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利用社会实践提升高校美育工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针对大部分大学生对审美对象的体验不够深入、美育的社会功能性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社会实践在大学美育中的重要性、现状以及社会实践提升高校美育工作的措施,以期为高校美育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美育;社会实践
党的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民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加强艺术审美教育”。当前,高校强化了大学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在美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高校美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没有充分发挥美育的社会功能性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并要求学校美育建设要“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因此,探索社会实践提升美育工作的途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美教育,是美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实践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参与到社会发展当中,以达到识国情、长才干、受教育、做贡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勉励青年学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深入论述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美育知识的来源。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人的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美育知识是前人根据生活阅历和自身感悟总结得出,并通过实践不断演化后传承下来的。作为美的欣赏者,我们都有自己对美的独到见解,这些独到见解,是在接受不同程度的审美教育,以及经历种种的生活实践与认知后而得到的。成功的美育可以较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建立健全良好的审美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逻辑、表达方式,提升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并将这种良好的状态渗透在社会各种关系中,提升学生的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社会实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在大学教育中不仅包含美育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包括创造带有审美氛围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审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加入美育思想,用社会真实氛围和事件引起学生共鸣,可以的现象,教学方式单调枯燥,教学内容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观念完全脱节,缺乏感直观、形象地被大学生们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完成美育素质内在化,也能让他们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高校美育的社会实践现状与问题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利用实践提升美育教育效果的工作也初步开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对美育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大多数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实践对于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美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将两者结合的工作不多。这是因为部分高校对于美育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度不高,将美育固化为校园内的教育,导致高校美育与社会现状脱节,影响了美育的社会功能发挥;(2)美育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的滞后。一些高校将美育实践简单理解为校内展出、汇演等形式,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匮乏。同时在具体实践环节还常出现缺少教育计划、人员配备、课程建设及评估体系等相关教育规范而显现的滞后。这些问题导致美育实践工作缺少实质性的保障,阻碍了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3)美育的社会实践制度和体系不完善。在实际的美育实践工作中常出现教育方式单一、没有具体的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缺少固定性的实践基地、美育工作者短缺、实践活动零散以及缺乏组织保障系统和经费支撑等问题。虽然少部分高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美育实践活动,但因为缺乏制度和体系方面的顶层设计,严重掣肘了高校美育的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就是完成审美教育素质内在化的过程。高校在开展美育的社会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一思想认识。高校应正确认识到:将美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和具体举措,调动社会、高校、师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美育的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大学生通过深入社区、企业、农村等基层的亲身实践,认识风土人情,欣赏自然风光,紧跟时代步伐、感受改革成就,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美育实践把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美育教育的社会功能,真正达到了社会、学校、学生的有效结合。第二,构建规范化流程。美育社会实践教育需要明确的主题目标、组织形式、活动场地和开展流程,形成了规范化的实践活动流程。美育的主题应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美育实践包括第二课堂、艺术进校、公益活动、社会调研、暑期三下乡、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校外应建立多样化的固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古迹、风景旅游、先烈故居等丰富美育资源。美育实践开展的流程应包括计划,申请、组织、开展、考核、保障、应急等各项程序,同时明确各流程的具体内容。第三,配备专业化人才。美育社会实践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配备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组成指导团队。学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校内外专家都可通过聘请进入指导队伍,负责各项美育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指导团队应制定规范制度加以管理,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适应时代要求,使美育实践常做常新。学校要加大美育实践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支持美育工作者的进修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美育实践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第四,建立保障制度。高校要把美育社会实践纳入年度的统筹计划和教学计划中,建立促进美育社会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的组织保障系统和专项经费,为美育实践的持续开展提供支撑。学校要建立校领导人牵头,院系领导负责的领导队伍,明确各项活动的负责人和后勤人员,积极安排活动开展所需的人员、车辆、场地、宣传等。学校应积极同校外实践基地和活动对接单位协调,安排活动开展的时间、会场、接待人员等。第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美育社会实践可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奖励制等方式,记录和评价大学生综合表现,以督促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美育社会实践。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皆录入的方式,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动态评价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调动大学生参加积极性,充分展现美育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效果。将书面报告、行为测评、汇报展示、过程考核、课程考查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与学生实际表现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美育社会实践的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社会实践是美育知识的滋养来源和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美育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坚定文化自信,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面对美育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的重视度不高、实践环节落后、制度和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从思想认识统一化、内容体系规范化、指导人员专业化、运行保障机制化、考核评价科学化等方面构建高校美育社会实践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胡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价值意蕴与发展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8(1).
[2]胡智锋,邓文卿.站在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角度重新审视高校美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7):11-13.
[3]姚建军,师蔷薇.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47-149.
[4]邱地,谢朝晖.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5(6):87-90.
[5]付兰.美育的当代社会实践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121-125
[6]应金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49-50.
作者:旭婷 杨永久 李明 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