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释了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法,包括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开发实践基地,巩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和安全保障;完善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首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虽然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依旧有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和宣传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随意性太大。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建立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机构,很多活动或由院系辅导员负责,或由学校就业办代管,相应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经验,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不愿牺牲更多的时间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其次,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大部分高校会成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生对企业经营机制与运营模式不了解,去了企业只会沦为廉价劳动力,并且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学生每天都疲于完成工作,在流水线上重复无聊、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对学生没有实践教育意义。而且很多企业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师傅,没有对学生进行工作原理、过程、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完全没有实现社会实践的教育价值。再次,由于学校没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会被分配到和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匹配的企业进行实习,学生所做的只是一些零散的、暂时的任务,这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起不到作用,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也相差甚远。最后,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流于形式。经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都把社会实践课列为考察课,学生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单位盖章的实践报告,实践课成绩就能合格。即使部分学生认真进行了社会实践,也专心撰写了实践报告,学校也没有充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甄选,对其进行专业化指导也更无从谈起,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自己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降低。
二、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夯实基础。第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部分学生处理问题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不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学生毕业即能适应工作环境,获得扎实的岗位技能,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第三,社会实践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作用,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有利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很大。大学生在积累了先进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经济建设、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意识,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的中流砥柱。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管理机构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及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高校导一定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部门,制定完整、规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并将该管理工作合理分工,明确到人。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使学生获得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并且要加大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积极和各企业联系,建立一种实习合作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知识之后,能够有一段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机会(实习机会)。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还要对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实时监督,真正的让这项工作落在实处。比如,学校可以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增设实习课程,并将毕业成绩和实习成绩挂钩。只有学校重视社会实践,学生才会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开发实践基地,巩固校企合作
学生只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是达不到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的,高校应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完善,推动课程的实用化。高校应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密切联系,为学生增加实践锻炼机会。学校如果能够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势必能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一个长效稳固的平台。学校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开发校内、外实践基地,形成大学与企业的良性循环,促使学生在实践基地中能够获得扎实的、能够为以后工作服务的实践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历练。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学生并不是廉价劳动力,相关企业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让学生成为他们的“临时工”。只有促进学校与实践平台的良性合作关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资金、技术和安全保障
学生进入实践单位势必会增加多项开支,很多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相应的经费保障。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学生正常、稳定地完成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建立资金的审批和监督机制,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学生在学校一般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技能不是很熟悉,这容易导致学生身处岗位却很茫然的情况出现,所以学校要派带队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环境,给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学校和企业还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综合考虑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只有为学生创造和谐、安全、稳固的环境,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稳步增长。
(四)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学校要重视完善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学校应改革以往只检查社会实践报告与盖章情况的工作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对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对实习单位进行电话回访,将实践报告质量和期末成绩挂钩,开展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切实可行的考核途径,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结语
社会实践能力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全面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真正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操.公民社会能力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张莉 单位:河南新乡学院