理改进实验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宗明.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赵俊晓.优化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石磊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第七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会贯通,不过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对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探讨,同时提出一系列适当举措。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把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有机整合起来,大力倡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且能够深化他们对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将实验教学贯彻于整个教学流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仅为课堂中的一个穿插,实验操作更是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实验教学足够重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教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时,教师需先在心理上重视实验教学,明确教学设计理念:实验是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问题研究,结合速度概念的科学认识,体验科学研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相关知识,告知他们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通过本实验的操作,使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当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明确之后,能够促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更加重视,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为物理知识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亲身接触、综合分析与实际操作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其中亲身接触是前提,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引领,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构建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问题作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起点,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开放性和启发式的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需要运用新知识和实验操作来积极提问,达到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教学中,这是一个学生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的运动特点和规律,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问题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且学习过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求物体瞬时速度的方法,这为本实验教学铺平道路。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如何探寻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直接测量瞬时速度很困难,可以借助什么仪器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设问:探究目的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过程?小车速度变化有几种可能?以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一个常见的教学环节,虽然没有实验室实验那么正式,不过仍然归属于实验范畴,是关键性教学内容。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借助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将日常生活现象或情境以演示实验形式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原理、公式和规律,并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和期待,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举个例子,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教学,即:设计实验并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将它高举到头顶再松手自由下落,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过程,即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由上到下地自由运动,使他们明白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接着,教师可引领学生尝试利用其他物体(像硬币、纸片、橡皮等)做自由落体实验,并探究: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在实验推动下,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好奇,兴趣被激发,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从转变实验教学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和关注物理演示实验等多个举措着手,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99-100.

[2]宁文文.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5.

[3]唐海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作者:丁志鹏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通过实践总结的自然科学,其中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通过物理实验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增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功能,强化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以探索性原则为指导促思维

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推动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同时也能运用恰当新颖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刺激,同时也决定了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探索性的设计原则,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构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探索性实验教学下的学生探究行为强调在观察和操作方面必须让学生的精神动作和物质动作共同参与进来,并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改变实验教学不受学生欢迎和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探究行为能够做到感知与行动的协调一致,进而在实验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训练,首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在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和操作的协调进步。例如,在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时,为了促进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索:实验要验证的观点间存在哪些因果关系?磁场如何产生?电荷如果离开导体运动会如何产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在接下来的探索性实验当中,学生就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和发散思维,并在实验操作中进行思维的完善和认知结构的构建。

二、以随堂实验为载体推进教学

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强调必须根据物理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探索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形式,最大化的发挥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实验这三种教学形式,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实验形式多为前两种,这两种实验教学形式各有优劣。演示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约束,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为学生形象,直观地呈现物理知识和现象,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学生就缺少了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深刻把握,而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分组实验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开展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但是实验的内容大多是对物理知识的验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难以发挥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时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巧妙结合,有效融合两种实验教学形式的优点变成随堂实验教学,这样就可以号召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索,不仅能够节约课时时间,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教师要全面落实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起来成为师生互动合作的随堂实验,并通过电火花描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探索和分析,并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是正比关系,而与质量成反比关系,同时将原本的验证性实验变成了具有探究价值的探索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以习题为载体进行探究实验

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必须强调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来广泛涉猎物理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推进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习题是开展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习题的类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探究,在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积累。教师在选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习题载体时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到学生在物理知识理解中存在盲点的物理题目,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师生进行互动合作和积极探索,促进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A球处塔顶自由落下,当1m时,B球自距离塔顶7m处开始自由下落,两球恰好同时落地,求塔高为多少?解法一:设塔高为H,B球下落高度为h,A球下落1m时速度为v=4.472m/s,则有H=7+1/2gt2=(v+gt)t+1解得:t=0.745s,H=9.775m。解法二:选自由落体运动为参考系,对于本问题,将B球看成静止,A球相距B球6m以v=4.472m/s的速度向B球运动,所以时间为6/4.472=0.745s,时间算出来后,再用地面做参考系,B球末速度为0.745×g=7.45m/s,则B下落的高度为7.45/2×0.745=2.775m,塔高H=2.775+7=9.775m。教师在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后可以继续推进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索性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探究性学习的信心,同时也降低学生理解实验规律和现象的难度。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内容的学科,而为了提高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强化对学生实验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并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策略,坚持探索性原则,将习题作为实验教学载体,并重视随堂实验形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探究水平的提高。

作者:崔昊 单位: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九篇: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摘要: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内容复杂、深奥,而物理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基于新课改要求,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为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理念都是通过科学家长期的实验发现与推导得出,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应付考试,更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当前,许多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中,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课本理论知识,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以及实验设计没有引起重视,或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对实验内容做出了一定的讲解,但是实验过程片面单一。如通过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进行实验步骤呈现,学生与教师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都停留在片面的观看上。其次,很多高中物理教师会将物理实验过程与各种试卷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在实验开展前,教师会安排学生实验试题,对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些实验试题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物理实验教学的本质难以得到显现。再次,受到实验器材、场所等因素制约,物理实验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表现出物理实验的特性,学生无法根据实验操作获得相应的物理学知识,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生方面

由于在之前的教育阶段缺乏相应的实验训练,或者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许多高中学生存在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实验方法与实验仪器使用步骤不明确,无法根据教学要求快速准确的完成实验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为核心,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进行实验教学设计。针对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较强的实验操作性,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开展前,先引导学生深入物理原理,了解物理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准确把握开展实验教学的时机。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游戏化教学,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构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学习观念,激发实验兴趣,为其终身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

在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带着疑问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中来。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具有启发性、发放性的实验设计,调动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实践解决物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实验设计时,教师可以从二力在同一直线上的合成入手,接着引入互成任一角度力的合成,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物体读数实验,通过角度调整、两个测力计同时提起物体等实验过程,对学生读数与计算过程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寻找物理规律。通过阶梯式问题情境设置,带领高中学生思考与质疑,一步步进行实验验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数据的归纳以及处理能力是物理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进行加速度与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得出当力相同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实验结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除了根据实验数据观察之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图像法,用更加直观的图像表现方式,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对物理问题进行拆解,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广开思路,将使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得到发挥,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用更加开阔的视角思考问题。

4、强调实验数据处理

由于实验基础与操作能力制约,物理实验得出数据经常会出现偏离预期的现象,一部分同学在得出错误的实验数据后不能自主寻找出错原因,而选择不负责任的漠视这一实验结果。针以以一现状,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寻找问题所在,还可以通过成立问题研究小组等行为,探讨实验数据原因。通过逐一排除测量方法,仪器操作等问题,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其次,在实验数据处理上,许多教师都会采用手工计算方法,而新程改明确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计算器使用方法,基于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可以借助计算器体积小、功能强大等优势,减小实验数据计算的误差值。

结语: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改要求,不断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强调学生逻辑、归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芮文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92-93.

[2]安霄: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与能动探讨[J].学周刊,2013,16:56-57.

[3]张爱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2016,22:218-219.

作者:张卫产 单位:溧阳南渡高级中学

第十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猜想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能力,学会修正猜想,借助实验验证猜想,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猜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对教材的钻研和对教法的研究,通过《自感现象》这节课的设计与公开交流展示,让我感触很深,成长了很多。

1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引领学生抓住现象,探究归因,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通过教与学互促互动,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能力,培养情感。

2设计流程

2.1版块的设计并非十分顺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自感这节课的设计应该是:(1)通电自感演示—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断电自感演示—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定义的得出。(2)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3)自感现象的应用和防止。(4)课堂巩固。我先按照这种设计试讲一遍,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课堂巩固环节不理想,学生不会分析。课下学生问题很多,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断电自感的电路为什么这样设计?(2)通电自感、断电自感为什么不在同一个电路演示?(3)自感电动势为什么会阻碍电流的变化?静下心反思这一节课,的确比较失败,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想必老师的思路也没有灌输进去,所以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如何指导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我大胆提出了猜想----验证的方法,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自觉主动地去实验验证,通过合作交流有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我又重新设计了这节课,教学版块有了较大变动,具体设计是:1千人震实验引入,激发兴趣。。—断电自感实验演示,观察现象(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再把线圈用小灯泡代替(图3所示),重复实验,观察现象(小灯泡立即熄灭)。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一定是线圈在“捣鬼”。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演示通电自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定义、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水到渠成顺利得出。

2.2自感现象的应用和防止

按照这种设计我又试讲一遍,结果大出所料,在分析“小灯泡为什么闪一下再熄灭”这个问题时课堂出现失控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同学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因为线圈两端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动势,加在与之并联的灯泡两端,所以灯泡中出现瞬间大电流;有的说因为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有感应电流,加上原来的电流,叠加的结果是电流更大,所以小灯泡会闪一下等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这些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又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争论无果,最后只能把老师的思路灌输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本次试讲以失败而匆匆收场。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第三次试讲之前,在教学版块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我又在细节上做了补充和调整。在分析为什么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时,加了三个问题:(1)分别画出通电状态下和断电时两支路的电流方向(2)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为什么闪一下再熄灭?(3)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由什么原因产生,和之前接触到的电磁感应现象有何不同?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问题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自动生成自感现象的定义。后来试讲的结果表明这种问题的设置是必须和有效的。另一个调整就是讲完断电自感,生成自感定义以后没有按部就班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因为这一步显得重复多余。为了把这一节课学透,我把这个环节做了如下改动,提出了两个问题:(1)断电自感电路中,开关接通的瞬间,有无自感现象?(2)如果有,如何才能观察出来,请设计通电自感电路。最后再演示通电自感。实践表明,这一改动非常成功,同学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出的电路各式各样且都很有道理,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像,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三次改动,基本成型,基本体现了预先制定的设计理念,课堂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当然还有许多细节东西需要改进才会日臻完善。

3加强交流,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团体意识。

实验教学,提倡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各个教学环节,把学生的眼、耳、嘴、手、脑充分调动起来,给学生创设看、想、说、做、听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进入一种思维兴奋状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其他同学共享。此时,老师应该隐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后面,在他们需要具体帮助时进行技术或理论上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去理解事物,由于每个同学的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借鉴、拓展视野,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说服他人,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力安发.初探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物理教师,2011(06).

作者:赵云霄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