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实践育人工作一方面承载着高校内涵发展的载体创新,另一方面又满足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将社会实践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对高校来说不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种有效的路径设计。通过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设计培育机制等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上具有积极作用,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关键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引领社会精神与塑造行为规范的科学的价值理念与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认识”,只有通过个体的实践检验才能为个体接受,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国家精神与个人内心价值理念的统一。引导大学生认知和理解这一内涵要义,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育人载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直接的体验机制和理解基础。首先,社会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直接为大学生所感知,实现了教育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其次,社会实践通过调研、观察、志愿服务等形式使大学生直接领略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意义的理解,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的阐释,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答疑机制,大幅提升了大学生的理论认知的深度。
2.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式。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传导机制要求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只有对理论进行反复验证才能够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取向,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外显的行为准则呈现到社会运行和实际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助于大学生以体验的形式通过理解、体悟、沉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
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形式。社会实践通过项目载体直接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当大学生认同和内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主动将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就得到了实现。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宣传和弘扬者,不但进一步深化了其对所学理论的认知,也对影响和带动其他社会群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二、基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再设计
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中,在原有主体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对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具体流程进行新的组合设计,尤其是行为关系模式。就培育绩效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再是一种“线性”行为,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行为。因此在培育的路径设计上,就需要一种循环模式,代替单向导入式的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置好如培育主客体、培育介体、培育环体等要素的关系与流程,使之相互作用,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认同到接受乃至践行的培育目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流程的再设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单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产生多元的内在体验→形成无具体标准价值观念”的传统的放任式和功能随机式的过程,转化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设计具有价值观渗透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参与过程与教师指导过程同步,指导老师介入进行理论渗透和社会现象解释,产生方向性的内在体验→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个体行为准则→进行表彰激励正强化主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并进行实践效果反馈→依据反馈重新设计更具培育功能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循环教育”,强化功能的良性循环培育模式。
1.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设计具有价值渗透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实践项目设计是实践育人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项目不但要具备可行性,更应该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明确项目背后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设计、实践内容量定、实践进度阶段性总结等环节将核心价值观揉进实践过程中。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为例,自2012年起学校就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设计和持续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服务与政策宣讲实践”项目,首先其主题十分明确,在宣传设计上专门制作了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展架、横幅,学生耳闻目染,带着践行与成长的目的开展实践活动。其次,在内容设计上,综合家电维修、甲醛检测、安全用电、政策宣讲等多个服务模块,实践过程直接体现学生的专业价值,充分倡导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受到社会及媒体广泛好评,学生内心受到激励,强化了践行行为。
2.学生参与过程与教师指导过程同步进行,指导老师介入进行理论渗透和社会现象解释,使学生产生方向性的内在体验,进而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实践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发挥中,活动指导老师是整个培育机制运转的核心。为了避免社会实践项目的娱乐化、零散化和主题弱化,实践过程必须有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技术指导,应该进行实践目的、理论政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无缝结合。以2015年国家重点社会实践项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民生工程建设调研实践”项目为例,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一直把握实践方向,带领学生团队对中山市民生工程建设成效突出镇区围绕扶贫解困、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并积极宣传民生工程的惠民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倾听民声,了解民众需求,理解如何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项矛盾,在进一步做好民生工程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十分突出。
3.进行表彰激励,正强化主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并进行实践效果反馈,依据反馈设计新的更具培育功能的社会实践项目。激励理论认为,个体做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会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社会实践项目结束后,指导教师需要组织团队成员进行项目总结,就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目标对比,查找不足与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总结教育。这个过程是梳理内在体验、深入理解实践行为与核心价值观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关键环节。其次,学校层面举行专门表彰大会,对组织有力的学院、学生受益大的项目、指导跟进积极的老师、实践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高规格的表彰,强化行为认同。最后,在学校、院系层面举办社会实践分享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进一步扩大实践影响,反馈实践中存在问题,使该项目成为具有可持续性进行修正,逐渐形成良性教育循环。
三、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保障措施
1.创新项目设计,丰富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为了强化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需要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学校可以设计体验学习类的社会实践项目。这一类型的社会实践将实践性与教育性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学校可以设计服务型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践行中学习,用实践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学校可以设计调研型的社会实践项目,将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2.搭建组织体系,保障社会实践的常态运行。社会实践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直接依赖指导老师的全程参与和理论渗透,而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又离不开学生工作处、团委的全过程跟进,在激励和强化方面还需要取得教务部门的支持。所以,建立目标明确、多方参与、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就成为社会实践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保障。学校要组建包括思政教学部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在内的统一领导、权责分明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政治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骨干组成的社会实践指导团队,并亲自带队参与社会实践;争取在校级层面设立社会实践育人专项课题,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性、连续性、统一性。
3.整合实践资源,提升社会实践功能与实效。价值观教育与受教群体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和体验环境密切相关,而社会实践具备通过实践行为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功能。好的实践地点和实践内容可以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大众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需要高校整合校企、校政资源,与战争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社区、企事业单位、主题教育基地等具备教育功能的资源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联合设计实践内容,确保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常态化,从而实现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焦敏,黄德林.基于社会实践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作者:胡顺义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