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石油勘探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海洋交通安全管理的要点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由于驾驶员违反海上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操作的疏忽导致事故,如操作失误导致紧促局面、避碰操作不当、疏忽瞭望等;二是行为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如无证驾驶、船舶反航道行驶等。
2、船舶等设备因素
船舶的性能是前提,如船体结构,船舶主机、副机、船舶助航设备、通信设备、应急设备等方面的缺陷。2005年8月24日下午,“兴广2”轮航行至上海港一油库码头下游时舵机突然失灵,碰撞了停靠在该码头的“建设12”轮及“申燃油11”轮。经查,该轮舵机电动机滤芯严重变形,造成油路阻碍,不能正常工作,使液压油流量减少,造成回舵困难,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环境因素
一是气象因素,主要包括能见度不良、强风等。以渤海为例,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997-1999年,渤海共出现大风398次,每年出现次数在130-140之间,大约占全年的1/3。海雾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它就像一层灰色的面纱笼罩在海面或沿岸低空,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可谓“无声的杀手”。2011年2月27零时许,在舟山海域“浙玉机618”轮与“恒利88”轮发生碰撞,造成“浙玉机618”轮沉没,主要原因是当时海域大雾笼罩,能见度低。二是航道因素,如航道变迁、航标灭失、水深变化、不明物体刮蹭等造成的船舶搁浅事故等。
1引言
由于石油钻井下的条件较为复杂,常规的传感器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体现出其较大的优越性,其基本原理是将通过分析反射光波中的波幅、相位、波长等信息经过得到油井内部的压力温度等信息。其优点是:
(1)信号损耗较低,可实现长距离传播;
(2)使用时间长;
(3)其所需空间较小;
(4)耐高温,其可用于180℃以上的条件下工作;
(5)可以实现分布式分布检测模式,得到不同层面的信息;
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1.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2结语
现今,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于原油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使得我国的石油勘探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因此,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已经演变为多个学科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我国需要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继续极大投入,更好的保护我国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开发工作,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原理及方法
分别为岩石骨架、纯地层、孔隙流体密度;Φ———为孔隙度。由以式1),2)可知,射线在重元素的散射明显。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增加,散射射线照射量率也增加,重元素对射线的吸收也更明显。所以,散射射线照射量率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是单调函数,散射射线最强的元素位置,其等效原子序数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有直接的关系。对石油测井常见地层,密度可直接用测井密度代替。岩石骨架密度可根据已判明的岩性表中查出。
2模拟散射
侧井测定石油层模拟井(φ100×94cm)的几何结构,测量井从上至下各层依次填充满泥土、煤渣、自来水、石头,厚度依次为18cm、19cm、35cm、22cm(以井底面中心为坐标原点)。放射源(241Am)置于带有准直孔的铅盒中,并保持源与NaI(T)l探测器相对位置不变,探测器外侧放有较厚的铅块,防止放射源一次射线被探测器记录。源与探测器整体,随牵引电缆沿着井的中心轴从上往下依次测量各个位置的散射γ射线强度。此外,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还将铀矿石埋入盛水瓶间,模拟为石油层,通过散射测井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通过分析已知的四种物质的等效原子序数及散射射线的计数率知,煤渣层的等效原子序数最小,散射最弱,计数率最低,孔隙度最大。已证明,当介质密度ρ≈1g/cm3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即水的散射最明显,计数率最大,孔隙度最小。因此,可以确定在总长为94cm的井内,0~24cm段为石子层,24~55cm段为水层,55~74cm段为煤渣层,74~94段为泥土层。与模拟测井开始前记录的样品层分布和厚度基本吻合,即可以正确的判断四种物质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将铀矿石放入盛水瓶间后,将此部分模拟为石油层(自然界中石油的溶解度很大,石油中溶解有放射性物质铀、氡等),如图3变化,即可确定该石油层的分布,并由此可计算得油层的厚度及孔隙度等。因此,散射测井法确实可较好的应用于石油层的勘探。
3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散射射线与核测井的关系,分析了核测井方法的影响因素(油层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并通过模拟散射测井进一步验证了核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以后核测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邓海军 宋旺旺 甘霖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一、石油地质类型
1.储集层
储集层在地壳中分布广泛且集中,成为储集层包括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大量的孔隙,能够有效地容纳流体;二是必须能够使流体在储集层中流动,同时具备过滤流体和渗透流体的能力。储集层主要包括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
(1)碎屑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由砂岩和砾岩构成。目前地质界发现的最重要的储集层是碎屑岩储集层,目前发现的新生代陆相盆地、中生代陆相盆地大多属于碎屑岩油气储集层。
(2)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等。碳酸盐储集层主要分为孔隙、溶洞和裂缝。孔隙近乎等轴状,主要是指颗粒间形状细小的空隙;溶洞是孔隙经过溶解后扩大后的结果。孔隙和溶洞又可统称为孔洞。孔洞一方面可以起到油气储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作为流体的通道存在。裂缝就是伸长的储集孔隙,能够储集一定数量的油气,起到流体通道的作用。
2.盖层
盖层指的是防止油气上溢并封隔储集层的岩层,能够及时阻碍油气溢散。储集层周围的盖层的好坏也可以影响储集层的保持时间和聚集效率,盖层的分布范围和发育层位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位置和区域。所以,对盖层的勘察也是石油勘探的重要依据。盖层岩石主要包括盐岩、泥页岩、致密灰岩以及膏岩等,其主要特征就是孔隙度极低,对于流体的渗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