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河北省某医学院校目的抽取12名本科护生进行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不再产生新主题,资料达到饱和为准[3]。纳入标准:全日制在读四年制本科护生;曾参与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知情同意,自愿参与。12名本科护生包括男生4人、女生8人,年龄20~23(20.75±0.87)岁,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家人意愿5人、专业调剂5人、自愿选择2人,就读年级:一年级2人、二年级2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4人,是否曾经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参加短期活动(≤7天)7人、参加长期活动(>7天,且≤30天)5人。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的收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询问研究对象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并同步记录访谈中的所有资料。本研究共访谈12位护生,用英文字母代替真实姓名。根据文献回顾设定访谈提纲,咨询专家并经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的主要问题:①到目前为止,您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持续的时间?②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您有哪些收获(对你的护理职业认同感、职业目标、职业自我调控、职业参照、职业价值方面的影响)?③您对所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哪些期望?1.2.2资料的分析:访谈结束后,及时反复聆听录音内容,完成文字转录,结合现场记录整理成书面文字资料,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4]。

2结果

2.1主题1:职业认同感受访者认为,护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学习及积累;另一方面也能让护生明确护理职业的意义,并通过与其他医务人员的良性互动,促进护生对职业专业性的正向评价,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认识和情感上接受护理职业。受访者A、I诉说“我在家乡县级医院参与过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之前以为护士就是打针输液的,但慢慢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也是护士应承担的职责,对患者来说也很重要。但这必须通过较长时间实践活动的参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受访者C诉说“我当初是被调剂的,平时总回避专业问题,怕别人笑话一个男生学这个专业。假期去医院短期见习时发现,男护士在临床展现能力的机会很多,也逐渐能接受了”。

2.2主题2:职业挫折应对受访者认为,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正确面对从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应对。否则,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医/护患、医护等)障碍,以及快频率的工作节奏、频繁倒班的工作模式等可导致护生产生负性情绪,不利于他们专业思想的稳固。受访者F诉说“寒暑假都会去家人工作的医院待一周,遇到过患者跟护士发生冲突的情况,也经常见到患者跟护士关系融洽的场景,觉得护士的态度是一方面,沟通技巧也很重要。在学校虽然学习了护理导论、护理人文、护患沟通等课程,但老师如果能带我们去社区、医院参与社会实践,观察或实地练习护患沟通技巧,对将来工作后处理护患纠纷肯定有很大帮助”。

2.3主题3:职业目标受访者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护理职业的内涵,了解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从而能促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信念,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受访者E诉说“实习时,看到护士平时上班的状态,觉得以后在临床工作也挺充实的,目前我就是想未来先当个好护士”;受访者B、K诉说“在医院做义工时发现,现阶段本科护生在临床的发展空间比较小,大部分都是一线普通护士,考研的话将来不管是在临床做科研护士,还是去学校当老师,出路都会大一些,所以一直在准备”。

2.4主题4:职业自我调控受访者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护生更明确承担职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从而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学习规划,寻求积极的职业发展途径。受访者D诉说“参与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在社区向居民宣传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知识时,很多人还会问我胃不好、腿疼怎么办,回答不上来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学理论知识,争取将来不在临床工作时丢人”;受访者H诉说“在社区卫生所实习过两周,第一次给真人扎针时,四针才进去,那时候就特别理解家属和患者。所以我觉得当个好护士,操作技能一定要扎实。学校也应该在大三基护操作课程结课后,多提供机会让我们去医院参与实践,毕竟实验室模型练习和临床真人操作还是有差距的”。

2.5主题5:职业参照受访者认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护生在未来选择就业方向时,参照对比周围对自身影响较大人群的行为和意向;还有利于他们收集多种职业及专业方向信息,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受访者G、J诉说“在县医院见习时,给脾气特别不好的患者打针时就特别害怕,没办法跟他们沟通,但他们就愿意听护士长的话,所以特别崇拜护士长,想跟她一样将来能在临床上做一个让患者依赖的好护士”。受访者J诉说“大部分同学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团日活动时聆听学校老师和临床护士长的讲座后,觉得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要努力学习力争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跟他们一样优秀,希望学校以后也能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

2.6主题6:职业价值受访者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他们将来以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服务患者的理念。受访者L、F诉说“在养老院做志愿者时,给老人测血压、教家属翻身,做健康宣教,他们的感谢让我们特有成就感,将来还是想去临床,虽然工作繁琐、还比较累,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护理职业的价值,况且‘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患者康复也离不开护士”。

3讨论

3.1职业认同感

研究表明[5],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其它职业人群,而护生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如缺乏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护生认知社会、了解自身,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进而促进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另外,不同于在校内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护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志愿于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自我成就感与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动力,职业认同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3.2职业挫折应对

研究表明[6],护生在进行职业抉择时,把即将从事的护理工作视为谋生职业还是终身发展事业,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一部分护生可能会因为护理服务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关怀照顾不被社会认可、护患纠纷频发、薪酬所得与劳动付出失衡、工作压力及风险偏大等负性预期而产生退缩心理,影响职业定位。但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护生与服务对象及其他医疗同行的互动,能让他们客观分析导致其职业挫折的负性因素,并通过学习掌握挫折应对技巧,提高职业成熟度

3.3职业目标

有研究显示[7],近35%的护生对未来职业选择感到困惑,计划先从事1~3年护理工作,再另寻职业发展目标,而导致该现况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一方面,护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缺乏对专业环境和发展的全面了解,忽略对社区护理、慢病护理、家庭护理等职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提示高校,应结合上述职业方向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倾向与动机,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4职业自我调控

研究发现[7],在对本科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必须兼顾考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锻炼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满足护理职业需求的心理辅导。另外,通过督促护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有效拓宽他们职业发展视野,促进“专业学习”向“职业准备”、“知识积累”向“职业生涯自我积累”的良性转变,塑造并完善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3.5职业参照

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护理职业的社会职能评价较低,因此影响了护生的职业认知,对他们的职业参照亦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可从被服务对象的积极肯定以及同行护理前辈的正向鼓励中,获取良性的职业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参照水平。另外,相关研究还提出[8],女性护生的职业参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因善于交流和沟通,能在网罗多方信息、权衡不同因素后再做职业决策,而男护生因其职业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不乐于与他人倾谈自己的专业,影响了职业信息的获取。由此,应鼓励男护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他们与同性别护理前辈的沟通交流,以促进他们职业参照水平的提高。

3.6职业价值观

研究显示[9],护生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护理前辈不但全方位指导护生完成临床工作任务,还言传身教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有效促进了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完善和发展。另外,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使护生获得护理职业领域的胜任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校园内的授业解惑,还需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护生专业认知的基础上,早期确立职业目标,形成更加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0]。

4小结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职业成熟度作为护生职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可用于评价个体的职业发展程度,有利于教育者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促进护生对将来从事职业的合理定位。本研究通过对本科护生进行质性访谈,发现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增强、职业挫折应对能力的提升、职业目标的建立、职业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职业参照及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正性促进作用。后续研究可进一步量性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并以年级、学期为参考因素,设定适合本科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作者:段莉 焦亚辉 贺宇宏 田建丽 单位:承德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